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地理复习资料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14:28 成考365
37.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制与种植方式)。②建筑:街道应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③交通:公路、铁路的设计,需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 38.台风的形成与分布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39.全球变暖的成因及危害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及毁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全球变暖:①使极地冰川鬲化,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0.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及危害 除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外,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也是重要原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41.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不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影响鱼类生长,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42.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 由低纬海区向高纬海区递减。 43.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以下变化很小。 44.海水盐度的分布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海区递减。 45.大潮与小潮 新月、满月时出现大潮;上弦月、下弦月时出现小潮。 46.表层洋流的分布 ①南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③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47.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主要集中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48.海洋环境问题的形成 ①海洋污染(工业废弃物、核电站冷却水、农业废水和石油渗漏等);②海洋生态破坏(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49.海洋权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城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50.地壳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51.地质作用 ①定义: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②分类: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和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把盆地填平)。 52.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撞挤压处,常形成山脉。 53.地质构造 ①褶皱(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成为山岭,有时成谷;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有时成山)。②断层(a.地垒: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b.地堑: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54.地质构造与生产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 55.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调蓄作用。 56.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所作的连续运动的过程,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57.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莲(水湿环境)、骆驼刺(干旱环境)、铁芒箕(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旗形树冠(风向)、矮牵牛(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 58.植被的环境效益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农田、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59.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60.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主导分异因素,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主导分异因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③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由于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