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案例:爱康上市背后的赢家

2014年04月11日10:23  《创业家》杂志     收藏本文     

  “我们从2005年底接触爱康,到现在2014年,已经9年,也是慢工出细活。这其中,一些投资人离场了,而我们一直看好这个团队和这个事。虽然每一轮融资时我们都有退出的机会,但每一轮我们都在增持。守候是有价值的,如果1年前退出,那和今天有很大区别。”

  2005年,时任中经合董事总经理的张颖投资了爱康国宾,后张颖创办经纬中国,爱康国宾项目由张颖及经纬团队负责投后管理。

  张黎刚

  口述:胡海清(经纬创投中国基金副总裁)

  爱康网2004年成立,最早一轮融资是上海创投,我们理论上算第二轮,但也很早,大概是2005年底2006年初。那会的爱康网,主要帮人解决挂号问题,提供所谓的线上健康管理服务。但那个模式其实不能落地,太早了,因为医疗资源是非市场化的,所以很难做。

  2006年,爱康和国宾谈合并,爱康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国宾是一家纯线下体检机构,所以合并中有很多曲折,各种往复甚至差点合不成。这期间,张颖做了很多努力,还找来江南春做“说客”,最终促成了跟国宾的合并。合并是一个蛮里程碑的事件,等于让爱康落地了。

  2007年,我开始配合张颖**康国宾的投后管理。那一年,爱康做了新一轮融资,美林证券领投,估值一亿美金。当时美林带了一些机构进来,我们是第二大机构投资人。那轮之后,一直到2013年初,爱康都没有大资本运作,一直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2013年爱康又做了一轮融资,老股加新股,一起投了近1亿美金。那轮融资里,爱康历史上的一些跟投基金退出了,我们没有退出。

  那轮融的钱比较多,当时没想到会这么快上市。现在窗口比较好,而且2011年时爱康曾计划上市,已打好了基础。所以这次整个流程非常顺,等于重新走了一遍。爱康去年底才决定上市,现在已经挂牌,很快!

  张黎刚是做互联网的海归,国宾是传统的线下医疗连锁,合并初期,两家公司管理层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这中间需要很多磨合。当时爱康还算创业初期,需要扩张,扩张需要投入,而一投入报表就不好看。合并后前两三年,爱康国宾报表并不好看,当时市场竞争也在加剧,所以当时他的压力也非常大。他是CEO,要向股东会负责。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也赢得了张黎刚的信任,遇到任何问题需要跟投资人沟通交流时,他总会在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当时董事会给他的压力非常大,后来我们也看到张黎刚和他的团队对这个事真的很投入。因为多次融资,张的个人持股比例不是特别大,但凡有机会能够增持,他都会去增持。不像一些创业者,卖几个点的老股套点现。他们基本把身家性命全部放在了这个公司里面,很投入。

  张黎刚对爱康事业的执着还体现在一些小细节上。我们跟他谈任何事,比如谈一款比较有意思的互联网应用,他就会想能否跟爱康现有业务相结合;谈一家企业,他就想能否把它变成爱康的客户。这种执着有时候我们接受不了,但换位思考张的成功是有道理的。

  2010年后,爱康国宾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以前公司扩张,虽然收入在增长,但一直亏损,现在盈利能力体现出来了,每年都在健康增长,扩张同时也能体现出业绩。一些事是慢功熬出来的,尤其跟医疗相结合的事。

  爱康创业十年,十年,很多人熬不住就卖了或是转型了,但张黎刚一直坚持着。我们从2005年底接触爱康,到现在2014年,已经9年,也是慢工出细活。这其中,一些投资人离场了,而我们一直看好这个团队和这个事。虽然每一轮融资时我们都有退出的机会,但每一轮我们都在增持。守候是有价值的,如果1年前退出,那和今天有很大区别。

  张黎刚参与过互联网公司的创办,也跟资本市场对接过,是挣到一些钱的人。但是他能够独立出来,自己当老大,又重新打造出一个上市公司,这个是很难得的,而且不是互联网公司的两三年,而是十年,这是张黎刚应得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