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越来越囧的大学生诚信考核

越来越囧的大学生诚信考核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学生在校恋爱“是否存在欺骗他人感情”的情况都将作为是否诚信的评判因素之一,而计入诚信度评判系统接受统一评分。今后用人单位招聘,就可以根据其诚信记录和评分来权衡了。西南大学的这套大学生诚信网络考核系统的研究已进入收官阶段,9月就将全面结题上报教育部,等待面向全国高校推广。(《重庆晨报》7月15日)

将大学生谈恋爱纳入诚信考核档案,这只是西南大学拟定的大学生诚信网络考核系统中的一条标准而已,但就是这一条标准,让人感觉很囧很无厘头。这一评判标准甫一面世,立即引来板砖无数,有网民戏称这一标准绝对能“雷死神仙”。

“欺骗他人感情”绝对是不诚信的表现,但是恋爱中谁又能列出哪些具体的行为是在欺骗他人感情,哪些具体的行为才能表明的确是感情破裂呢?“谈恋爱讲诚信”这道理一点儿都没错,但有些道理是只能概述而不能“肢解”的,一“肢解”,神圣的高尚的东西就可能成为被人拿来说笑的谈资了。

大学生不是不该讲诚信,在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诚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只是西南大学拟定的这套诚信考核体系更多的是具有娱乐效应而缺乏科学权威性。暂且抛开是否该将“大学生在校恋爱欺骗他人感情”纳入考核标准,单看这套考核标准的操作手法也颇具争议性。根据考核体系要求,今后大学生的诚信度将由一个专门的电脑软件来记录、评分,记入学生档案,“日常消费行为、思想政治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求职应聘经历和人际交往等5方面情况,都将由辅导员 或班主任详细录入电脑。”诚信档案关乎人一生的信誉级别,在诚信体系建设成熟的国家,一个人是否诚信,他的信誉度有多高,都是有严格的制度甚至法律流程来管理的,而在西南大学的这套诚信考核体系里,单单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详细录入就可以了。一个人的信誉度和诚信度就仅仅掌握在另一个级别比自己高的人手里吗?这样的诚信考核到底能具有多少权威性呢?

放眼望去,当越来越多的高校被披露出教授校长不讲诚信学术抄袭的丑闻后,谁还敢指望仅仅靠这一套诚信考核体系就能保证大学生诚信十足呢?与其说这套诚信考核体系的拟定是一个重要课题,倒不如说它是该校的一个形象工程罢了。
回头再看“将大学生谈恋爱是否欺骗他们感情纳入诚信考核档案”,这的确具有开创性。但它更让人见识了大学的浮躁——一些高等学府越来越擅长制造话题效应了,她们不甘寂寞,如同娱乐圈的明星一样,动不动就自我曝光一些颇具眼球效应的话题吸引公众关注。不管这话题是否具有价值,是否符合大学高等学府的身份,这些都无所谓,只要能挤进舆论视野被公众谈论关注,这就足够了。至少,学校的知名度被传播了,哪怕它是负面的。

也许,将大学生谈恋爱纳入诚信考核的“囧效应”是被舆论放大的。但必须承认,如果它不曾潜藏任何一点娱乐化的因子,公众又哪里来的将其娱乐化的动力呢?当网民将制定这一标准的课题负责人评价为“中国特产的雷神”时,只能说,不是我刻薄,实在是你太囧。
发新话题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预览帖子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