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商学院院长伊志宏:院校自主命题不可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 22:45   新浪教育

  2011年5月21日,“中国暨清华MBA教育二十周年纪念会及论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主办,MBA教育中心承办,来自全国106所院校院长、书记以及MBA项目负责人共248人齐聚清华园,共同总结中国MBA教育过去20年的经验和成果,探讨商学院管理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部在去年启动的MBA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共有17所MBA培养院校入选试点单位。各校MBA项目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希望解决哪些问题?改革反映出怎样的趋势与思考?改革有哪些新思维?需要突破哪些思维范式?以下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发表的相关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

  伊志宏:钱院长,杨斌书记,各位兄弟院校的同仁,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对今天清华大学MBA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我想不仅是一个兄弟院校的代表,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清华MBA校友的家属。我先生是1997年经贸委班的第一期,他们开始办第一期的时候,他们公司可以选择清华、北大、人大,但是因为我本人在人大已经当老师,他们可能觉得上人大再去没有太多的面子,最后选了清华。

  我们确实看到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随着中国MBA教育的发展,我觉得清华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借这个机会表示祝贺!

  今天这个题目关于试点院校改革。我是作为MBA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前期也参加了项目的一些论证,包括一些讨论。我主要结合人民大学的一些思考,已经有一些行动,但是还有一些是思考,跟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这次MBA综合改革的试点,改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改。

  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背景,改革面临的挑战。一个是改什么?我想主要有三个大方面。

  第一个,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各个学校从我们最初的九所到现在已经两百多所。我自己的一个看法,我们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各个学校在各种场合都讲自己的特色,实际我们的特色没有什么特别的特色,如果是差异,更多是学校品牌的差异。清华的项目,北大的项目,人大的项目,或者哪个学校的项目,但是项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化。第二个,招生制度和招生方式。再有就是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

  首先,谈谈培养目标的差异。我是拿人大做一个靶子。我后面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我们还在讨论和思考。人大的MBA,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我注意到清华的MBA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人。

  我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我们把清华拿掉,这个包含若干个元素。综合管理能力,未来领导者。但是如果我们把清华拿掉,这样一个培养目标,其实不足以让别人知道这是清华的MBA。比如说我和其他的院校有什么差异?我和世界一流的其他有什么差异?所以我们人大的MBA到底是怎么样定位?我们现在表述的还不是特别好。我们包括在EQUIS认证过程当中,以及现在正在做美国ACCSB的认证,也一直在讨论和思考,我想可能希望尽快的能够把定位以及准确的表述。

  这里我想说的就是,各个项目要结合学校的特点,要结合你学院的特点。比如人民大学学校的特点,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学校的特点就是和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徐老师提到,我们改革开放有一批优秀的企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比如华为。华为的成长过程当中,人民大学的老师是作出巨大贡献。包括最初的华为“积分法”,我们院还有很多老师做华为的顾问。从我们学院的特点里,怎么样给我们MBA项目很好的去定位。

  其次,招生制度和招生方式。最近几年以来,最早从上海开始,到清华、北大,以及我们正在做的尝试和思考。大家对目前的招生的方式和招生的管理的制度,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做法无非加大面试的权重,包括提前面试。怎么样来寻找提高笔试有效性的成绩。什么意思?我们现在叫全国MBA联考。MBA指导委员会内部也有多次讨论,现在的联考制度,已经不归指导委员会管了,是放到教育部考试中心了。我们现在这种一年一考的制度,很多局限性。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考试,实际上不完全是针对管理学院,能够把有管理潜力的这样的学生把他筛出来。关于考试制度的研究也很少,教职委五月份访问了研究管理教育考试怎么来做的机构。这里的问题,目前的现状下怎么样有效的改进?我并不赞成我们抛弃了现有的联考各个家自己去考,无论从考试的有效性,还是从成本来讲,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每个学校并不是考试的专家,也不可能组织一批人去做这样的事情。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有一个考试,但是要提高考试的有效性。类似于现在这个GMAT的东西。这不是一个、两个学校能做的事情,可能还要有突破。

  第三,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人民大学我们2009年推出了一个SAIL计划,我们认真研究了海外商学院的改革的趋势,以及我们原有教学方案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一些需要等等。当然也还整合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理念塑造,就是想强调的还是伦理和社会责任。强调行动导向。MBA学生不仅能分析,不仅能够做战略,做规划,必须要具有管理的能力。要有行动导向。及国际视野,更准确的更高一点的要求,应该是叫做跨文化管理。随着中国的经济地位的提升,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现在仅仅有国际视野已经不够了。未来的企业的领导人,他需要具有跨文化管理的能力,当然首先是国际视野。从纯中国本土的企业到一个能领导国际的多元文化一起工作的团队,这个其实是未来的从企业人才需求讲,可能对我们MBA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个自主建构。也是针对目前我们的学生的生源的背景是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这里既有经验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很强,专业背景很强的这样的人;也有工作时间很短的,总之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情形下给课程设置和选课上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这是第一个问题,是改什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教育部要搞综合改革的试点?我想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从教育部的动因来看,教育部最近一两年是在大力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其中在这里,我们MBA项目作为中国最早的一个专业学位教育的项目,而且在管理上应该说相对比较规范,从成就来讲也是最突出的一个项目。所以教育部启动这个试点的项目,其实是希望各个学校来探索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特点就是政府管的比较多,但是又对放开管制有一些担心和思考。所以就是试点,试点的意思是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思考。当然也希望可以提出一些创新的东西,可以有一些突破。

