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利军,现任高博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电网解决方案销售总监。
从学习知识到开拓视野,从职业生涯发展到实践技能提升,MBA的学习确实能调和众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总有一点适合您”的实在帮助。Networking作为MBA学生从入学到学习进行中乃至毕业后的一项价值点,由此产生巨大帮助和无限潜力,成为众多人选择MBA学习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弋利军校友是复旦(微博)-BI(挪威)MBA项目MBA3班的班长,更是聚贤荟成立之初的元老之一。多年来,历次组织和策划各项聚贤荟活动的经历,使他对于MBA学习中的networking有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现任高博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监的弋利军校友,实现了从技术人才向管理先锋的华丽转身,十多年技术工作的经验积累,使他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功底,而不同性质的企业和不同的公司也让他对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见识。2004年,本科毕业十年之际,弋利军重返校园,进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习。最初,他选择MBA学习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是想要对多年工作累计起来的零散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整理;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为将来职业发展的突破做准备,寻找一个适合以后扩张的平台,有机会转型到宏观管理方向。如今看来,他最初的两个目标都达到了,而除此之外,networking更是带给他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弋利军校友在谈到networking时提到了“平台”这个概念,即“圈子”、“人脉”。他认为,职场上的人脉很关键,跟个人工作背景、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比较贴合节奏的平台很重要,这个平台上的人是要能互相帮助的。他说:“假如我去读EMBA项目可能他们是我的资源,而我不是他们的,这样就融不进去;而刚毕业的学生又不是我的资源。当时我读复旦-BI(挪威)MBA的时候,同学基本都工作10年左右,即便从事不同的行业,相互之间仍能产生很大的互动和共鸣,互相帮助作用很大。”因此,他认为选择一个贴切的人脉圈子来构建,对个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基于这个想法,时任MBA 3班班长的弋利军即产生了组建项目同学会的想法,“聚贤荟”就应运而生。本着为项目学生和校友提供一个更宽广交流平台的目的,当时班级骨干在与项目老师以及其他班级同学多次讨论和商量后,2005年11月“聚贤荟”终于成立了!弋利军校友真诚地说道:“我们当时的一个目的就是,有时间聚一聚,把一些东西共享一下,而我们需要一个大的平台来创建人脉,通过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更有效地提高人脉利用率,快速扩张人脉。”即使已经毕业多时,弋利军校友仍时常参加聚贤荟举办的各种活动,除了新鲜话题的吸引,与新朋老友面对面的沟通更让他乐此不疲。也因此,他成了众多圈子中的熟人,名字在校友圈中响当当。
从工程师到销售总监,职业的拓展伴随着能力的增长,弋利军校友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担任班长和聚贤荟骨干的经历,使得自身沟通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拓展了自己的业务,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受惠于networking的他,在此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对于聚贤荟或班级活动组织者来说,可以主动去拓展和创造一些活动,而不是仅仅是等着别人来为自己安排好一切,同时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选好主题,尽可能宽的去和同学沟通,选择大家兴趣点高的、贴合社会发展的话题;二是让更多人知道并参与,这需要班长和同学的推广、引导和影响;三是互动性强,不仅要受众率高,还要注意沟通过程,大家都能把问题摊开来谈。
对于参与者来说,要踊跃去参与,若想拓展人脉圈就必须积极投身各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互动,让大家明白你在主动参与;跟其他听众networking 中设法拓宽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都说21世纪人才最宝贵,在复旦-BI(挪威)MBA这个精英汇聚的平台,更是藏龙卧虎。因此,在这个满是人才的圈子里抓住机会,积极开展networking,会使MBA之旅增添更多无法预估的价值!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