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札记:专家和基层教师的隔膜
文\宋客
记得上次培训时,有位专家讲得比较枯燥乏味,照着PPT不断地念,台下有点吵,有几个还走了,于是该专家在讲完老师不得强行限制学生、学生不学要自己找原因后,就生气地说:台下的学员别吵了,大家安静下,耐心点听。按照领导的要求,过下我还点下名的,没在的名单最后送报到你们各自教育局去了那就……。
那就什么,专家没讲完,想必大家都知道“后果自负”。我总是纳闷:我们乡下老师听专家讲课,自然是学生咯,专家教导我们平时对学生要如何如何,可是他们自己对在他们眼前的有几个“淘气的学生”的处理方法和方式为什么就不一样的呢?转念一想,明白了:那是专家看得起我们尊重我们,没把我们当学生,而把我们当做真正的成年人,是学员;而且,我们乡下教师素质不高,培训主题就是“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皇帝不急专家急,亟愿我们“农村教师素质提高”,所以才严厉地对待每一个学员,希望我们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不得逃课,所以要常点名,常检查作业,常检查大家的学习体会,常抽查学员的听课笔记。
这么一想,我心畅然。看来,培训的学员很容易和专家隔阂,但消解也容易,互不相干罢了。
中国教育关注者太多了,专家学者是一个,学生家长是一个,社会是一个,城市教师是一个,乡镇基层教师教师也是一个……但总的说来,教育理论家一派,基层一线教师一派。基层一线教师认为自己在基层实践那多年,好多操作非但需要应用多种理念并行才行,当然一些理念就很自然地冲撞了教育理论家一派,理论家甲乙丙丁头头是道,基层实践家也辩解不来,因为事件不会如此,而理论家指斥实践家蛮干瞎干没理论高度,由于口拙,也没有话语权,最后,不说了,他们绝大多数选择了集体丧失话语权,理论家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干不好也尽力就行了,再不行就拉倒,虽能解决问题但理论家兼职话语权家强烈规定不行,实践者也就不说了,不做了,于是,渐渐地,教育理论家与基层一线教师的实践有那么一点互不相干的裂缝存在着。教育关注从各个方向发声而来,却没有很好地交融谅解配合,理论和实践尤其如此。很多理论家高高在上说着理论,我们当然知道他们的理论源自他们当初从最基层实践起来的积累和努力,但是以某一地方某一特例为衍射来要求其他地方如此,是有点困难的。例子呢?应试与素质、惩戒与素质、分数与晋级……
就是同一所学校,很多时候这种“互不相干”也严重存在。学校行政会商讨学校发展大事,普通教师不曾知闻,这也罢了,而在校务公开却是严重脱节:优秀教师考评、晋级最后直接下发给相关者,很多“非直接者”就根本不知道这事;较好者,就公示最后名单,名单通过何种方式什么条件怎样程序走过来的,你做梦也梦不出来。反正不知道,那就罢了,你做你的,我行我的。虽然有些领导在特别校内政策执行下会偶尔生气跳出来说:“有极个别老师太自以为是了!”领导就从不考虑为什么如此。总之,大家在生活饭碗下怀柔马虎点,校园纵使互不相干也依旧和谐。领导各普通教师、各年级办公室、办公室各方位教师……,都习惯了。
这一篇,其实也是一种对领导不了解的隔膜。
说明:新浪博客独家原创作品。纸媒登载请联系作者并寄样刊。网上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你够无耻,那就算我白说。
欢迎访看宋客博客,欢迎关注宋客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