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篇
对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MBA[微博]项目来说,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非常重要的。从2012届的学生开始,国际商务方略课程从选修课改为了必修课,这样保证所有MBA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国际先进教育方式的体验当中。作为2012届在职2班的学生,我也积极参与到此次为期一周的国际商务方略课程当中,大家都把这个课程称为“访学”。3月初,办公室国际部的老师给12届所有同学发布了访学选课通知以及访学要求。之后的几个月当中,“访学”一词成为班里同学讨论中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毕竟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出国学习,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都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而且作为访学的课程的增值部分,大家还能在课程结束之后结伴同行,在访学的国家旅游一番,一方面可以增长知识接触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的大好河山。
从访学国家的选择上,我首选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我主要看重的是西雅图这个城市,在美国西北角的一个小城市,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不像洛杉矶和纽约那样喧闹。并且,由于地理位置上位于北国本土的西北角紧邻加拿大的温哥华和太平洋,西雅图也是一个交通重镇,很多亚洲飞美国中东部的航班都是在西雅图转机的。
准备篇
在选定了访学的目的地之后,后续的出国手续办理非常顺利。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很荣幸的被老师批准成为访学小组的组长,帮助带队老师协调小组其他9位同学的访学事宜,督促同学们尽快办理护照、签证等手续,并统筹大家往返美国的行程以及协调在美期间的行动安排。
我所在的小组有着多样化的组员构成,其中有我们班的同学、我们同一届其他班的同学、其他往届的同学,还有3个北大光华的优秀校友。这样的组合在此次赴华盛顿大学访学的8个小组里面是唯一的一个,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体验之一。通过这样一个机会,我交到了非常多的朋友。比如我们12届其他班的同学,之前我都不太熟悉。就更别提与往届的MBA同学交流了,借助当组长服务大家的机会,可以让我和他们坐在一起为了完成同一件事情而努力。特别是我们组里面的三个优秀校友,更是平时无法接触到的。就算是在一般场合见面,我可能都没有机会跟他们交流,或者最多是跟XX总简单聊上几句话而已。还是这次机会,我不仅可以跟三位校友进行深入交流,而且真的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坐在一起聊天,说说一般场合下没有机会讨论的问题。所以,通过这次担任组长的机会,能为大家服务、安排行程、组织活动,建立良好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能成为好朋友,并在访学结束之后保持长期联系,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学习篇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学校也是做了精心安排。所有的课程都是关于软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如领导力、国际化贸易、谈判技巧等。上课的老师都拥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英语用词相对通俗易懂,老师都会结合实际商业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课堂知识。并且,课程中对于背景知识或专业信息要求并不太高,使得同学们可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核心。
从教学方式上看,美国的教学方式也很有意思。课程开始前一个来月,助教就提前把全部课程的资料发给了同学,供同学们预习,材料的预习工作量是相当之大的。我经过了多天努力,也只完成了一天课程的预习任务。当时我就在想,这么多的内容,老师上课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讲呢?可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按照预习的材料逐一讲过,而是挑选了材料中的几个重点部分展开分析,并且教大家掌握类似的分析思路去研究其他部分的教学材料。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辅导,相对淡化了学习内容的讲授。这种感觉与我之前听说情况一只,他们说在美国的课堂上,掌握学习的方法比熟悉某个具体的内容更重要。
从上课的时间安排上,我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所有的教学部分课程都是安排在上午进行的,下午则安排的各种企业参观和游览活动。这种安排对于刚到美国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体贴的。本来下午2~3点钟正是时差反应最强烈的时间段,如果硬要坐在教室里听课,就算是再好的老师也不能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而且因为时差被迫睡着的同学们也无法体验到优质教学内容带来的感受。此时,学校安排下午都是活动类的内容,大家不会因为倒时差而太过难受。一方面提高访学内容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便于大家使用美国的生活规律。
感想篇
整个访学过程中的感想非常多,没有办法全部列出来,就举一个小例子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知识如何运用,之后在将只是的运营融入日常的学习工作当中去。但是方法论的应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把方法论对于问题的分析转化成自己内在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在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讲领导力的课程,期间穿插了两个领导力的小游戏。整个游戏的意图是希望同学们在一个初始混乱的状态下自然形成一个有组织的集体,之后听从组织中领导的安排完成某项任务。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都是次要的,那只是载体形式而已。而游戏过程中想要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参与游戏的同学如何从一种自发的、朴素的沟通过程转变成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沟通方式。游戏者中脱颖而出的领导者,需要制定规则、安排工作,同时领导大家完成指定的任务。
在第一个游戏进行的时候,我没有参与。作为场外观众,我观察的游戏进行的情况。同时也在思考如果我是游戏的参与者,我应该如何说、如何做使得大家更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我自告奋勇参加了第二个游戏。在第二个游戏的进行过程中,我知道需要有人站出来领导大家,也进行了几次尝试。但是想让大家听从某个人的指挥,做起来的确很难。而且,貌似大家更容易听从在游戏中发言最多或者是说话声最大的人,通常也不大介意他们说的是否有很大帮助。虽然我还在积极参与游戏,但是深切的感觉到这种立意显而易见的游戏,为什么经常无法完成任务。从一个普通人转变成一个领导者,不仅仅需要知道什么方法是对的,还需要让大家能一起研究出对的方法,并且认真的执行最终完成任务。想起之前听到的一句话:“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和优秀员工之间的重要区别不在于管理者比员工高明多少,而是管理者可以通过优秀员工实现整个团队的成功。To be success through others”。
校园篇
没有到达华盛顿大学之前就听说这里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不熟悉的人走进的大学自己也都不知道。到了以后确实没有发现围墙,而且学校为了出入方便,与周边的各条道路都设有交汇口,方便学生走动,这样就进一步减小了校园与周边环境的差别。不过在大学里面转一圈以后发现,多多观察道路两边的建筑和橱窗,还是可以明显看出主校区和周边环境的不同点的。学校毕竟是学校,从楼的样式和窗户里面的景象都是一种书卷风格。而在学校周边的道路上走,明显能感觉到商业气息。因此,区分学校和周边的界限是有据可循的。
学校中建筑风格有这不同时代的特点。比如我们上课的管理学院,就是数据现代化风格,很可能源于MBA学院的历史不长。而到学校中心的老校区参观是,典型的欧式建筑深深吸引了我。那种古典的气息凸显出高等学府的庄严肃穆。特别是学校中心的Suzzallo图书馆,更是学校建筑中的极品。在国内的时候就听很多人提起过这个图书馆,当我进入其中亲身体验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无论是使用手中的相机还是大脑的记忆都无法将这座图书馆的内涵记录下来。图书馆中最大的学习室门口伫立这一个书台,台子上放着一本古朴的英文字典,表达着这间大学习室沉淀的底蕴。站在这间大自习室中,浑然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就好像穿越到一百多年前一样。为了能沉浸在这种体验中,我们案例小组的案例讨论特意选定在Suzzallo图书馆里面进行。虽然不敢说这是有生唯一一次,但是如此感觉的案例讨论应该是难得的。
总结篇
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到美国,但是这一周的访学生活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静美丽的城市、整洁清新的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学习内容,开放自由的校园、庄严肃穆的校舍,这里的人、这里的物,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如此新奇。在这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好奇心,我仿佛有回到了无知的时代,面对着一切的新鲜知识和事物有着无尽的渴望。如果以后能有机会到美国著名的大学中学习生活,亲身感受这种不同的方式,那一定是一次无法形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