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败走智能时代 AI+IoT能否助其复兴

长虹败走智能时代 AI+IoT能否助其复兴
2019年06月11日 15:49 商学院

  长虹希望通过“AI+IoT”的战略助其品牌价值实现复兴,但这场战役的关键在于其在智能电视市场上能否做大。

  智能电视是彩电市场近年来主推的方向之一,在这条前景广阔的赛道上,众多厂商陆续就位。长虹也不例外。

  早在2016年,长虹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随后不断迭代推陈出新,在人工智能电视这条赛道上频频发力。

  但市场却并未买账。在此前不久公布的2018年财报中,长虹全年营收833.85亿元,其中电视业务的销售收入为132.68亿元,同比下降5.97%,其收入不及总营收的五分之一。

  昔日辉煌

  靠三次“价格战”占领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长虹彩电销量突破1000万台,到了2002年销量更是突破7000万台。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9年,长虹在此期间曾稳坐国内彩电销售冠军的位置。

  能够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取得畅销佳绩,自然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除了产品质量保障之外,“价格战”是长虹在彼时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

  1988年,国内彩电供不应求,而彩电企业却出现库存积压的现象。以长虹为例,其在当年的上半年仓库积压量便达到20万台,致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

  面对这一局面,长虹决定发动第一次价格战,让长虹彩电以降价350元的方式,使积压的彩电库存销售一空,这也使得长虹在1990年首次成为国内彩电市场的销售冠军。

  到了1996年,进口彩电开始批量进入国内市场,以索尼、飞利浦、三星为首的外企纷纷与国内厂商合资建厂生产彩电,总产量高达1000万台。不过此时的国内彩电需求量一年仅在800万台左右,供过于求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这一年,长虹便宣布全线产品全部降价销售,降价幅度高达18%,单台彩电降价范围在100-850元之间,其价格比外资产品价格要低20%。也就是依靠这种策略,长虹由此拿下大批订单,并在彩电市场的占有率一路升至35%,营业收入也首次突破百亿,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彩电第一品牌。

  据了解,长虹在当时数年内曾先后主动发起过三次“价格战”。而在1999年,长虹发起的第三场价格战中,更是把彩电降价幅度突破1000元,将价格战进行到底。

  “长虹从历史上看,其早期在国内市场主要就是依靠质量和价格取胜。在外资引进国内的时候,长虹依靠灵活的价格调控和规模优势,成功抵住海外品牌对于国内市场的扩张和冲击。”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指出。

  战略失误

  豪赌“等离子”业务受挫

  进入21世纪,当众多国内企业纷纷展开攻势时,长虹在经营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2001年初,长虹面临产能过剩,开始实施“大市场大外贸”的市场战略,并选定美国作为主销市场,以APEX公司为合作对象,通过赊销的方式在美国开展贸易。

  但在长虹为APEX公司提供产品后,其应收账款急剧增加。2001年初,长虹的应收账款为18.2亿元,而到了2003年底,长虹的应收账款已高达49.8亿元,其中APEX公司所欠款为44.5亿元。

  2004年年末,长虹发布公告向外界曝光了这笔巨额的坏账金额。据2014年长虹年报显示,这笔坏账导致长虹在当年亏损36.81亿元。

  就在此时,康佳、海信、TCL等国产品牌大有赶超之势,而康佳更是在当年反超长虹成为国内彩电的销售冠军。

  此时的长虹昏招频出,在业绩亏损的背景下做出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抉择。

  2005年,彩电行业正由显像管向等离子和液晶电视两种方向进行产业升级。对于这两种选择,业内争论不一,而长虹则选择了前者。

  2007年4月28日,长虹总投资近60亿元的虹欧等离子面板项目正式动工,并在2010年宣布长虹等离子显示面板生产线全线量产。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长虹进军上游等离子面板行业,是为了在彩电行业突破上游核心产业链的瓶颈,以此来掌控彩电市场。”

  然而意外的是,等离子电视并未受到市场热捧,反之液晶电视开始占据主流。在2007年,等离子和液晶电视在市场上的占比约为四六开,但两年之后,液晶电视的销量占比已经大幅取代等离子电视。

  此时,众多厂商在看到液晶电视的潜在商机后,也纷纷转投液晶电视阵营。

  2005年,在索尼、东芝相继放弃等离子转向液晶电视业务之后,日立、先锋、三星、LG等一众重量级家电选手也纷纷离开等离子阵营。直到2013年年末,松下也选择彻底放弃等离子业务。至此,等离子电视也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延续到2013年底,长虹在虹欧项目上的投资达到17.2亿元,但每年均出现亏损现象。2014年,长虹最终以6420万元出售虹欧公司61.48%的股权,豪赌“等离子电视”市场宣告失败。

