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业眼下失去的 如何在未来市场找回来?

民宿业眼下失去的 如何在未来市场找回来?
2020年02月19日 16:50 36氪

“如果你做社会需要的产品,那困难就是暂时的。”

  从住宿业领军者的话语中,就能感受到形势之危急。

  “非典时我刚在酒店行业创业,当时我和携程的梁建章都比较乐观,在各自公司实施积极的进取策略……如今(华住)盘子很大,责任重大,不敢再武断决绝,必须守正出奇、稳扎稳打。”华住集团创始人兼CEO季琦2月2日在内部信中说。随后,华住采取了高管降薪、鼓励局部坚持营业等措施,以应对“可能持续2-3个月”的疫情。

  和17年前非典时期相比,疫情对于住宿业的打击之广泛已不可同日而语。盈蝶咨询一项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已开酒店48万余家,1816万多间客房,其中,经济型连锁酒店36万家。全国连锁品牌、地方连锁品牌、单体酒店、民宿遍地开花——整体酒店数量规模大约是2003年的50倍。此次疫情中,和餐饮业“选择性”营业不同,许多酒店被勒令停业。

  瓦当瓦舍只是行业阵痛中的一员。和大乐之野、松赞等品牌一道,它们已经成为非标精品民宿的代表。如果说高端酒店因为运营成本高、资产效率低,单体酒店因为没有流量渠道而成为受损最严重的“一头一尾”,那么具备一定规模和品牌的精品民宿正处在中间地带,因而也更具代表性。

  2008年起,瓦当瓦舍相继在重庆、成都、大理、丽江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出门店,2013年成立酒店管理公司“行李旅宿”,目前拥有瓦当瓦舍、既下山两个子品牌的15家门店——这个规模在小型连锁化的精品民宿品牌中,已经算是佼佼者。

  在现金流受困的一众产业中,旅游住宿可能是冷冻期更长、需求反弹也更晚来临的那一个。这意味着从业者们要熬过更长的时间。

  瓦当瓦舍创始人赖国平对于近两年民宿投资由热转冷有切身体会,他认为此时寄望于投资来缓解现金流基本等于“不合理诉求”,可以做的唯有暂缓新项目、尽力和业主沟通降低租金,压缩员工工资,甚至裁员。但与此同时,他和团队也在为“复苏”积极准备,期待五一后能推出新的爆款产品,以弥补眼下的损失。

  这让人想到非典时期的携程。梁建章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非典结束后的第一个月,旅游行业迎来了“报复性增长”,7、8月份,携程的业务量大幅度反弹,甚至超过了非典前的水平,当年12月,携程在纳斯达克敲钟。“全行业从业者一定要有信心熬过去。”他说。

  以下是36氪和赖国平的对话,文字经整理编辑:

  36氪:疫情开始影响你们的业务,大概是什么时候?

  赖国平:大年初二起就很多订单要退掉,然后逐步初三往后就有通知要关店,成都这种大城市通知来得快一点,像梅岭雪山的店本来觉得未必会停业,过两天也停了。我们旅游行业对这类变化还是很敏感的,当时就觉得它不是个短时间的事。

  36氪:发生在春节,对你们的打击似乎更大。

  赖国平:春节本来是旅游旺季,像我们在香格里拉这种景区的门店,春节收入占到全年1/6肯定有的。因为收入集中,你有什么工程款要付,有什么第三方的钱要付,都会在年前后。中国人过钱回家都需要钱的,即使年前没付,你也会承诺年后付掉。现在收入是从一百一下子降到零。

  36氪:疫情对于住宿业现金流的拖累,会比餐饮业更漫长吗?

  赖国平:假设五一之前疫情能够得到控制,但是人对出行、对旅游安全的担忧还是存在的。这种影响期可能需要半年才能恢复。

  36氪:经营一家民宿的成本结构是什么样的,目前看是否有缩减的余地?

  赖国平:固定资本是一次性投入完了的,运营中的成本主要是租金和人力,这两项加起来占到营收的四成以上。租金这块,我们在跟各个物业方争取,有的可以免两个月,有的一个月,有的不愿意免,这个得沟通。人力上坦白说也会考虑降低一些。

  36氪:你们现在多少人,会裁员吗?

  赖国平:总部40多人,门店超过300人了。我们首选还是沟通,尝试少支付一些工资。如果这个事情一个月内可以得到控制,我觉得我们可以扛一扛,如果它真的是持续3、4个月的情形,就要被迫做一些抉择。

  36氪:你们的模式有可能去做资产抵押吗?

