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对话美女斯诺克裁判诸瑛

留学日记

上海诸瑛(右)今年首次执法克鲁斯堡,完成了中国裁判斯诺克世锦赛首秀。

四月底,“斯诺克之城”仍寒风阵阵阴雨连绵,坏天气却吹不散浇不灭慕名而来球迷的热情。已目睹斯诺克世锦赛35年辉煌的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剧院不知这一次hold住了没:当诸瑛和米凯拉塔布两名女裁判历史性同台执法步入赛场,伴随她们的出场曲是:Sisters are doin' it for themselves(80年代末很流行的一首女权主义颂歌,我想我会把歌名翻成:《姐姐妹妹站起来》,哈哈)。

上海美女诸瑛今年首次执法克鲁斯堡,不仅完成了中国裁判斯诺克世锦赛首秀,也成为最年轻登上斯诺克最高殿堂的女裁判。其场上职业的裁球、端庄美丽的举止、高雅的气质,不夸张地说,今年的克鲁斯堡,因为有了她,更引人注目了。不仅对于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对于许多老外,亦是如此。

约个采访?

同为双子,同为微博控,同爱好体育,同爱旅行,甚至,同有一段“留学英伦”的经历,让我对她产生了浓厚兴趣。学新闻的我,自也练就一番找准新闻点就立刻下手多方联系的“好习惯”。微博联系,说明来意,诸瑛姐竟很快回复了我并答应了采访。

采访安排在5月2日中午,而当天也是诸瑛本次世锦赛之旅最后一天工作日。此时斯诺克赛程已进入后期,虽有包括名将丁俊晖5名中国选手历史性杀入正赛,却早早惨遭淘汰,唯留诸瑛一“弱女子”留守克鲁斯堡中国阵营。

面见诸瑛,发现她比照片中还漂亮。与赛场中的严肃相比,场下的她亲和力十足。酒店大堂,见到正在架相机的我,她说我去跟前台问一下能不能在这采访,你知道英国这边做事都要这样的。我一想真是,我这个做学生的又疏忽了。

一切都是计划外

双子的慢热和动静皆宜,让我们的采访节奏也无比合拍。她谈到走上斯诺克裁判之路的机缘巧合;谈到04年参加上海裁判员培训班不过想更多的了解斯诺克这项她喜爱多年的运动;谈到05年丁俊晖首夺中国公开赛冠军为其裁判生涯带来的天时地利人和有利因素;谈到08年即成为最年轻金章裁判的“计划外”。

她说许多人可能看到了她这短短几年的成绩,却没看到每个台阶的艰辛。初裁业余比赛,一天可能要从早上七点连续裁满六场,根本没有计划结束时间。累了一天最后连饭都没力气吃了。那种坚持,诸瑛说,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可能就是喜欢这项运动吧,什么名利的,根本就不在乎。“许多事都是这样,你喜欢就会坚持下去,会很投入,最后你会发现,你会收获更多。”

英伦“留学”

去年4月,诸瑛正式辞掉了工作,也让她有时间开始“英伦留学”之旅。此前诸瑛的正职是某全国范围销售,她说两边越来越难以兼顾,而自己做裁判也遇到了瓶颈。作为一个英伦的传统比赛,要对斯诺克这个项目有更深的理解,诸瑛觉得很必要来感受这边的地域文化、比赛文化。而国际赛事需要的英语沟通能力,特别是如何更好与带口音的苏格兰威尔士球手沟通,也是诸瑛来英的重要原因。

除了几次回国执法,诸瑛这一年都在英国。当我们的留学生活被各种论文、小组讨论、presentation充斥,她的留英生涯则是参加执法各类各级别的比赛。“PTC,资格赛,大师赛,世锦赛,有比赛我就去参与,”诸瑛如是说。

这种全方位的体会,以及与球员、其他裁判员、场上工作人员的交流所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却也是显而易见的。诸瑛说前段时间回国执法海南公开赛,就觉得自己在场上的心态、气场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更自信了。遇到各种问题,不管是球员不爽发脾气,还是场外观众的各种状况,觉得都更有把握解决了。

谈到这,我不禁想,我的一年留英生活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改变?更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方式?陌生人之间更多的信任和友好?“Cheers”、“Sorry”条件反射脱口而出?一次异国他乡的经历,或许回归故土,你会发现更多不同的经纬度在你身上留下怎样的印记。

她更性感

当今斯诺克世界女裁判数得出名字的,除了标杆级人物米凯拉塔布,就是中国的诸瑛了。虽说女性是半边天,许多职业女性也早就抢班夺权,诸瑛说就职业本身来讲,斯诺克女裁判是有一点劣势的。毕竟,作为场上的判决者,男裁判西装一穿,那么魁梧,站在那就很有气势。要弥补这种气场的弱势,你就要更严谨,更专业,更不能犯错,更公正。

不能免俗的问诸瑛怎么看待她的前辈塔布,她说裁球什么本质没太大区别,但塔布穿着更性感。“这可能是文化差异,毕竟在英国这边,你也看到,大街上女孩子穿衣更大胆开放。我可能还会更保守一点。”

他们最先看到你是一个中国人

登上克鲁斯堡这个聚焦世界斯诺克球迷焦点的殿堂,诸瑛丝毫不敢怠慢,因为在这个舞台,她代表的远远不只是她自己。诸瑛坦言:“他们虽然可能也知道你的名字,但最先看到的,是你是一名中国人”。

就如来英的留学生所能体会的,出来了,就知道那种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更何况,她在那样一个受人瞩目的镁光灯下。“我知道我代表的已经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中国的裁判,一个中国人。因此于公于私,我都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30岁生日,我在西藏

不知不觉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访后一起吃饭。诸瑛激动的说就要迎来一个多月的假期了,而即将到来30岁生日,她将会在西藏庆祝。一个月西藏的虔诚安度,是一年辛苦的回报,或许也是“三十而立”里程碑的经历。

对于我们这些接近学期末开始赶deadline的“苦逼青年们”,只能羡慕嫉妒没有恨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做完这个采访,距离完成我自己的学科assignment,又近了一步。而我也开始思考,人生的第二个本命年生日,能够怎样更有意义的度过。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