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院关注:是什么塑造了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8日 16:23   《商业评论》

  中国的企业家们喜欢谈战略,而且一谈战略就是进入“财富500强”,就要成为“业内第一”。每次听到这样的论调,我总是忍不住痛心疾首地纠正,“您那是愿景,不是战略。”你还别说,战略这个概念似乎人人都懂,但去看看那些企业的战略,似乎没几个靠谱的。

  什么是战略?战略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后来,这个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战略不是办公室里的高谈阔论,而是要基于现实的环境,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同行的策略,制定出一整套可执行的方案出来,并把这个方案变成现实。

  战略是如何形成的?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曾经写过一本书——《战略历程》,就专门分析了各大战略学派的区别,其中包括“设计派”、“计划派”、“定位派”、“手艺派”等等。虽然各大战略学流派对战略的定义基本一致,但对战略如何形成的过程存在着很大分歧,而且彼此不买账,他们的争论也为学界和实业界增加了很多谈资。

  最知名的战略学者自然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迈克尔。波特,他就是以研究竞争战略闻名于世,被称之为“竞争战略之父”。1979年,年轻的哈佛商学院副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竞争因素如何塑造战略》一文,首次阐述了“五力模型”。这是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实践。

  “五力模型”的主要含义是:五种竞争力量——新进入者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构成了行业的基本结构。这五种力量扩大了竞争范围,界定了行业结构,也决定了一个行业竞争互动的本质。通过了解这些竞争力量及其内在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行业当前获利能力的来源,并可以预测和影响长期竞争状况和获利能力。

  迈克尔。波特的所有关于战略的理论都以这个“五力模型”作为基石。在《什么是战略》一文中,迈克尔。波特对战略有着清晰的说明:“所谓的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即有目的地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有效的战略往往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公司目标、范围和优势”。所有对战略的阐述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要素来展开的。

  2008年,迈克尔。波特再次肯定、更新和扩充了《竞争因素如何塑造战略》的成名之作,新作为《塑造战略的五种力量》。迈克尔。波特指出,五力模型揭示了行业获利能力的本质,只有在了解了这些力量之后,企业才能将行业状况融入到战略制定中去。这些力量揭示了竞争环境的最重要方面,也提供了衡量企业优劣势的基准:相对于买方、供应商、进入者、竞争对手和替代品,公司处在哪个位置?

  最重要的是,行业结构可以指导管理者有效采取战略行动,这些行动可能包括:确定企业定位,以便更好地应对当前各种竞争力量;预测和利用这些力量的变化;建立力量平衡,构建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新的行业结构。迈克尔。波特还特别指出,行业增长率、技术和创新、政府、互补产品和服务等因素虽然重要,却不应该纳入行业分析的基本结构。例如,在快速增长、不断创新的IT行业,行业利润率却一直较低。

  应该说,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非常强大,尽管“五力模型”已经提出了30多年了,但至今仍未过时。但迈克尔。波特的偏静态分析的战略制定过程,也给了其它战略学派攻击他的理由。无论是金昌为和莫博涅提出的《蓝海战略》,还是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战略手艺化》,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作为立论基础的。

  在《战略手艺化》一文中,亨利。明茨伯格认为,迈克尔。波特的理论逻辑虽然强大,但完美和漂亮的框架很可能只反映了事实的一半真相。他认为,战略的形成更多时候像是陶艺人制作花瓶,手艺人随着转盘的旋转,会不断有新的创作想法。于是乎,一个想法导致另一个想法,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也就是说,行动推动思考,战略自然生成。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撰写的《制定战略:边做边学》,也表达了和亨利。明茨伯格类似的想法,都强调了经验和试错对战略制定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大多数公司,战略思维并不是一个核心的管理能力,因此他们往往无法调整自己的战略。他还介绍的一整套方法,可以帮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自己酝酿出有创造性并协调一致的公司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蓝海战略”则对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提出了更大的质疑。在竞争战略理论中,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是不可兼得的两种战略选择,但蓝海战略则认为,企业战略的关键在于价值创新,利用价值机制创新是可以将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合二为一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迈克尔。波特强调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决定作用,而金昌为和莫博涅则认为,企业采取某种价值创新战略,可能会颠覆传统环境的约束,战略选择不必受制于环境。

  战略问题如此复杂,以至于管理管理专家也会迷失方向。戴维・科利斯和迈克尔・鲁克斯塔德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在这篇文章说,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否用最多35个词总结公司的战略?他认为,有效的战略宣言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公司目标、范围和优势。如果公司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公司战略就不可能有效。

  在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中,哈佛商学院教授西蒙斯发表了《七个问题发现战略弱点》一文,总结出了七大关键问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战略及其执行过程中的混乱、低效和薄弱环节。这七个问题是:1.谁是主要客户?2.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把谁放在首位——股东、员工还是客户?3.跟踪哪些核心绩效指标?4.如何划定战略边界?5.如何营造创造性紧张氛围?6.员工的互助程度如何?7.战略上的哪些不确定因素让你夜不能寐?

  纵观这些形形色色的战略理论发现,虽然大家的切入点各不相同,但其实背后的差异并不是那么大。就算是被受攻击的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蓝海战略、重塑行业格局等新理念,依然可以包容在五力模型的框架中,这充分说明了五力模型的生命力和包容性。管理理论的差距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这些管理理论,服务于管理实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商学院 MBA 战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