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传统文学>你评我弹>广州日报大洋网>新闻报报




读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http://edu.sina.com.cn 2000/04/20  广州日报大洋网

  据说李敖便是以这部书被列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因此大伙都想看看,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奇书。还有一种说法 ,说这是李敖的一种自我炒作。不管怎么说吧,这本书反正是热起来了。好在有这么一热,要不大家还真没注意李敖先生有这 样一部著作,以为他除了骂人就只会写情书了。

  李敖把这本书评得颇高,谈及获奖的可能性,他曾说,文学奖强调的是作品中的理想主义成分,还有作者有没有和权 势作斗争,这两点我都做得非常好,也可以说最好。

  因此,对于这样一本书,笔者大概是不敢妄评了,想说它两句不好吧,万一人家真得奖了呢,不是透着自己外行吗? 想夸它两句吧……我想了一下,其实也没打算夸它。

  就实话实说吧。

  李敖先生自称中国白话文写作排前三位都是他。这种话说得太高太满,就让人对他期望太大,预备抬眼望去,是一座 珠穆朗玛,却没想到这脖子却一下子仰过了。慢慢把视线往下移,半晌方见李敖先生的身影,哦,不过如此而已。

  在书里,我看到了历史学家李敖,而没有见到小说家李敖。在这里,李敖先生显示出了渊博的知识。但知识太多有时 候也不是个好事,写起这类东西来就容易掉书袋子。当然,这对读者来说倒也不算个坏处,看小说长了历史学问,想起来还是 蛮划算的。但历史知识的丰富与能否真正驾驭历史小说,这是两回事。

  据李敖先生自己介绍,本书最初构思是在狱中,日与狱吏为伍,夜与蟑螂、白蚁、蜈蚣、老鼠为伴,其处境,实为凄 惨。但李敖认为,最苦的不是这些,而是心灵的孤寂。监牢的门虽设而常关,高高的窗户倒可开启,可是通过窗上的铁栏看到 的窗外,一片灰墙与肃杀,纵在晴天的时候,也令人有阴霾之感。成书的过程,也是李敖心灵的打磨和人生的提升的过程。

  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李敖先生确实是被憋坏了,因此他难免有一种急于要表达的渴望,有时候也就不 惜借角色之口,说自己想说。其实这本没有什么不对的,写小说嘛,不都是想借文抒怀吗?不过李敖先生好像显得有些太直了 ,总是一副急着要把包袱抖出来的样子,生怕他的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不到我们身上,生怕我们没有看到他的铮铮铁骨,侠胆 柔情。

  再说两句好吧。书写得还算好看,当一本历史小书看看也还过得去。但诺贝尔奖,我看就算了吧。要不,这奖也忒好 拿了。建议李敖同学再看看王小波先生的书,白话文前三名一类的话也别再提了。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相关文章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传统文学>你评我弹>广州日报大洋网>新闻报报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