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无与伦比的伦敦跨年烟火

烟花,灯光,音乐,演讲,还有人群中闪关灯,欢呼声,这是颜色和声音交错融合的盛会。

25万观众,12500支烟火,5500个烟火开关,190万英镑预算,1800位工作人员,3500警察,提前数月开始筹备模拟。经过6.5小时的等待,来回近1.5小时的交通,我终于领略了伦敦无与伦比的跨年烟火,那种狂热气氛,多元的表演,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巧夺天工。

儿时过年,我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家人一起放烟花爆竹,亲自点燃看着它们瞬间喷发五光十色的火焰,其乐无穷。那时追求的不在烟花变化,而是一种家庭团圆的温馨。

后来进城观赏的大型烟火表演,印象中更多是声音愈加震耳欲聋,规模愈加灿烂多彩,但千篇一律。现在在伦敦,经过六个半小时的等待,来回近一个半小时的交通,终于领略了无与伦比的跨年烟火,那种狂热气氛,多元的表演,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巧夺天工。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烟火庆祝元旦,从悉尼到香港,从柏林到伦敦,连缅甸和菲律宾都加入行列。悉尼最早从1996年至今连续每年1月1日举行烟火表演。相比之下,伦敦跨年烟火,历程多舛,始于2000年,后来因为市长和地铁系统的矛盾,2001-02,2002-03没有烟火,2003-04只有三分钟,2004-2010才有如今的规模,2010-2011开始BBC的DJ制作背景音乐。2011-2012年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烟火表演,为了庆祝奥运会,大笨钟也释放烟花和伦敦眼相得益彰。如今的伦敦表演并不逊色于世界任何一座城市。伦敦的特色在于泰晤士两岸新旧对比历史变迁,以伦敦眼作为表演主体,独一无二。

在新年派对中等待

去年由于仅仅提前两个小时观赏烟火,只能在Lambeth Bridge第3排完全从侧面遥看伦敦眼,并不尽兴,略有遗憾。

今年和朋友提前足足六个半小时抵达,伦敦眼对岸的Victoria Embankment路上已经人山人海。最好的位置让给残障人士和媒体记者,然后才是其他公众。我们幸运地挤入在BBC摄像区域旁,也就是正对伦敦眼和伦敦议会大楼的位置,大概在第4-5排左右。

我们周围被英国人,法国人,华人,印度人等不同国家宗族人包围。他们中有的等待12小时,一般在8-9小时,如此耐心,让我想到英国无处不在的排队文化。

漫长的等待固然疲劳,但是并不无聊,身后不断有激荡的音乐响起,风格从欧美摇滚,到印度舞曲,伊斯兰风情的音乐,千变万化。主持人经常用热情的问道:London, how are you doing? (伦敦,你好吗?)London, make some noise!(伦敦,大声叫喊吧!)。我感觉不管你来自何方,今晚在此,你就属于伦敦的一份子。比肩继踵的人群依然手舞足蹈,激动的人群甚至爬上路灯扭动身体,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此时的,伦敦眼犹如舞厅的灯光,变化出绚烂无比的色彩,不时有激光摄入天空。BBC记者的摄像机在我们头顶上不断捕捉大家的动作表情,人群不约而同向镜头招手欢呼,热闹无比。预期漫长的等待现场成为一个大型的,露天的,国际的跨年派对。

BBC著名体育记者Gabby Logan在我们前面来回踱步,先是反复背诵讲稿,接着挑选观众采访,还必须是第一次观看烟火的非伦敦观众,来体现这座城市包容与多元。是啊,当环顾四周不同肤色的人们,聆听风格迥异的音乐,还有传入耳边的各国语言,一次跨年盛会可以体会这座城市的伟大。由于BBC的采访导致我周围人群对记者趋之若鹜,留出不少空隙,我顺势向前,站在了第二排,伦敦眼完全在我的视野和相机之内,周围景致也一览无余。

科技与艺术的珠联璧合

伦敦眼后的壳牌中心巨大的建筑瞬间投影变成一个电子倒计时器。现场的观众异口同声地大声开始倒计时,声音越来越大,无数的相机在我的身后对准伦敦眼,我可以感觉心跳在加速,我们在等待新年开始,见证新的历史。

