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国际(BiMBA)王欣女士做客新浪谈明年招生(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8日 17:59   新浪教育[ 微博 ]
北大国际BIMBA助理院长王欣女士做客新浪北大国际(BiMBA)助理院长王欣女士做客新浪

  主持人:您是负责招生这一块的,您每年接待的咨询肯定是非常多的,那BiMBA在挑选学员的时候是怎么合作的,就是什么样的学生符合你们的要求呢?

  王欣:一方面我们在为雇主选人,以雇主的需求在选择申请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是教育机构,还有它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develop people’s potential,即发掘人的潜能。我们有一个学员入学时只有三年工作经验,她没有光鲜的教育背景也没有大公司的工作经验,但是她毕业之后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奢侈品公司,现在做的好、也开心。在一年半之后一个人能有这么大的转变,凭什么?我们不仅强调这段教育对她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把她的潜力给发掘出来了。尽管她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就是各方面都好的学员,但我们在选人的时候发现了她的潜力和特质,我们也知道哪些雇主会喜欢这类人才,她自己也有很明确的目标和很强的motivation,那就为她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在毕业时推荐她到适合的行职业平台。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向梦想迈进了一步。我发自内心地为这些同学感到高兴,也为BiMBA作为发现人和培养人的机构感到骄傲!作为从业人员,我们看到了高品质的教育是可以改变人生和命运的,至少能推他们一把,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业。

  主持人:潜力是潜在的本质,你们通过什么方式能够了解到这些潜力呢?

  王欣:我们在前期的申请材料会有一些基本的筛选,然后我们会给大部分申请人机会到学校来面谈的机会。我们也会邀请在公司里面工作的校友回来跟我们一起来选人。在选人过程当中,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方式。例如今年,我们加入一个新的内容,就是在常规性的面试和笔试之外,增加了一个“主题陈述”的环节。我们会选择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与社会的热点问题做为主题,提前发给申请人做准备,面试中请他们来做详细地陈述,校方也会就专题做提问。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在这几年选拔人才过程中发现,你选的人才要跟学校的定位息息相关,这样学员的收获大,认同度高。我们也需要优中选优。原有的考试和面试显然是不足以支持的了。我们如何把那些具有快速学习能力、非常好的思维能力,包括他的沟通说服别人的能力更好的挖掘出来,这是设计这个环节的初衷。而且,面试对申请人来讲通常是被动的,我们提问题对方来答。新增的环节也为申请人创造了主动展示自己的条件。我们一直有一个理念,面试本身是双向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每个申请人,包括优势也有待提高的方面。考核的方式可以多样,但核心是让申请人更充分、更真实地展示自己。如此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与学校提供的的教育资源和独特之处有高度吻合,他们的学习过程往往非常投入、收获很大,包括文化和理念上的契合也让学习的过程身心愉悦。所以我们要给申请人提供更多主动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讨论的主题涉及环境的问题、世界工厂的问题、交通拥堵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你应该去关注的,也许它跟你实际工作并未有紧密关联,但是你日后要成为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一定要具备对宏观问题的基本关注和分析,然后你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这都是BiMBA培养的MBA和EMBA学生所具备的东西。

  主持人:咱们设置的主题陈述环节大概每个人有多长时间呢?

  王欣:每个人15分钟,提前一周会把题目发给每个人做准备。这样会相对的公平,因为大家都可以准备这些话题,现场也都有同样的时间来展示。我们在今年的面试当中,已经有不少的申请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了。我作为面试官,常问他们一个问题,“你觉得做这个项目的过程有没有收获?”他们都说确实有收获,在做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自己不太擅长的部分,这些正是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培养过程当中提高的。也就是说,他不仅是为了申请而做研究的,这个研究过程本身对自己也是学习的过程,自我认知的过程,因此才有意义。

  海外的学生也要对相应的专题做准备。今天上午我刚刚面试一个日本申请人,他人在东京,就职于一家知名的跨国金融机构,担任副总监(deputy director)。他选的是中国世界工厂的话题,准备非常充分。我觉得他跟中国学生看待同一问题的视角很不一样。他有日本的经验和视角,同时对中国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他就可以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来阐述这个话题。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自成体系,言之有物。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来中国读书?选择BiMBA?他说他认为中日之间的商务往来会更加密切,他要到中国把知识学好,肯定要学习一个国际化的MBA,但是对他最最重要的是聊解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市场,日后在中日商务往来当中发挥作用。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外国学生。我觉得以后他如果来北大国际读MBA,对于同学也是有价值的,大家可以分享经验,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这都非常好,也是BiMBA一直坚持的学员群体多元化。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主题陈述这个环节,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比如说主题陈述我如果是在交通行业,我对交通拥堵这个话题会比较了解,可能我会做的比较深入。换句话说如果我是教育行业,我可能不了解这个话题,会不会存在不公平性呢?

