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康师傅与家乐福:两毛钱的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7日 15:58   《商界评论》杂志

  虽然“断货门”暂时得以平静,但是春节过后,谈判桌上没有硝烟的战争,必将是康师傅与家乐福不容回避的挑战。而围绕这张谈判桌的,不仅有康师傅与家乐福的高管,还将有无数的零售卖场以及更多的供应商。他们早已盯紧了桌上的这两毛钱,并随时准备瓜分属于自己的那一块。

  走过2010,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习惯了一种事实,那就是商业战争时代已经来临,曾经的温文尔雅与彬彬有礼,被面红耳赤和刀枪相向所取代,企业之间解决矛盾的方式,从密室磋商变成了校场械斗。

  雪花与燕京的封杀战、蒙牛与伊利的公关战、美的与格力的肉搏战、国美内部陈黄的博弈战、腾讯与360的口水战、盛大与百度的官司战、京东与当当的价格战……无一战不惊心动魄,无一战不硝烟弥漫。

  2010年临近年底,这些战场上的斗士们都选择了沉默,有的握手言和,有的鸣金收兵,和与退不代表不会再战,只是年关将至,或许每家企业都想给2011年暂留一份祥和。

  然而,表面上彼此和睦的另两家巨头,却在年底之际点燃了2010年的最后一股硝烟。

  2010年的最后一战

  2010年12月上旬开始,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在全国的家乐福超市中,原本摆放康师傅方便面的展架上,不是空空如也,就是变成了其他品牌的产品。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向家乐福索取信息的媒体,都得到了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陈波提供的一份简短文字声明:“家乐福日前接到康师傅的涨价通知。在目前通胀背景之下,家乐福考虑到稳定物价,暂未同意调价,因此,出现断货现象。”

  查阅康师傅在香港联交所发布的公告可以得知,10月底康师傅声称:“从11月1日起,将部分方便面产品提价10%。”其中康师傅旗下营销占比达3成的“经典袋面系列”零售价由每包2元升至2.2元。康师傅解释称,提价主要是因为原料价格涨幅已达到临界成本。恰恰是康师傅的提价行为,引发了家乐福的断货风波。家乐福不同意在自己的卖场内上调康师傅的价格,因双方协商未果,康师傅停止供货。

  经历过2010年通货膨胀的消费者早已对于“涨价”二字敏感异常,猪肉涨价、青菜涨价、粮油涨价,现在“涨声”终于在方便面中响了起来。于是,论坛中、微博上、QQ间,各种拥护家乐福、消遣康师傅的段子蜚短流长。

  随着“断货门”事件的逐步曝光,网民都在期待康师傅的妥协。然而接下来康师傅的反应,却不软反硬。12月15日,康师傅北京办事处通过媒体发表了声明:

  1.我司相信此次争议与产品调价毫无关系,而是源于双方因商业往来的交易条件产生歧义所致;

  2.此次争议起因于通路端片面暂停采购我司部分产品,并非我司主动断货;

  3.由于通路端屡次违反诚信原则,不合理强势要求提高销售返还幅度,再加上受限于成本压力,我司无法以原条件继续供应袋面产品,通路商遂暂停采购我司产品,并消极对应我司提出之协商邀请;

  4.我司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始终敞开协商大门,期待通过共同努力,在平等互惠的条件下尽快消弭歧异,因循政府推动公平交易的立场,为建立和谐社会尽心力。

  这一声明间接得到康师傅总部的认同。康师傅向媒体确认:家乐福拒绝提价的部分的确是进货价。这显然与家乐福自称的“拒绝康师傅零售价上调”相矛盾。

  经历过2010年中国商战元年,我们或许还相信商界存在身体力行坚守道德底线的企业,但是早已不信那些道德挂在嘴边的企业自白。康师傅的声明一发布,便将家乐福扯下了道德高台。

  事件接下来的发展出人意料,不断有消费者站出来揭露,虽然家乐福声称自己在抵制康师傅抬价,但是北京、重庆、河南、山东等地家乐福超市,康师傅的袋装面存货正在以提价约10%之后的价格销售。家乐福曾出面澄清,全国绝大多数门店的康师傅存货仍以原价销售,个别地区只是系统故障原因造成提价,甚至表示将严查此事。然而,这一说法显然令人难以信服。