  商学院的动因。我删掉了学校的动因,我不知道各个学校的情况,但是从有些学校的情况来说,比如MBA的试点,我觉得商学院的动机比学校的动机要更强烈。学校只是觉得有这么一个东西我有,我一定要去争取。从商学院来讲,有很强的动机,希望通过这个试点来做一些事情。比如说突破现有体制当中关于招生管理,培养管理等方面的一些不合理的限制。这不合理的限制,有些可能是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有些可能来自于学校的。学校设置了很多很多这样的那样的东西。商学院希望扩大办学自主权。比如人大来讲,我们现在直接的不是完全是试点,由于教育部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事情,我们是今年刚刚在研究生院下面成立了一个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之前没有这个办公室,专业学位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分散在原来的招生培养和学位里面。商学院在招生培养最后的环节,就是不断的和学校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商学院希望通过这个事情迫害办学的自主权,当然想有一些创新,在市场竞争当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这种改革大的背景,就是最近这些年世界一流商学院在做的一些思考和改革。具体的内容我就不说了。我们最近翻译了哈佛商学院几个教授的一本书,对MBA项目做了非常系统的思考。我们觉得特别有用的是它提供了若干个一流商学院改革的一些具体操作的一些案例,我们觉得会对中国的MBA培养院校后边思考未来中国MBA教育和改革会有帮助。书已经交给出版社了,我们希望九月份全国二十周年的时候,那个书能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从中国来讲,现在总体上我们MBA项目还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大家来自于企业的压力,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等等。还没有像一流商学院或者海外商学院有这么强的压力,因为我要做巨大的改革。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试点怎么改?改哪些东西?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讲,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刚才提到的联考,大家现在对考试制度,可能觉得到了必须要思考的时候了,这个考试制度应该怎么来推进?很紧迫,联考制度的改革。

  再有对招生的计划管理的一种组织方式。还有一个学校的管理部门,各个学校情况可能有些差异,但是多数学校都依然存在着专业学位管理用学术型学位管理的一种思维。当然最近这几年刚刚开始办MBA的尤其突出,非常突出。根本不知道专业学位,或者MBA教育应该是怎么样一回事,到底跟原来学术型的是怎么样一个差异?我觉得这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

  还有学校的管理体制,比如美国的很多商学院,即使是大学下面的商学院,就是在教育项目的管理上,商学院基本就有决定权。这里涉及了很多学院和学校的关系等等。通过这样的试点,这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最后一个方面,对试点院校办MBA项目的商学院来讲,除了体制外面环境的突破以外,更重要的是商学院的内部。招生和培养的改革,会对学院带来一系列重大的影响。比方说师资,我们讲的很漂亮的教学方案,怎么改,最核心的问题。现在大家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是经过单一的学科训练,没有实践经验的这样的博士生,现在要来教MBA项目。比如考核和评价,越是好的商学院,都愿意以研究水平来代表自己学院的水平。这是从学院层面。从教师的层面,没有一个学院说这个教师教学特别好,可以评教授,科研不行。但是科研非常好,教学差可能是没问题。所以这种科研至上,对于学院的评价,对于老师个人的评价现在都是更重要的标准。这种情形下,我们MBA项目的改革,需要对教学有巨大的投入,怎么办?

  教学的组织,我们过去大部分的课程就是老师自己在那里教,而后面包括体验式的学习,很多新开的课程,跨学科的课程,整合性的课程,很重要需要跨学科老师团队的合作。这种情况下教学怎么样的组织?团队教学的组织上的困难。招生和考试,我们目前现有联考的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最后所有的改革的措施落到一点,就是教学成本。招生也好,新开课程也好,团队教学也好,还有导师和顾问,还有海外学习,等等所有的这些都要最后归结到办学成本会大幅度提高。比如耶鲁管理学院,它是最早国改革的,2006年颠覆性的改革措施。为了搞改革,甚至把规模缩减了。为了达到它有效的班级和更好的授课水平。所以财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大概想跟大家交流的就是这样一些内容,我们希望既然教育部来做这个事情,试点院校的17所院校,大家可能要对这些问题要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大家共同努力,一起交流,希望能对很多政策有突破,同时在培养特色上,大家能下更多的工夫。最后的结果实际上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试点,使我们的MBA的教育水平和培养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谢谢大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