  王欣:我们设计话题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尽量照顾到各种背景的申请人。你刚才提到了熟悉不熟悉话题的问题,我们提前都给大家准备时间了,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现场陈述的时间也一样。比较于现场拿到一个根本没听过的问题、连基本的事实信息都不掌握的话题,这种安排还是相对公平的。而且,我们需要大家深入地研究一下相关专题,现场也给了充分的时间来阐述。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例如分析问题的过程、搭建逻辑的过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沟通与说服的能力等等,这些东西是能力,倒不是短期内能够准备和培训出来的。不过,工作的性质和积累还是带来一些差异,比如说有些人经常做分析,刚才提到的日本学生做金融的,他擅长用数据说话,而做公关的学生,他说服别人的能力非常强,但是数理能力相对弱一些。不过,如果他们都表现出来良好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就很好。当然,这个差异并非绝对,只能说各有优劣势,大可不必掩藏,真实地展示出来就好。

  主持人:所以这个环节更多是让考生真正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要把课题做的多好,就是通过这个陈述来了解到申请人自身的背景、自身的资质如何。

  王欣:太对了,这些软的东西往往比硬的东西更重要,但是这不是说硬工夫不重要,硬工夫是必须要掌握的,两者结合走的更远。

  主持人:MBA有三项事,第一个是软技能,就是沟通方面的能力,第二个是硬技能,就是学习方式的能力,第三个是人脉的积累。每个学生之前都有自己的圈子的,他们来读MBA是想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现在在北大国际读MBA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大概是什么样的,公司里面担任的职务是什么样的?

  王欣:国际化的全日制MBA班(full-time international mba)是我们认为最国际化的班型,外国学生占到30%至40%,外国学生主要是来自于北美、欧洲,中国大陆的同学主要是来自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他们平均工作年龄是在6年左右。我发现这几年的变化有两个,第一个是年轻化,大家准备的越来越早,对商学教育和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早,这是非常可喜的。第二个是具有海外工作或者学习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这跟我们国家的国际化体有关系,而这些人组成的班就很有意思。国际化的在职MBA班(part-time international mba)是我们认为最职业化的班型,因为70%的成员都来自于北京的跨国企业,他们平均的工作经验在8-10年,汇聚了外企圈子里面最有潜力的中层或者是高层经理人,有少数的已经做到了CEO。他们选择BiMBA有共同的考虑,读一个在职的、国际化、高品质的项目,拓展人脉和视野,打开思路,为未来的5-10年做得更稳健做好准备。北大的BiMBA从1998年开始就聚集了最优秀和最具潜力的外企人,口碑很好,这几年来自国企和创业型企业的学员也有所增加,使这个国际化职业化很高的班型更多元化了。我们EMBA群体是管理经验最好的一个群体,学生的平均工作经验在15年左右,一部分来自国企,一部分来自外企,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所以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均衡群体,互相能够分享经验、拓展思维,还有一些已经一起做了大事业。这三个班的同学沟通也是很多的,例如EMBA同学要寻找人才,他就会在自己的师弟师妹里面找。BiMBA2010岁末启动的“京城商圈校友汇”,涵盖了国贸、望京、燕莎、金融街、中关村、亦庄等核心商圈,把在这一区域工作的不同班级和年级的校友们聚起来,把教授们请到商圈中做专题讲座,这种形式的活动无疑是在强化networking。

  主持人:刚才您说现在学员越来越年轻化,这是很多院校都出现的规律,现在很多学员都是80后,读的是全日制班的,他们来读这个项目的时候是有很大成本的,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用一年半的时间来学习。他们内心就会有一个强烈的想法,我花这一年半来读书最后会得到什么?咱们北大国际全日制的同学,他们通过一年半的学习以后,是否值得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呢?

