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毕业生“被就业”:有病的不是语法

毕业生“被就业”:有病的不是语法

就业是件乐事,特别在当前环境下,简直算件喜事。但别高兴得太早,如果你是位应届大学毕业生,“被就业”的几率可能比就业还高。

近日,多所高校毕业生发帖交流自己“被就业”的经历和感受,尽管毫不知情,并不妨碍学校在他们的就业协议书上填写闻所未闻的公司名称。

十几年前,“被就业”是种常态,它的同义词是“服从分配”。一只脚踏出校门,另一只脚就踏进安排好的岗位,至于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个人要求均可忽略不计,虽然听天由命,也算毕业即就业。然而此“被就业”非彼“被就业”,如今“被就业”的同义词是“虚拟就业”,即使“被”了,可能仍意味着毕业即失业,配合“被”的报酬是顺利获得一张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毕业证,而“被”的成果是漂亮的统计数字。

在汉语写作中,“被”字的使用很谨慎。被动语态的主语是受动者,意味着将面对一种强制性行为的影响。把它和本应是表示主动行为的词组合在一起,就透露出荒诞和戏谑。最近的流行语中,除了“被就业”,还有“被自愿”、“被自杀”等,它们暗示着面对权力时自由的脆弱,面对整体利益时个体权益的渺小。在并不遥远的上世纪,人们对“被”不陌生,到了钳制与束缚逐渐脱落的今天,这头叫“被”的怪兽也没有渐行渐远。

“被”文化延续已久,太远的不说,《三国演义》中就有段故事,曹操与袁术战于寿春,曹兵17万,日费粮食浩大,不久军粮告急。负责管粮的仓官请示曹操,曹操面授机宜:“可将小斛散之”。不用想也知道这是个馊主意,但曹操告诉仓官:如果士兵抱怨我自有办法。

没几天军营中果然怨声四起,仓官一脸幸福地走进曹操的大帐求计,曹操说要和他借件东西,希望仓官不要吝啬。仓官缺乏幽默感,“丞相欲用何物?”曹操提出要借他的头。借头又不是借钱,仓官当然不愿意,曹操就劝他:知卿无罪,但不杀你军心不稳。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推出斩首,又贴出布告:粮官故意用小碗,盗窃军粮,已正军法。军心遂稳。

后汉没有互联网,仓官“被借头”也只好认倒霉。历史写满了曹操的谋术和仓官的命运,尽管不总是像“借头”一样血腥,但“被”文化的两点特征却亘古不变。

第一:“被”的最高境界是“口中无被,心中有被”,妙在双方均不能点破,特别是幕后推手,任他山摇地动,总要摆出一副与己无干的姿态。

第二:施“被”者心中总还有忌惮,所防的是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舆论。

如此看来,芸芸如我辈尚算幸运,尚未“被自杀”,只是曾经“被就业”,偶尔“被自愿”,常常“被代表”罢了。
发新话题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预览帖子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