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高国人汉语水平刻不容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18:13 中国青年报
青歌赛虽然尘埃落定,但其中的一幕让笔者回味无穷。 有几位歌手嗓子好、形象又好,一曲唱罢,心中不由得给出了高分。可是歌手回答问题时,一开口说话,让人不敢恭维的语言表达能力马上使笔者给他(她)的高分打了折扣。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形象。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外语学习受到重视,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和家长,对汉语学习却没有表现出对英语学习那样高的热情,对作为母语的汉语学习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如今,汉语水平甚至出现了一些“今不如昔”的迹象。语言错误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甚至出现在大学生以至硕士生、博士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也出现在公务员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出现在学位论文、书籍、报纸、杂志和电视字幕之中。一些语文教师批评说,现在已经几乎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字幕”、“无错不成论文”了。 实际上,对于至少80%以上的中国人来说,使他们获得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英语,而是汉语。汉语不仅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而且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凝聚和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就组织专家学者借鉴国外经验,开始进行有关核心能力的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最终提出了8种核心能力,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这8种能力是劳动者面对产业变革和职业变革,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在这8种核心技能中,交流表达能力居于首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数学家苏步青先生从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苏先生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每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课目就不必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其他的是学不通的。” 无独有偶,毕生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曾担任中国外文局局长的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戊荪先生近年来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学好中文”,并建议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证书考试要加考中文。林先生认为,将外语翻译成汉语,要求翻译者必须具备很好的中文表达能力;而将汉语翻译成外语,翻译者就必须具备很强的中文理解能力。 2000年以前,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中,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两部分。2000年开始,增加了以写作方式进行的“申论”考试。2002年,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今天的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部分。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最重要考查内容。不难发现,在今天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母语能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以往,在对医务人员的资格要求中,语言能力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在近年多家国际医学教育机构所颁布的对医生的最低能力要求中,都将“交流沟通能力”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这些变化是很容易理解的。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是开发人的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在主要的核心能力中,交流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提高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母语能力,是取得职业成功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加强汉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北京语言大学 谢小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