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传统文学>你评我弹>中华读书报>内容




余杰抄袭文章 徐林正为余秋雨翻案撰文

http://edu.sina.com.cn 2000/05/11  中华读书报

  本报讯:在经受过余杰的“你为何不忏悔”的棒喝及王朔的严酷点评之后,余秋雨再次成为出版界的 热点人物,一本《文化突围--世纪末之争的余秋雨》将于5月中旬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近来常负骂名的余秋雨终可翻身 。文中除全面评述了余秋雨的艺术、人生之路外,同时第一次将秋雨散文定义为“秋雨体”,关于前段闹得沸沸扬扬的“二余 之争”,文中第一次披露余杰的《你为何不忏悔》纯属抄袭。

  该书责任编辑舒建华称,出版这本书的愿望早已有之,决非跟风,故意唱反调。199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 余秋雨的散文作品集《秋雨散文》销路及社会反响都很好,余秋雨本人对此书评价也很高。

  近年来,有关余秋雨的文章很多,但以批评的居多,舒建华称,这对出版社是一种伤害,因此他觉得有必要出这么一 本书,对余秋雨作一全面的介绍。舒建华是在编后记中正式提出“秋雨体”这一概念的。

  这在文学批评界还是第一次。舒建华将余秋雨的散文定义为“历史深处的特写”,这即是秋雨散文的“体”。特写本 是一种新闻体裁用来描述当前的一个场景或事件,而余秋雨恰恰把视角从当前拉回到久远,从突发性的新闻转向积淀性的文化 ,从实现人事的外部表现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心理世界。这就是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舒建华将这种“秋雨体”归溯到翦伯赞先 生60年代的散文,中间经过七、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进入90年代,在余秋雨手里终成气候。关于“秋雨体”的提法是否 科学,有专业人士指出,一般来说,文学史不会对一位当代作家的作品封为一体,历史上某一体系的建立,它不仅有渊源,而 且有传承,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影响。50年代的散文名家杨朔的作品有人将其定义为“杨朔体”,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至今仍 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对余秋雨散文特点的描述上,作者是准确的,但是否成一体,还有待时间的鉴定。

  记者就大家关注的“二余之争”采访了该书的作者徐林正。曾从事过十多年新闻记者工作的徐林正目前在一家网站工 作。他告诉记者,余杰的那篇《你为何不忏悔》完全抄自重庆作家张育仁的《灵魂拷问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篇文章发表 在1999年10月的《四川文学》上,张育仁的文章为9千多字,余杰的文章有1万3千多字,多出的部分都是借题发挥。 徐林正说,余杰本人知道此事,但他狡辩不承认,他称他是经过《四川文学》编辑允许后借用的。就文革期间余秋雨的作为, 徐林正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余秋雨在文革期间干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在《霜冷长河》里的《长者》这篇 文章里,你可以了解余秋雨在文革期间的所思所为。你可以怀疑《长者》里说的是假话,但不能说他在回避这个问题。(朱伟石勇)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相关文章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传统文学>你评我弹>中华读书报>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