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言论”的时代烙印
http://edu.sina.com.cn 2000/04/08 中华读书报
因为想留心关注“文革时期的鲁迅”这个题目,所以手头购集了十多种编印于“文革”时期的“鲁迅语录”,又
发现新时期以来直至现在,“鲁迅言论”的编选仍然时有出版,所以就很想知道,同是一个人的话,放在不同的编选题目下,
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它们的意义是如何的不同。毫无疑问,“鲁迅语录”的编选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迹。
“文革”时期,除了人手一册的《毛主席语录》,各种各样的“鲁迅言论”也常能见到。开本和格式是仿照前者
做出的,特别适合装在口袋里,在田间地头拿出来学习。这些小册子往往是由某个工厂、学校的红卫兵总部编印的,大多没有
正式出版社的名号。在鲁迅身上,编选者大多慎用“鲁迅语录”的字样,其原因不问自明,“鲁迅言论辑”、“鲁迅文摘”、
“鲁迅言论摘录”,暗示出鲁迅言论还没有达到“一句顶一万句”的程度。
最值得今人回味的,是这些“鲁迅言论”专辑的编选方法和题目。几乎所有的版本都有这样的总题目:“热爱共
产党,热爱毛主席”、“阶级和阶级斗争”、“文化革命”、“支持青年的革命斗争”(有的则直接使用“造反有理”)。就
好像鲁迅几十年前就预料会有一场这样的“大革命”一样,“文革”时期的流行语言,都能在鲁迅那里找到出处。这番“苦心
”和“功夫”实在不容易。此外,无论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对周扬之流的斗争”、“为人民服务”等等,大都从《
鲁迅全集》中摘取有用的片断和句子,只要看上去符合“革命要求”,就不惜掐头去尾地引用,安放到一个连鲁迅自己都未曾
想过的题目下。好几本“言论辑”把鲁迅1922年为自己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句话,当做他紧跟党走的言论证据,这句
话是:“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但那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鲁迅当时还是个民主主义者,他对共
产党的了解和认识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但编选者要按自己要求来对待鲁迅,实在是一种不问历史的“拿来主义”。有的“言论
选”中把自以为对自己有用的话尽量摘取,却将同一文章中的认为于自己不利的话删去。如某大学红卫兵于1968年编选的
一册《鲁迅文摘》中,在“文艺的阶级性”栏题下,鲁迅作于1931年的《答北斗杂志社问》被列入,这篇文章主要由八个
要点组成,并标有序列号,编选者却特意将其中的第五和第八条删去。这两条原来是:“五,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
欧和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八,不相信所谓中国的‘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的评论。”这两段
话其实极具战斗性和鲜明态度,但因为“东欧”有倾向苏联之嫌,日本的文学当时也已禁读,加上不读中国批评家的书而专读
外国人的书,让人产生“崇洋媚外”的嫌疑,所以就被编选者大胆舍弃了。
回头来看新时期编印的“鲁迅言论”,专选最新出版的《鲁迅箴言录》(廖诗忠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
9年版)为例。其中所设大栏题有“解剖我自己”、“这样的战士”、“挖掘劣根,鞭笞弊端”、“冷眼中的世人与世事”、
“文学及文坛及书”。重点突出了鲁迅个人精神生活和独特思想一面。鲁迅的自我解剖精神,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鲁迅的韧
性战斗,鲁迅的冷峻的灵魂境界,这些最具鲁迅独特魅力的侧面得到特别的突出。相比较而言,“文革”时的“鲁迅言论”,
编选题目大多是革命性的、阶级性的,编选的范围往往是鲁迅后期,尤其是三十年代以后的言论比重大大多于前期言论。而新
出版的《鲁迅箴言录》,前期言论更多一些,话语的个人性更突出。《野草》做为鲁迅的精神写照,在“文革”时代编印的集
子中很少引用,有的甚至全无,而在“箴言录”中却多处引用,不下几十条。
鲁迅是现代中国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的杂文内容广博,穿越古今中外,批判的锋芒四处闪现,鲁迅
的语言又极具文学色彩,“国民性”的批判里有现实世象的例证,个人“私怨”的争论常常是看取一个社会的“公论”,歧义
丛生成为可能,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就显得更加容易。“文革”鲁迅言论选编的做法是一个明显不过的例子。新时期以来
,鲁迅形象在新的思想和文化氛围中得到廓清,鲁迅的人格魅力和深邃思想为世人向往。所以新编鲁迅言论特别突出鲁迅话语
中的“个人性”不但在操作上成为可能,也十分符合新时代读者的口味。这种意味深长的差异,是我们考察鲁迅研究史时应当
特别关注的一个侧面。(阎晶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