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家观点:MBA提前面试抢生源是好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7日 11:11   金羊网-新快报微博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主任邓地暨南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主任邓地

  中国的MBA教育步入20周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其间有过质疑,也有过热捧。学费越来越高,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学员低龄化等成为了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种种变化考验着年纪尚轻的中国MBA教育。在下一个20周年,MBA将何去何从?《毕业生》邀请华南地区的MBA负责人聚集一堂,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80后”的贡献是创新和活力

  新快报(微博):国外MBA尤其是顶级MBA非常注重学员的工作经验,录取的学员大都有5年以上甚至更久的工作年限。现在读MBA的人大多已不是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者,而是逐渐进入职场中级管理层的“70后”以及所占比例更多的职场新人“80后”。报读MBA的人年纪越来越小,应该怎么看这种现象呢?

  张艳梅:国际上几家知名商学院的做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注意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沃顿等商学院对学员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硬性要求,只要是优秀的考生都是他们录取的对象。我想,如果政策允许,岭南学院可能尝试学习耶鲁大学的“Silver Scholars Programs”,从应届本科生中挑选出一些有潜质的优秀生源,他们对项目更多的贡献应该是创新和活力。

  孙建军:以广外的情况来看,总体上并不是越来越年轻。统计数据显示,我校2011秋季MBA学生平均年龄达31.8岁,平均工龄近8年。同时,处于所在单位中高层管理职位的学生比例为57%。MBA生源的多元化是最好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学生相互辅助,相互分享,这对MBA的教学是很有利的。

  张毕西:我觉得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竞争力。职场新人为了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利用工作之余攻读MBA,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他们非常明智的选择。利用年轻时精力比较充沛的优势,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做了很好的准备。

  提倡跨省甚至跨国读MBA

  新快报:MBA学费涨声不断,华南商学院基本都上调了学费,且涨幅不小,未来是否还有上涨的趋势呢?学费上涨是否具有必要性?

  王帆:学费的调整是基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教育水准的变化。我国的MBA教育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商学院与国际接轨也成为必然。近几年,许多中国的商学院都在以开展国际化认证的方式提高培养质量和改革培养模式,加大引进国外师资以及课程建设的投入,因此,投入的不断增加使得学费上涨是一个大的趋势。

  孙建军:学费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MBA的教学确实是需要投入,在硬件改善、师资培养、教研活动、本土案例开发等都需要投入,学费上涨也是无可厚非。再说,学费全部或者主要用于教学,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以广外为例,自2007年启动MBA项目以来,大学对MBA的硬件投入已经超过1000万元。二是市场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别的学校都在提升学费,如果不升学费,在品牌上是不是就低一等级的心态。

  新快报:MBA招生日渐多元化,不少学员都是跨省甚至是跨国报读,各种生源的混杂,MBA办学在培养目标上有没有变化? 

  张毕西:学员多元化,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来自不同背景的学员,在一起就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员的经验与行业优势,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这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至于培养目标,分2个层次:一是总体目标,这对每个学员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管理人才;二是具体目标,每个学员的背景不同,具体目标也有所差别,这主要通过导师的因材施教进行培养。

  李永杰:MBA招生日渐多元化,不少学员都是跨省甚至跨国报读,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市场本来是整体的,不应该人为分割。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开放当然也包括教育市场的开放。因此跨省甚至是跨国报读,应该值得提倡。每一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否则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并不利于MBA的发展。

  国际认证让商学院回归使命

  新快报:华南不少商学院已经获得了国际三大权威认证, MBA教育有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认证给MBA的教学带来什么变化?

  王帆:中山大学(微博)管理学院这两年先后获得AMBA和EQUIS国际认证,我们的体会是通过开展国际认证可以帮助我们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做到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有利于我们提升国际化及与国外著名商学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我们建立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与国际前列的商学院的差距,对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邓地:浅层次来说,国际认证会带来更多的国际认可,因为通过同一个认证的商学院之间会自动成为互认学分的兄弟院校。不过,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国际认证带来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它们的硬性标准,而在于它强调商学院办学的战略和实践与它的使命、愿景相匹配。换句话说,没有最好的商学院,只有离自己的梦想最接近的商学院。暨大之所以去年开办华商MBA(SiMBA)项目,也是一种回归使命的战略行为。

  李永杰:国际认证确实给MBA的教学带来一些好的影响,譬如教学的规范化、管理的规范化等,同时也开阔了MBA教育的国际视野,这些都是正面的影响。同时我也认为,中国应该建立中国MBA持续改进的机制,即建立一种MBA项目的认证机制。也就是一个反馈、审视和更新的机制,这个机制能够保证中国学校的MBA项目得以持续改进。

  避免同质化关键是定位

  新快报:MBA教育步向二十周年,对于MBA办学的同质化问题,华南商学院要如何突围? 

