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新书上架> 南方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愧对老校长

http://edu.sina.com.cn 2000/07/27  南方网

  ——读《思想者的产业——张伯苓与南开新私学传统》

  作者:史末

  有时候,我们在事实的真相面前不能不感到震惊,不仅是事实本身,而且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在我的大学时代,南开大学只与周恩来的名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在“文革”结束以后,周总理威信如日中天的时侯,我们这样的一般学生似乎也感觉到了一点说不清楚的自豪。但是即使在1979年,周恩来与南开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个人其实是所知甚少的。至于其他与南开血肉相关的人们,我们不知道,似乎也没有知道的理由。我竟然不知道在周恩来读南开的时候,当时的校长是张伯苓。我隐约知道张伯苓是南开的创始人,至于张伯苓为南开奋斗终生的事一无所知。

  今天,当我面对这部《思想者的产业——张伯苓与南开新私学传统》的时候,我感到的是巨大的愧疚。1979年,南开大学有一个不小的庆典,周恩来“我是爱南开的”的雕像举行了揭幕仪式,学校印有纪念册,也应该是有校史展览的。我怎么就不记得有张伯苓这个名字呢?今天的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住在父亲的屋子里的人,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向别人租房居住一样,即使来不及在父亲生前向他表达孝心,至少应该在他身后怀有基本的敬意吧。

  这不是一部讲南开历史的书,严格地说这是一部研究著作。在张伯苓与南开的关系逐渐展开的时候,对张伯苓先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解析同时进行。不仅是张伯苓本身,还有他背后的那个时代和社会。比起今天,当时的中国并不富裕,但张伯苓却使得许多社会金钱变成南开系列学校的经济基础,在一个灾难重重的时代,南开作为私立系列学校却能获得长期稳步发展,南开就像张伯苓的孩子,一直在张伯苓的细心呵护之下成长。为此,张伯苓努力研究教育,小心地维持着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曾几何时,一直以为私学为思想自由的摇篮,读罢此书才明白,比起北大,南开更多是实干精神而不是自由精神,张伯苓的小心翼翼,何尝不是私学的象征。

  也许从张伯苓那一代人之后中国就再不需要教育家了,因为你确实找不到那样的教育家。他生命的全部,只化做教育。为了教育,他不计个人荣辱。书中有一个题目叫做“屈身拾起金苹果”,讲张伯苓集资办学的艰辛,为了以天下之财兴天下之利,他坚信自己不是乞丐,而事实上许多为富不仁者把他称作乞丐。那是侮辱,但是为了南开,为了教育,张伯苓挺身接受了。其实,张伯苓对于南开的影响是难以计算的,比如他对体育的重视与南开体育的发达,他的新剧观念与南开新剧在全国的崇高地位等等。一个人那样深刻地影响一个系列学校的事情是不多的,也许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是可以与张伯苓相提并论的,但一个学校如此多方面地接受一个人的恩惠,蔡元培之于北大,也比不上张伯苓之于南开。

  张伯苓是个奔波辛苦的教育家,很少有人注意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教育救国学说的具体内容。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大搞阶级斗争,近代以来的教育救国理论我们早作为废纸丢弃了。但是,像张伯苓这样并不以教育理论见长的教育家,原来也有许多的精辟论断。就像他具有时代的局限一样,张伯苓也拥有时代应有的优势。前者,已经被人指出太多。以至于发生过因一事而恐惧谈论一生的现象。而原来不被注意的地方,实在埋藏着极多的财富。如果把张伯苓的教育救国和他关于革命与建设的观点联系起来,教育救国实在是不应该一笔抹杀的。

  重新看待历史,如同开凿新矿一样,于事实于心灵益处多多。

  许多年没有回南开大学了,据说校园中多了不少巨大的人物雕像,据说他们是张伯苓的学生,据说雕像中没有张伯苓本人。(南方周末)




 新浪推荐
特别报道:协和式客机在巴黎上空坠毁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