海外生存之惑:人人参与的女权主义运动

爱玛.沃特森作为女性亲善大使,则为联合国的“HeForShe"女性平等议题做宣传。

上周,有两位英国女性被联合国任命为亲善大使(Goodwill Ambassador) 在联合国演讲,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女性议题,倡导男女平等。这两位女性,一位是以出演《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而出名的爱玛·沃特森(Emma Watson)。另一位是维多利亚·贝克汉姆(Victoria Beckham),她出任联合国国际亲善大使,前往非洲,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更多的是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呼吁大家关注妇女,婴儿,疾病和健康问题。而爱玛.沃特森作为女性亲善大使,则为联合国的“HeForShe"女性平等议题做宣传。

女权主义(Feminism),它的发源可以追述到19世纪末期,从女性要求平等投票权开始。发展至今,女权主义从要求女性解放,争取和男性平等的权益等,到现在开始转向关注男女间的真正平等。“HeForShe"这个议题,就是呼吁大家在关注女性的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男性的利益和权利。因为只有做到真正的平等,才不会产生极端的“女权主义”。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看到的“男女平等”。

这两位英国女性同时出任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可能无独有偶,但这却不禁让我联想到我身边的英国女生们,和她们深入骨髓的“女权主义”,以及我在这里所经历过的“女权主义”教育。比起其他女生来说,英国女孩子们从小就有的“敢说敢当”和“敢作敢为”,常常让我觉得要为她们捏紧一把汗。在社会大小事上,以“绅士风度”出名的英国男士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通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但,偏偏有时候遇到了“是非对错”一定要计较清楚的英国女生,大小事儿,宁可闹个没完,也决不能含糊过关。

如果你在英国遇到了某人 “插队”这种事儿,能看见站出头来教训人的总是女生。身为女性的我,当然很关注“女权主义”,关心女性话题。但,一提到“女权主义”,大家脑海中总以为女权主义者就是强出头不停争论的女生;那么就是觉得,女权主义,一定为了让那些忍气吞声,被男生压制的女生们找寻权益。其实,这都不是“女权主义”真正存在的意义。

那我们女性,究竟在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里面既有大众的衡量,也有自己内心里对自我意识的要求。前段时间,我看到BBC的一则新闻说,记者在非洲的海牙看到当地妇女运动的组织者们,开办了“丈夫学校”,学校里教授丈夫们如何分担家庭事物,以及告诉他们,妻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承担的重务。试图告诉他们,在你们出去和兄弟们闲暇的时候,是妻子们背上背着孩子们,手里去还在做着农务活儿。告诫丈夫们吃在嘴里的食物并不是那么轻松得来的,家务活得靠大家一起分担。

在英国,女生们享受着良好的礼遇,不仅只限于在社会礼仪上,同时,在职场上,大多数的女性都自信,执行力高,情绪可以得到合理化的宣泄。可是,在我到访过的非洲,妇女们仍然还相信生儿育女只是女生的责任,男性可以一手遮天,不仅在家里不尊重女性。在职场上,也容不下女性职员得到职位上的提升。

女性,在赢得自己的利益之前,需要先学会说“不”。在每一个女性成长的过程中,任何参与到她成长的人都会对她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论是她的父母,学校里的老师,朋友,或者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以,这样说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也都曾参与到“女权主义”的运动中。可同样,作为女性,在我们所得到的家庭,社会的尊重里,我们不仅仅只是看到和发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更因为知道和体会过“被尊重”的感受。我们也才会真正做到去尊重每一个在社会中和我们相处的人。

所谓平等,尊重,不在于性别,也不在于形式。它,来源于对自身的肯定和坚持,也来源于对于差异的理解和包容。所以,如果是你,不论男生或者女生,你都愿意参与到“女权主义”的运动中吗?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