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维炯:一流商学院给企业家探索未来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 14:36   中国MBAhome网

  一流的商学院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富有创意的学者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授和学生们共同研究合作,互相学习。老师们引导学生领会创新的思维。在学术讨论中,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相互探讨。就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张维炯教授所说,“与传统管理教育不同,国际一流的商学院,是对教学和研究进行创新和拖展。商学院就是给企业家一个思考和探索未来的空间。”

  激情的氛围

  张维炯教授不仅是一名学者,还是学院的中方教务长。他早在八十年代起就任职上海交大管理学院。作为管理学的专家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强有力的主张:“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必须对教学和研究进行创新和拓展,不管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强调说:“学校每年对课程都会做一些改进,在科研上会有很多的投入,以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在服务上也必须有新思路,以追求卓越为理念,这是中欧深入人心的一个价值观。”

  中欧目标战略非常明确,理念非常清晰。课堂上学生和导师相互尊重,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一起研究;老师鼓励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会有着相互的指导和启迪。“我们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家选择到你这里来?”有些企业家管理的企业很好,那么他到学校来,看到学校管理的井井有条,老师们充满工作激情,这就会让他们感觉到这是值得去学习的地方,这种氛围环境也是是他们所需要的。”

  开放化自由度

  制定一个发展战略需要长时间酝酿的过程。学院的金融MBA课程恰恰与上海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不谋而合: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金融领域人才需求正在持续上升。课程设置考虑了金融专业的深度与管理的广度,力求与金融行业的特点和需求相结合,课程为期21个月。“我们五年前就想做这个事,在四年前成立了陆家嘴金融研究院。从上海长远发展趋势来看,还是总体经济形势来看,学校的这个定位都是合适的。”金融行业中有专业理论,也有实际操作,重要的还是创新。中欧金融MBA跟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有着紧密的合作,国际化是中欧最大的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用手机、网络等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和消费的人群逐年增长,学校是否应该设有现场教学与数字平台结合的课堂方式?这种想法也得到了张维炯教授的认同。他说,在中欧,各校园之间有非常好的视频沟通平台,使老师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授课,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听,非常之方便。学校还在尝试将教学内容与iPad平台相结合,既方便学生阅读,同时也更环保低碳。

  在谈到中欧成功的关键时,张维炯教授谈到三点,首先是改革开放的形势。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逼迫企业家到商学院来学习和提高,以赢得市场的成功;二是政府的支持。政府给学校提供了非常宽松和积极的政策,使办学的自主权更为灵活;三就是学校老师和领导团队。建立了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我们很幸运,但也不要忘乎所以,还需要更努力。张维炯教授补充到。

  未来领袖的选择

  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经济领域中,管理学教育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民营经济的未来,悲观与乐观的迹象交织在一起,机遇与危机的双重冲击让中国的企业家们愈发认识到经济的瞬息万变。张维炯教授谈到,学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来自民营企业,他们身上体现的奋斗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为我国经济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要说存在的问题的话,宏观上就是资源调配的问题,民营企业在资源的获取上和大的国企会有很多差别。另外,我们国家利率控制相对单一,不像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利率上比较灵活。比如信贷问题上使得一些银行不看小企业只看大的企业,形成资源调配不均衡。张维炯继续说道:“从民营企业内部来看,要想发展好企业,企业家还得解决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战略问题。”

  不久前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落成,在拓展教育项目的同时也实现学生的创业的梦想,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别样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在管理实践教授模式的基础上,让从业者进入教室讲课。这其中有创办酷六网,并出任董事长兼CEO的李善友。教师的多样性是中欧的一大特色,在一些课题上,从业者是领先于学术界的。影响力、国际化是学校目标也是根本,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管理学领域。中欧的师资中三分之二为外籍,都为国际一流商学院毕业,在商学院任课或研究为前提。的确,国际的影响力是中欧的愿景,“希望能看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老师在同一问题上有不同观点的解读。”

  “首先要眼界开阔,要敢于承担风险;二学会观测把握机会,第三遇到困难要有毅力;第四要有领导的能力,要做好规划、建立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关于创业者需具备怎样的一种素质,张维炯教授如此谈道。

  学会分享、拥抱财富

  中欧一贯重视环境保护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早在95年就开设了商业伦理课程,并作为MBA的必修课程。同时,学校鼓励MBA学生举办“全球社会责任论坛”,在EMBA学生中设立“善为奖”,使得社会责任深深根植于学院的使命之中。“社会责任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综合体现,”张维炯强调。我们还必须清楚一种愿景: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我们有下一代,就要考虑长远发展,要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基础上,不损害下一代人的生活空间,去激励帮助别人,这也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协同分享,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张维炯教授富有魅力、温文尔雅。在谈到“院长应该像一位领导者,为学院制定决策、把握方向,较少管理日常事务;还是一位管理者,管理日常事务,抑或者两种身份兼备”问题时,他认为:只是领导者,不是管理者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管理者,不会上课做研究也是不够的,这是个综合的能力。对我们来说时间是很宝贵的,既要给学校制定方向,做具体管理,也要做研究还要上课。”

  “你对于生命和财富有怎样的理解。”他很直接:“财富肯定是越多越好,生命意义在于贡献。人的一生中,如果相比较财富,对社会的贡献是肯定是首位的,如果能够平衡好这两者,那财富也是需要的。”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张维炯 MBA教育 商学院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