  赖国平:没有。一个100多间房、4000平米的物业得是多重的资产,如果2万一平,就是8000万了。所以我们基本都是租赁,不具备抵押资格。没有抵押,银行的钱是到不了你那里的,有一些减税政策就已经很好了。

  36氪:如果以现在的成本状况,你们账上的钱还能多久?

  赖国平:最多两个月吧。但我相信协调的空间是存在的,比如对房东,如果我不能经营下去了,他也没有收入,即便转租也还有个时间,在这个时间他也不太容易转租出去。我们本身就共生关系。

  36氪:你们的业务按照原计划进展,今年大概是什么节奏?

  赖国平:今年本来有4、5个比较确定的在建项目,但是因为疫情,有部分可能会停掉,不再建了。各种原因都有吧,有的是投资方出状况了。现在还完全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36氪:你们的一个民宿项目,平均的投资金额是多少?

  赖国平:原来可能四五百万的为多,现在可能都基本在1000万左右。

  36氪:你们会跟投资人沟通吗,是不是有机会在这个时候获得一些周转的资金?

  赖国平:其实去年投资就挺寒冬了,机构也缺钱。所以不用去沟通就知道是什么情形。机构不是战略投资,它是以盈利为前提的,只会基于好的预期去投资。坏的预期它是不会投资的。你去找投资本身就是不合理诉求。

  36氪:民宿行业的投融资本身也在低潮了。

  赖国平:风险资本寄望于行业可以规模化发展,所以他们的动机是早于我们这些经营者的。早几年前都是投资人来告诉你,可以怎么做,怎么发展。但是投完发现,要像有互联网行业那样的膨胀速度,困难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对这个行业的投资意愿也就下来了。

  36氪:还是回到靠自己开源节流,这似乎是唯一的路。

  赖国平:你从创业第一天开始大环境就是这样了,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积极的准确应对接下来的变化,把你损失的部分想办法从未来的市场上找回来。我们认为中国住宿的消费升级还是大趋势,非标酒店对于连锁型酒店的替代还在不断发生。

  这次疫情可能会让中国人对生活方式有更多反思,人们关在家里时间久了,那些体验好的、能满足治愈需求的住宿产品也可能会有机会。在一城一池的事情做决策,说实话能做的很有限,真正值得思考的是长远的事情。

  36氪:关于这种趋势,你们实际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赖国平:像我们子品牌既下山在梅里雪山的门店,去年11、12月份,甚至年前的入住率都接近80%。要知道往年10月之后,香格里拉地区是没人进去的,零下十几度,酒店离机场还要开车3小时,酒店要么关门,要么10%的入住率。而且那个店单价很高,平均价在2000元一晚。从这里可以局部地看到市场对于高体验性产品的认可。我们把酒店作为基站,围绕景区游玩有一个综合体验。

  36氪:这类产品之后会是接下来的重点吗?

  赖国平:我和团队最近就在研发一些新产品,比如会住车顶帐篷的游牧酒店系列会接着做,还有一些疗愈主题的线路、婚礼旅拍主题的线路。我们认为疫情期间被压制的刚性需求一定会爆发出来,如果3、4月疫情控制住,我们希望五一时能及时推出一些爆款的旅宿产品。企业始终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如果你做社会需要的产品,那困难就是暂时的。

  36氪:住宿行业会借这个机会洗牌吗,可能的方向是什么?

  赖国平:大的连锁品牌资源过于集中,这就造成它在收益的时候是集中的,但是它在承担损失的时候也是一样。就像华住,其实它的自营比例还是挺高的,有可能挫伤规模扩张的势能。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更多小体量的单体酒店死掉了,老板会想说,我还是加盟华住吧,可能会导致大型集团更集中。

  36氪:听起来精品民宿处于中间地带,从规模到抗风险能力都是如此。

  赖国平:真正的投票权还是在消费者,住宿多元化这种需求我认为是不可能倒回去的。未来的理想情形是,像我们这样的品牌能有三、五十家店的规模,有自己的特点和客群。

  36氪:从公司经营角度,这次疫情带给你最大的教训和思考是什么?

  赖国平:比如对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期要做反省,再比如说对现金流的管理可能要做好一点,至少保证半年的现金是必要的。人力的安排也可以更紧凑一些,从内部管理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