  张艳梅:任何教育项目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突出的特色,这是所有华南商学院必须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岭院坚持国际化的办学道路,通过招聘国际师资,招收国际学生,外派交换生和国际实践项目等,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国际经验。另外,我们会加强学员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软性课程,如领导力课程和东方管理哲学方面的课程等。

  邓地:华南地区商学院的机遇在于:广州是高速发展的大都市,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沿。MBA教育应该是有强烈实践导向的教育,商业不发达的地方很难办出有竞争力的MBA项目。挑战在于,我们的MBA办学在反映自己学校的传统、定位以及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产业特色方面尚不突出。或者说,我们的努力才刚刚开始。我们看欧美顶级商学院的MBA要么在某个领域“独步天下”,要么对某些产业格外擅长,而我们的兄弟院校之间还缺乏这种清晰的定位。

  孙建军:我觉得目前中国MBA教育的差异化也很明显。每所MBA院校都会立足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选择特色化发展之路。其关键是要根据学校办学历史和积淀的资源和文化来规划项目。大家强调国际化、实践、整合、软技能等方面的培养都是正确的,只是深度和高度永无止境。华南商学院要想突围而出,首先是定位,关键是有用。毕竟MBA培养的是实战型人才,有用是最能体现MBA办学水平的。

  新快报:不少学员表示,读MBA就是为了结交更多的人,对于认识的人可以娓娓道来,但对于所学到的知识却有点淡忘,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呢?

  邓地:好的MBA教育,在“术”的层面,学生关键要学到一个现代企业CEO应有的全局观和思维方式:做营销的人能够懂得财务经理的思考,身在一个中小企业能有看到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的眼光……如果做到这些,具体的“招数”忘了也问题不大;而在“道”的层面,核心是培养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至于建立人际网络,本来就应该是读MBA的意义之一。商业,尤其是中国的商业,不是空中楼阁,很多时候都是以充分的人际信任为基础的。学生有这种诉求很正常。

  张毕西:社会资源无论对企业发展还是对个人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果能够通过读MBA,认识一些同学或增加很多校友资源,对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寻求合作伙伴、自主创业、开阔眼界等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不会影响到对知识的学习,反而能增加对知识的吸收和转化。

  MBA教育需提炼出中国特色

  新快报:中国开展MBA教育20周年,随着时代的发展,MBA教育也需要改革和创新,该如何改革? 

  张艳梅: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教育本质。现在很多商学院就像国内的一些企业一样,认为只要广告宣传做好了,产品卖出去,钱赚到手就行了。我希望中国的商学院要思考我们到底要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目前中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塑造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国际职业经理人?这些都是我们商学院需要回应的问题。未来的10年、20年,对中国的管理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中国的管理教育,最重要的是思考我们的管理教育的特色是什么,国内跟欧美的管理教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仅仅要向西方学习,也要思考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影响到他们,让他们向我们学习。如何站在一个领跑者的位置,而不是追随者的位置,我想这可能也是未来中国管理教育要思考的问题。 

  李永杰:目前中国MBA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自主创新,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创造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奇迹。连续30多年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这间接说明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我认为未来MBA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应该围绕总结和提炼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气派的管理理念和理论。

  提前面试抢生源是好事

  新快报:各大商学院今年都加大提前面试预录取力度,大有争抢生源之势。请问您怎么看呢?

  张艳梅:长期以来,国内通过MBA联考来录取学生,其弊端显而易见。我认为提前面试是对过去传统招生方式的突破,是和国际通行做法的接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生源,招收到更优秀的学员。另外,在录取方式上,商学院更依赖面试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摆脱了仅仅依据考试单一录取模式,是MBA招生的一大进步。

  王帆:提前面试在国外是通行的做法,我们应当看到这种方式首先对考生择校非常有利,相当于国外的申请制,考生能够同时申请多家学校,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就读,主动权大大增加。因此,各商学院实行提前面试,也是跟国际接轨的一种表现形式。

  邓地:抢生源是好事,优秀的MBA生源没有商学院去抢才是经济社会的悲哀。提前面试,实际上就是对原有招生制度和流程的一种改革,变得更贴近市场,给考生更多的选择,也有利于商学院吸引到合自己“胃口”的学生,更好地办出特色。

  李永杰:MBA教育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必须面向市场。MBA提前面试只不过一种市场策略而已。实际上每一个学校的MBA项目都多少具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因此,就学校之间的这种竞争总体而言,个人认为还是一种错位竞争。不希望把提前面试演变为生源争抢战,演变为一种恶性竞争。

  孙建军:我觉得提前面试,自然与抓住优质生源有关系。MBA教育是一个市场的项目,有好的生源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提前面试,可以更早地提供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校互相了解的机会。这就像谈恋爱一样,得互相了解后才知道是否适合。(新快报见习记者 谭嘉颖)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