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投票主题

教育部对44个汉字动刀是穷折腾么?

      新浪小编: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一部分人认为是是徒增麻烦,本来大家都认可的东西忽然变了,带来不便,一部分认为这是时代前进的标志,比较支持这种行为。


    下面,我们看看网名的反应:
           网民反应;调查:逾八成认为“穷折腾”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声音:要改就统一,否则就别动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专家们的看法是这样:


    汉字“整形”需慎行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综观此次 “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在50多年简体汉字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新词的添加还是异体字的规范,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是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

             我觉得文字的改动是一件很浩大的工程,把大家的固有观念给改变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非到必要也是需要考虑一下的。大家觉得的?你们觉得文字改动是好还是不好啊?



[ 本帖最后由 子非鱼卓 于 2009-8-21 10:32 编辑 ]

投票项目 ( 多选: 最多可选 2 项 ) 参与人数 7  

1.  我觉得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应该改。
 

1 (14.29%)

2.  我觉得是多此一举带来麻烦,不应该改。
 

6 (85.71%)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标题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预览帖子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