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总会遇到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当我看到他们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们的计算为什么经常出错?”、“计算错的原因真是马虎吗?”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心理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粗心大意或不求上进才有这些问题的。下面我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尝试分析一下计算出错的原因。 一、感知水平较低 1、听觉范围小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感觉水平发展很快,根据材料研究,10岁儿童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是6岁儿童的3.7倍。但是,有的孩子由于听觉发展速度较慢而影响了学习。 我在班里进行听算练习时,发现有个学生总跟不上练习的速度。别的学生能把象4.5÷0.5这样的题一次记下来,可他要听两遍或三遍,往往是记下题目却没有时间算出结果。我曾对他的听觉做过测试,让他和班里另一名同学一起听一串无意义的数字。那个学生一次可以记下7~8个数字,而他一次只能记下5个,听觉记忆水平低了20%~30%。所以,在听算练习中他跟不上老师的读题速度,有时表现急噪,有时沮丧,有时干脆就不写了。逐渐的他对口算、听算及计算题失去了信心,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到计算能力的发展。 2、知觉笼统,不精细 儿童知觉事物先是笼统的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觉水平也不断提高。一般三、四年级小学生就能比较精确地知觉事物了。可是有的学生知觉水平不如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在计算中经常抄错数,问他为什么,他解释说:“我没看清楚。”但通过分析,发现抄错的大多是结构相近的数,如6和9、52和25等。主要是这些学生的知觉水平只停留在一个粗略的整体上,不善与深入全面的分析,找不到相似数字在结构上的区别,所以才容易把这些数字混在一起,分辨不清。对这些学生我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边读题边抄;随写随回头检查。还在平时多进行对比练习,设计几组计算题(如25×4和24×5、6.71÷67.1、67.1÷6.71和67.1÷67.1等)帮助区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3、空间知觉较差 我在分析学生的竖式计算时,发现有的学生总是不能将数位对齐。经常出现十位上数字与百位上数字相加或相减;除法中,商没有与被除数数位对起而漏除一位;多位数乘法中的进位数字书写过大与其他数位上的数字混在一起,无法分辩而造成计算错误。这些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方位和距离感比较差,在书写时,数字的位置,数字之间的距离及数字的大小处理不好。这些空间知觉水平发展较低的学生也会在几何知识,尤其是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中出现障碍。 二、注意不稳定 在数学计算中不仅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要求他们要保持下来。可是有的学生注意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或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在竖式计算中,有的学生常忘记进位、借位,这是由于受到了下一步计算过程的干扰,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注意的保持与儿童的兴趣、健康、情绪及对作业的理解程度有关。我曾对班里一次每人10道计算题的作业进行分析,发现第一道题的错误几乎为0,而最后两道计算题的错误约是12.1%。由此可见,学生在完成一件任务时,如果时间过长,感到疲劳,就会产生急噪情绪,分散注意力,影响完成的质量。还发现,学生做简单的两三步式题的正确要比分数、小数四则混合式题高出许多。看来,完成一项计算任务,如果结构较复杂,过程繁琐,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保持稳定,也就影响了计算的效果。 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 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起题来速度很快,但计算经常出错。我们认为,学生的这种草率、不踏实的行为正式他们意志不坚强的一种表现。他们解决问题采取的方式和执行措施容易受到外界和自己情绪的影响,所以,往往不能看到问题的全面,不能认识问题的本质。他们误认为做题越快,越能表现自己熟练,只求速度而不求质量。为自己能在全班第一或前几名写完作业而感到自豪,但写完后从不进行自查。一旦遇到错题就解释为“我马虎了”,“我没注意”,“我下次不会错了”。他们在做较简单的计算题时表现得信心百倍,但处理问题草率,缺乏耐心。当他们遇到结构复杂,难度较大的题目时,有对自己信心不足,害怕出错总想看看别人的答案,逐渐的他们的情绪烦躁,不愿再继续做下去,有的学生还胡乱写上一个数交差了事。像这样的学生,老师如果不了解情况,误认为他们是不想好好做题,是存心捣乱而批评他们,会使他们更加害怕困难,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那种叛逆性的学生。 计算出现错误,不能笼统说成是“马虎”。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心理原因,做针对性的辅导,贯彻因材施教的方。否则,一味的加重负担,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阻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