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必修课:跨越文化 融入本土
——外企高管与长江EMBA海外课程学员畅聊管理新知
2014年6月12日 中国 北京——英菲尼迪的全球总部在哪里?在美国?在日本?聪明的你也许猜到了,不管之前在哪里,现在,这家公司的全球总部落户在中国,负责全球市场营销、销售、传播和其它企业功能。这样的企业设置,让人感觉英菲尼迪的“全球化”看上去更像是一场“中国化”或者说“本土化”。
2014年6月12日,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DanielKirchert)博士来到长江商学院[微博][微博],与长江EMBA海外课程学员交流多元文化管理的深层含义与实战经验。
正如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在此次论坛中所说:“全球化削弱了产业和贸易壁垒,未来的商业领袖将面临跨国经营甚至全球治理的重大挑战。全球化时代对企业跨越文化障碍,实现高效管理提出了要求。”
也正是因为观察到诸多企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需求,长江商学院特举办“长江全球“话””论坛,聚焦“多元文化企业管理”这一主题,特邀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博士,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资银行主席龚方雄,长江EMBA20期校友、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女士,和长江EMBA23期校友、福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刘佳勇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与多位全球项目校友从企业实践和个人经历等多个角度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
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
“得中国者得天下”
汉语流利,倡导“得中国者得天下”战略思想的德国人戴雷正在实践企业“本土化”战略,以此赢取中国市场。作为唯一把全球总部放在中国的顶级汽车企业,其新组建的多元化管理团队在协调本土需求与总部决策间的沟通也面临诸多挑战。
“全新团队中18个高管,来自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带来的管理难度不亚于创立一家新的企业”,戴雷说,“由于英菲尼迪认为品牌突围最关键的市场在中国,所以在产品研发等重大决策中非常注重本地市场的需求,并以此取得德国团队的支持。”他表示,德国团队并不太熟悉中国市场,中国团队对于本地市场的战略更为清晰,但需要得到德国总部的了解。“英菲尼迪希望在其品牌中包含更多中国元素,因此香港总部非常看重和尊重中国市场,愿意针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较大的改变,现在每个新产品的研发都要考虑中国市场或为中国量身定制”,戴雷指出,“如果在15年前,这对于一家外资企业是不可想象的。”
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
收购法国知名品牌更需学习跨文化管理
丝绸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屠红燕在此次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丝绸是载体,通过跨国品牌运作和全球人才的加盟,并在文化差异中寻找突破,才能打造新“丝路”。她在2014年6月10日《福布斯》杂志首次发布的中国商界女性百强榜中,与万事利集团创始人、董事局荣誉主席沈爱琴双双入选该榜单,成为该榜单唯一一例出自同企业且是母女两代掌门人同时上榜的特殊荣誉。
屠红燕强调:“中国创造世界级品牌路还很长,我们必须要看到不足。通过与‘高手’的合作,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并利用当地市场的人才优势,才能在未来走出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她分享说,万事利从生产面料和出口“贴牌”做起,通过挖掘丝绸历史和嫁接法国成熟品牌,成功转型到丝绸的文化创造和最终的全球品牌塑造。“企业收购法国知名品牌的过程,也同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屠红燕说,“我们首先要在文化上‘跨文化’,要去了解、熟悉和学习当地的文化;第二要认同差异,对单一文化的过度依赖会造成思想上的雷同,而不同的意见则会产生新的原动力,思想的碰撞才能够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发展。”
福能集团(FireEnergy Group)董事长兼CEO刘佳勇:
中国重情感,欧洲重制度
长江校友、福能集团(FireEnergy Group)董事长兼CEO刘佳勇在欧洲各国有多年的生活和创业经历,其创办企业已覆盖30多个国家,业务涉及节能、地产、投资、文化等多个领域。他在演讲中认为,中国和欧洲企业管理基点的不同是需要中国企业家非常关注的。
“我在欧洲创立企业的250多名员工中,当地员工占到了80%以上。在日常的运作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东西方管理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模式下的沟通和管理更多地基于感情,而西方则习惯利用制度”,刘佳勇指出,“东方或者中国的企业中,同事和上下级间要经常握握手,甚至外出唱歌喝酒,以联络感情,但这在欧洲反而是大忌,要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尤其对于异性员工,更不要随意请她喝咖啡。中国企业上下级的双方家庭甚至可以一起度假,这在欧洲也是不可想象的,不同员工的私生活几乎是完全不交叉的,这些都是在跨文化管理中所要注意的地方。”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
不了解当地文化环境你就输了
“我的美国同事觉得亚洲人工作非常勤奋,这一点对他们有一定影响,而亚洲真正的企业管理方式、文化对总部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小的,但将来肯定会有。”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坦言。他也同时提醒在座的企业家,一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
他谈到:“西方市场相对更市场化,但文化、社会方面的因素,以及政治环境对企业的全球化的成功与否也存在很大影响,尤其对于一些敏感行业。”龚方雄举例指出,企业到美国去做并购要过两道关:反垄断和国家安全,但在澳洲、加拿大等国的门槛就会相对提高。这些国家还会考量中国资本的进入会给本国经济带来哪些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公关,向当地政府证明资本进入后会增加就业和税收、改善环境等。“企业要主动化解政治障碍”,他说,“在西方社会的环境中,要把民意变成你的朋友,然后通过民意再去影响决策层,这需要在公关、政治、社会层面的很多工作。”
多位企业核心高管和创业家的经历与思考,从不同角度为企业跨文化沟通和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由此体现了长江商学院全球项目让中国企业家和中国商界随全球脉动不断学习与进步,同时与海外商界精英积极分享源自新兴市场的原创思想的定位与使命。
事实上,十年前,长江商学院就已经推出海外课程,通过精心安排的考察、住读及交换让学员获得全方位的学习体验。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在致辞中也特别谈到:“作为全国首家推出海外课程的商学院,现在,已经从单纯的一两条课程‘线路’发展到目前的13条;从商学院为主的合作院校,发展到多元化的机构选择;从将欧美发达经济体作为主要目的地,到全球首创地将向新兴市场输送学员,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制高点’——历经十年的发展,我们的海外课程不断丰富,已经有2000多名校友参加了这一项目。应对未来全球管理课题,长江的全球项目将让中国更多未来企业领袖零距离认知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精髓和全球管理理念,也将持续为全球政商精英打造感知中国的学习平台。”
关于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长江商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培养新一代的世界级企业家为己任,为打造享誉全球的新一代商学院不断探索与创新。取势于中国经济之崛起,借助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坚持教授治校的治理结构,长江商学院经过十年发展,现已培养出数以千计备受尊敬的商界领袖。作为第一家全球化的中国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已成功启动欧洲、北美等市场运营,致力于促进东西方在管理思想与商业实践的双向交流与学习,成为融贯中西、整合全球最佳管理教育资源的高端学习平台。长江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在职金融工商管理硕士项目(F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工商管理博士项目(DBA)、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和全球项目。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http://www.ckgsb.edu.cn。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