  “等离子干不过液晶电视是综合竞争力不足的结果,比如主流彩电企业进入等离子的偏少,产业链不如液晶那样庞大而完整,消费者认知度偏低等等。”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总结道。

  转型阵痛

  押宝“智能电视”见效缓慢

  经历了等离子业务的重挫,长虹痛定思痛,寄希望在人工智能赛道上“东山再起”。

  在2013年,长虹首先推出“家庭互联网”战略,并在2016年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紧接着2017年,长虹又率先成立了国内家电行业的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可以看到,长虹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布局时间比竞争对手更为提前。对此,《商学院》记者联系长虹相关负责人,了解长虹在抢占智能电视市场有何具体战略举措,对方截至发稿仍未回复。

  但从市场数据上来看,长虹在智能电视赛道上的抢先准备,并未转化成实际的销量优势。

  以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9年3月份的智能电视网络零售排名中,小米、海信、创维分别以16.5%、15.6%和14.0%的市场份额分列前三,而长虹仅以7.2%的市场占比排在第五名的位置。

  梁振鹏对此分析称,“虽然长虹在这个领域布局较早,也积累了不少技术和专利,但是其并没有在技术上明显地领先于其它企业,所以相对来说成绩显得不温不火。”

  随着时间推进,人工智能赛道上除了创维、海信、TCL等传统企业入局之外,还有一批像小米、暴风、微鲸等互联网品牌相继挤入。

  面对众多新老对手,长虹要想依靠智能电视来挽回颓势,显然难度不小。或许是出于调整打法的考虑,长虹又在近期开始将目光转向激光电视市场。

  根据奥维云网(AV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398.49%。

  在激光电视市场行情看涨的背景下,长虹吹起了高性价比的“号角”,其先后推出长虹C7UG、D5U等4K激光电视,产品售价仅万元左右。而其最新发布的4k激光电视长虹D5UR,售价则被拉低到9999元,而这也是业内首款售价万元以内的4K激光电视产品。

  不过,对于激光电视这一市场前景,业内评论对此并不看好。“由于画质等许多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激光电视本质上就是一台激光投影机,在彩电市场上只会作为过渡产品存在,不可能成为市场的主流。”梁振鹏表示。

  目前,上游超大屏幕液晶面板的生产成本持续降低,使得80英寸以上尺寸的液晶电视售价大幅下降,这给80英寸左右的激光电视市场带来剧烈冲击,同时也让长虹押宝激光电视的前景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寻求复兴

  围绕“AI+IoT”构建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彩电行业开始往智能化和物联网方向发展,而长虹也有意围绕其“AI+IoT”战略构建起自身的智能生态体系。

  在今年的CES以及AWE展会上,长虹均在主要展示其“AI+IoT”的生态应用,其通过物联网为基础,以电视作为其智能生态的中心,将长虹冰箱、空调等不同产品互联互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全屋智能家电。

  梁振鹏指出,“每个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一套生态体系,也是彩电乃至其他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不过目前来看,各家企业的智能生态基本方向相同,包括长虹建立的生态也是如此。”

  而长虹的智能生态布局,其是以智能电视作为其智能生态的硬件入口。对此,洪仕斌指出,“未来的家庭终端的入口无疑就是在智能电视,但是人工智能电视从概念阶段,到产品阶段再到真正的应用阶段,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的产品还未形成一套真正成熟的体系。”

  据了解,从2016年将AI技术引入电视之后,目前长虹的人工智能电视已经发展到AI 4.0的阶段,其在智能语音方面也集成了高识别率的新远场语音识别、一句话声纹注册等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很高,现在主要的技术突破点仍在研发人工智能语音方面,不止长虹,包括科大讯飞、百度、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也在这方面重点研究。”梁振鹏表示。

  由此看来,长虹仍希望通过“AI+IoT”的战略助其品牌价值实现复兴,但这场战役的关键仍在于其在智能电视市场上能否做大。

  随着赛道上挤入更多外来者,人工智能电视俨然成为彩电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各大企业都已相继加速布局,这一智能家庭入口的竞争仍在加剧。

  原标题:长虹败走智能时代 AI+IoT能否助其复兴

长虹

想让娃出国留学,国际学校怎么选?新浪国际学校择校巡展了解一下!3月-5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多地联动!国内百所国际学校的盛宴,众多顶尖海外名校鼎力加盟!一对一现场咨询、面试!还等什么?快来扫码报名吧!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