  王欣:我用一个数据来说话,然后我用更多校友对这一段学习经历的反馈来说明这一点。从就业分析来讲,我们每年都会有职业报告,大陆同学的平均年薪在31万,海外学员49万。

  主持人:年薪是非常高的。

  王欣:当然跟他们入学时候的年薪已经相对较高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不过还是有很大的增值部分。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你选择什么样的人加入到BiMBA,决定了毕业后他的变化程度。这个班级的学费当年是十几万人民币,他们因此获得了非常好的投资回报。

  另外,视野也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更自信,对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也更开放地对待,学校的职业发展部门也引导和帮助他们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在就业推荐上也把他们放到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上,让优秀的雇主看到这些学生。同学们说选择商学院就像选择了一个新的平台,站的越高、看得越远,我很赞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有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经济、金融、农村问题、国企改革、医疗卫生、人口与老龄化、经济与法律、宏观政策的各个领域都有研究的中心和教授团队,这无疑会提升学生对宏观问题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就是周其仁教授常说的“判断大势”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帮助学生走得更远。有很多案例说明了一点,今天时间有限,我想再找机会与网友们分享吧。

  主持人:我们也期待和北大国际深入探讨这些案例,让网友了解北大国际跟其他的院校差别在哪里,因为大家的信息往往不对称,因为这个项目是很国际化的,价格也是很国际化的。

  王欣:你现在要是去美国选择顶尖的MBA项目,核算一下,包括机会成本自己就会有一个帐出来。更何况中国大的趋势决定了会有越来越多机会给年轻人,所以你要考虑未来你要在哪里发展你的职业和视野,然后倒回来选择最适合你的MBA教学项目,学费的高与低自然有了判断。

  主持人:所以还是说自己得定好位。

  王欣:自我的认知和职业定位非常重要。

  主持人:希望自己能达到什么阶段,然后往回看,做计划。

  王欣: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短期的跟长期的都要想清楚。

  主持人:我也在材料里面看到咱们BiMBA商学院有一个特色项目叫做双城双学位项目,节目最后请您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双城双学位呢?

  王欣:BiMBA提供MBA学位课程之外,还提供金融第二学位课程,授课地点在北京和纽约,中国和美国教授联合教学。与我们合作开设金融第二学位课程的是坐落于曼哈顿的Fordham University,它的金融专业在去年的US NEWS AND WORLD REPORT调查中名列全美第21位,非常有竞争力。我们全日制学生一年半的学习过程当中既可以学习系统的商业管理理论,又能够加深金融专业的学习。他们往往利用暑期到美国纽约读金融学位课程,当地还安排了公司参观、与Fordham校友互动等课外活动。这样一个MBA学位加上金融学位,在一年半中充分把这些学习内容都吸收进去,在毕业之后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就业的时候,竞争力往往会超出同类型的MBA。实际上,雇主也对此表示欢迎。例如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的HR负责人对学校讲,市场上金融人才不缺,但是金融人才又往往缺乏商业管理和领导力的系统培训,MBA人才也不少但他们往往没有扎实的金融背景。可是,企业不仅需要有金融专业人才,还需要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突出的带头人。因此,他认为北大国际能够提供两个系统能力的教育就很好,他们更青睐具有这样复合型背景的MBA毕业生。来自美国的学员George就受益于此,他认为在美国学习的风险管理课帮助他最终赢得了那个难得的job offer。

  主持人:经过您的解释,我想大家对双城双学位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非常感谢王欣老师今天做客新浪,有关于这个项目的详细内容,可以登陆北大国际的网站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新浪商学院来了解。

  王欣:最后我想送给新浪一本书,叫做《我在北大读国际MBA》,作者是林木女士,策划是刘世英先生,他们也是北大国际的校友。这本书采访了多位明星教授和校友。聆听他们的心声,相信可以开启你们对未来的思考。我代表北大国际送给新浪和新浪的网友。

  主持人:感谢王老师!接下来我们可以协商一下,看看这本书是不是可以进行网络连载,将一些精彩的案例和网友共同分享。

  王欣:谢谢新浪,感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