  一方面拒绝厂商提高进货价,一方面针对消费者提高零售价,这便是家乐福的如意算盘?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也难怪康师傅选择断货。

  本来,追求利益应是企业的根本,并没有可羞耻或可掩饰之处。但是以道德之名,行逐利之事,收获的往往是道德上的谴责。事实上,回顾2010年的数场商战,虽然不乏道德枪手的身影,但是没有一战不为利益。企业的核心使命就是追求利益,这就决定了企业间的每一次纷争都是从利益出发、以利益为目的。

  康师傅声明的发布,显然得到了媒体与公众的理解,此后的舆论导向迅速偏向康师傅。就连消费者,感情的天平也开始往康师傅倾斜,家乐福过往的种种不是,也屡被提及。

  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康家”的舆论大战一触即发,然而,两家企业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了相对的克制与沉默。毕竟,“康家”之战与2010年发生的大多数商战不同。

  无论是蒙牛与伊利,还是美的与格力,甚至腾讯与360、百度与盛大,相互间都是竞争对手,一经开战便不容后退,不能毙敌于军前,至少也要斩将于马后。然而康师傅与家乐福却不一样,他们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虽然不是唇齿相依,却也要相辅相成。康师傅与家乐福近年来都经历过不同的公众事件,也都遭遇过面对公众的公关危机,在此次纷争中各自为利益博弈不遗余力,但是共同的底线是——不能置对方于死地。

  因此,“康家”风波自一开始,便显示出不同的公关思维。两家企业对于断货风波欲说还休,对于对方也都不急于下狠手。关于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追踪,两家企业也很少提供核心层面的消息,比如利益争执的焦点和详情。他们表面上在争执不休,暗地里实际在调停不止。

  事实上,二者爆发断货事件以来,一直在寻求利益的谈判。

  谈判桌上的尴尬

  一切,都是为了这两毛钱。

  如果康师傅不曾提价,显然不会与家乐福短兵相接;而如果家乐福不垂涎多收的这两毛钱,显然也不会触怒康师傅。

  两毛钱战争的背后,更有着二者彼此间的不舍。

  如果说家乐福要“舍弃”康师傅,似乎有点难度。资料显示,从2009年开始,康师傅在中国方便面市场的份额就突破了50%,高端面甚至有接近70%的市场占有率;如果说康师傅有了其它零售卖场,就可以置家乐福不顾,似乎也不太可能,虽然家乐福近年来有业绩增长放缓的趋势,但毕竟家乐福仍然是国内仅次于大润发的第二大连锁零售超市。甚至康师傅自己都承认,之前在家乐福方便面的销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之所以一直坚持,是因为家乐福不但是一个销售平台,也是一个品牌展示平台。之前的亏损都能一直容忍,以后更没有理由为此不相往来。

  二者谁也离不开谁,剩下的只有谈判。

  最先急于走向谈判桌的是康师傅。宣布调整方便面零售价后,康师傅总部KA经理(大客户经理)就此事向家乐福中国区总部相关采购人员发出过好几次面谈的邀请,但对方始终“有意回避”。

  在媒体报道的压力下,双方的桌面谈判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家乐福原本安排在12月下旬与家乐福当面协商,后来又被提前到17日举行。这个日期,距离康师傅除家乐福之外的渠道调价,已经过去一个半月,因此,一直处于被动的康师傅特意提高协商层级,由方便食品事业群副总裁刘乾宗代表,与全国客户组主管依约前往上海家乐福总部,希望能借此机会将所有争议一并谈妥。然而在上海等待康师傅的家乐福方面协商代表只是负责采购的中层干部,并没有最终裁决权。受限于手握最终采购权的家乐福领导已经返乡休长假,原本有机会展开的实质性协商便无疾而终。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样的谈判显然难以开展。一个自始至终令人费解的问题是,上调零售价意味着增大利润空间,这对于零售商和生产商,都是利好的举动,为何家乐福要拒绝康师傅涨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商学院 案例 家乐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