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韩国釜庆大学管理学博士,精通管理、逻辑、写作应试精髓,著名的MBA考前辅导写作、逻辑名师。京城MBA联考写作、逻辑应试新生代专家。对联考写作试题和考察方向有精准把握,迅速提升学员的能力,素有写作“应试之王”的美称。《中国经营报》高级专家顾问,中国营销总监论坛高级培训师。2009年命中联考综合写作“三鹿奶粉”真题。他主编的《2010年MBA联考辅导教材写作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能诠释MBA联考命题的应试精髓,深受考生喜爱,誉为MBA联考写作的“红宝书”。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地球是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对待,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间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换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许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地震、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及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假如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个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五针松等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由此可见,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即使人类在某一时刻部分第改变了气候,也还是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于干涉。
解析:
1.某一领域的研究方法未必适合另一个领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思想和方法是否适合地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还有待商榷。 2.“宇宙间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并不能推出“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显然混淆了概念。 3.用“相对”的方法考虑问题,并不意味没有标准的去分析问题,因此,文章对于“灾害”的理解的欠妥当的。 4.人类的祖先的特点并不能推出人类的特点。劳动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影响自然的根本性区别。劳动是人的特殊的谋生活动方式,即“有意识的”、“自觉自由的”去适应和改变自然。 5.即便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得不出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 6.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如果属于自然必然要解决,然而最后得出人类不必干预,很显然与题干前面的论证存在一定的矛盾。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解析:
立意方向:1)独立精神;2)追求自我;3)和而不同;4)追求创新。论证强调:独立精神有助于社会创新机制的形成;独立精神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形成。
背景资料: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 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日(1885年2月18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
以下内容来自互联网:
熊十力在毛泽东巨人身影里并没有受多少冲击,但即使如此,wg却让熊十力痛惜文化和人性的沦亡。wg开始,熊十力不挂领袖像,只设孔子、王阳明、王船山座位,朝夕膜拜。但此时,他目光不再炯炯有神,谈吐不再潇洒自如,情绪也不再热烈激昂,而是“常独坐桌边,面前放一叠白纸,手中握枝秃笔,良久呆坐”。一段时间里,他的精神都错乱了。他不断地给中央领导人写信,硬让家人寄出去,还经常写很多小纸条,甚至在裤子上,袜子上都写着对wg的抗议。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他给朋友写道:“衰年心事如雪窖,姜斋千载是同参。”
熊十力完全明白这种局面的产生根源,其中之一是逐臭之夫们的大量存在:“中国学人有一至不良的习惯,对于学术,根本没有抉择一己所愿学的东西。因之,于其所学,无有甘受世间冷落寂寞而沛然自足不顾天不顾地而埋头苦干的精神于中的生趣。如此,而欲其学术有所创辟,此比孟子所谓缘木求鱼及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殆尤难之又难。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各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之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则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逐臭者,趋时尚,苟图媚世,何堪恬淡。随众势流转,侥幸时名,何堪寂寞。逐臭之心,飘如飞逢,何能专一。自无抉择之习,唯与俗推移。无所自持,何能恒久。故一国之学子,逐臭习深者,其国无学,其民族衰亡征象已著也。而中国人喜逐臭,而不肯竭其才以实事求是,喜逐臭,而不肯竭其才以分途并进,喜逐臭,而不肯竭其才以人弃我取,此甚可忧。 ”“惊于其声誉、震于其权威、炫于社会上千百无知之徒之展转传说,遂从而醉心焉,此愚贱汗鄙之尤。少年志学,宁当尔哉。天下唯浮慕之人,最无力量,决不肯求真知。吾不愿汝为此也。汝好名好胜,贪高骛远,不务按部就班工夫。一日不再晨,一生不再少,行将以浮慕而毕其浮生,可哀也哉。”有人说,这种逐臭之夫们制造的喧闹,有时就像“一场嘈杂的鸡尾酒会”:会中人各持酒杯、自成圈子,你肯不肯向隅而坐?
在这样无限寂寥的暮年,熊十力感叹:人生七十,孑然一老,小楼面壁,忽逢十祀,绝无问学之青年,后顾茫茫……即使如此,这位现代中国新儒家最富原创性的奠基人,仍然寄托宏愿于未来:“有依人者,始有宰制此依者;有奴于人者,始有鞭笞此奴者。至治恶可得乎?吾国人今日所急需要者,思想独立,学术独立,精神独立,一切依自不依他,高视阔步,而游乎广天博地之间,空诸倚傍,自诚自明。以此自树,将为世界文化开发新生命,岂惟自救而已哉?”
这种信仰情怀开出了伟大的生命能量。在他无限寂寥的时刻,他的弟子牟宗三在海外思考他“为人不易,为学实难”的话,祝愿喃喃:“夫子得无恙乎?”这位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影响力的哲学家已经足堪告慰。他已经奠定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形上学之基础,其大厦足堪抵御现代外王们灌输引进的一切意识形态。他的“体用不二”之论,成为整个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和“保内圣,开新外王”的滥觞,亦成为这一思潮的基本思想间架。他的全部工作,就是面对西学的冲击,重建人的道德自我,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他的学生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正是在他的精神感召之下,沿着他开创的精神方向发展。今天的台海两岸都有了文化身份感和自觉意识,无不与熊十力等人的努力相关。
谈论熊十力的一生,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他从并不坚实的幼教出发,中年才志于学,在霸力治世的二十世纪,自成天地,在政界学界纵横意气。他的行迹不同于陈寅恪那样的“自由民”学者,也不同于甘地那样的圣雄,他更像一字不识的六祖慧能,又像乱世之际的孔子,自成教化,从风从雨,以弘大道。但话语传达出来的神奇,并不能掩盖熊十力在生活当中的平凡,当时的他也只是一个寻常的中国人,他不过把普通中国人内心都能感受到的人性“仁守”了一生,并培养了极为优秀的弟子弘扬这种道德自我、个体本位和文化自觉。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大字不识的慧能做到了,幼学功夫不好的熊十力也做到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