倒计时变为“1”后马上消失,观众巨大的欢呼声,大笨钟的铿锵深沉的钟声还有伦敦眼喷发出来烟花的爆破声响彻云霄。长达11分钟,万紫千红的烟火表演终于拉开了帷幕。

说是烟火表演,又不仅是烟火表演,因为融合了太多的元素。

点状,射线状,花朵状,五彩缤纷的烟火先后从四面八方释放,时而在伦敦眼每个乘客舱,时而是从泰晤士河的船上,时而来自伦敦眼附近,将黑夜照成白昼,并织出一幅又一幅华丽图画。有时伦敦眼甚至淹没在烟花的烟雾中,有时频繁大型烟花的让人眼花缭乱,还有时璀璨夺目的色彩让人难以辨别眼前的虚实,置身梦幻之中。

烟花表演犹如一首乐曲,时快时慢,还有瞬间的停顿,而不是充斥图案的叠加。配合BBC的DJ风格多变的配乐,江南风(Gangnam Style)都加入其中,平添烟花表演的灵气,音乐和烟花在同步节奏中高潮迭起。

我们还能清晰的听到女王贺词,伦敦奥委会主席的演讲,对伦敦,对英国,对世界一年的回顾。

烟花,灯光,音乐,演讲,还有人群中闪关灯,欢呼声,颜色和声音交错融合的盛会在”2012, Britain, we did it right! (2012,英国,我们做的好!)” 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犹如梦醒。

烟火结束,紧接着响起传统的新年歌曲——《Auld Lang Syne》(友谊天长地久),我和周围的英国人情不自禁地手拉手高声唱起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随后,朋友和我花了整整1个小时才从拥挤不堪的人群中艰难地走出,伦敦瞬间成为一片狼藉的垃圾战场。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垃圾箱供不应求,清洁工人又得夜以继日的打扫为1月1日白天的仪仗队游行表演准备。

重温火树银花的场景,难以想象这需要多长时间的准备,多么复杂的工序,多少人员工作配合。后来我才了解到,为了让烟火,灯光,钟声,音乐同步,组办方使用卫星定位系统来保证时间相同。

而在烟火中伦敦跨年烟火历史上第二次加入年度英国特质的声音和各色音乐,这在其他地区也极为罕见。主办方打破单调烟火表演的陈旧规则,创造新的体验。

管制的观赏区有25万观众,12500支烟火,5500个烟火开关,预算190万英镑,1800位工作人员,3500警察,提前数月开始筹备模拟。

烟火设计如今是一项大型的团队合作,也成为了一个融合科技艺术的专业,马英九两个女儿都是从事此项工作。正如伦敦奥运会的烟花来自中国内地生产,这次烟火似乎也不例外。

不算空前 但可能绝后

作者李亿(右)和他的朋友共度新年跨年烟花之夜。

我们在等待中偶然听到工作人员和观众说,这次伦敦大型跨年烟火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未来也许取消,也许减少规模,因为政府无法承担巨额的支出。

流光溢彩的烟花背后是科技的力量,也是财力的支撑。11分钟消耗近百万英镑,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如同烧钱。

回想在等待中和一位金融人士深浅,谈到如今英国经济复苏依然疲软,甚至在考虑退出欧盟,苏格兰独立公投方兴未艾。美国财政悬崖,欧元债务危机,不堪重负,入不敷出,烟花表演确实有些铺张,劳民伤财。

不知道主办方是否有考虑将这个活动商业化以减免政府的负担。

2012年的新年烟火因为奥运会所以大笨钟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喷发出姹紫嫣红的烟火(国会下议院议长特批),今年则没有,所以不算是空前,可是政府赤字的不明朗使得这次的表演很可能绝后,成为伦敦跨年烟火的绝响。

我终于在最佳的位置完整的观看了这次无与伦比的烟火表演,弥补过去的遗憾。更让我惊奇的是BBC镜头从Gabby Logan的采访到整个烟火表演过程一直在前排的人群中拍摄,没想到后来我竟然发现自己有幸进入BBC新年烟火的视频报道。虽然只出现了几秒钟,但我手持相机,瞠目结舌,仰望苍穹的表情是我对这次盛会最好的概括——叹为观止。Extravaganza!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