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作者:龚刚 导读:好莱坞的模式是欧洲的电影模式;美国歌手占据着欧洲的排行榜;而欧洲的互联网语言也是说英语的。美国的文化入侵成了全欧的问题。但是,法国人却不愿意屈服,他们要打一场。 在“二战”后的国际舞台上,英国之听命于美国,恰如传统家庭中的夫唱妇随;与此相反,同属西方大家庭的法国人,却总是扮演着叛逆者的角色,屡屡和以“家长”自居的美国唱反调。六十年代的戴诺贝乐政府就不顺美国的百般阻挠,率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去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的行动中,法国政府不但没有积极配合,还常常公开责难,搞得“山姆大叔”颇有些难堪;此外,对印度外长辛格提出的改革联合国安理会议以避免美国一意孤行的建议,法车也毫不掩饰地表示赞同。 2000年6月20日,法国大财团维旺迪(Viendi)集团宣布出资330亿美元收购了旗下拥有宝利金音乐公司及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环球电影制片公司的加拿大西拉姆公司,组建成了集电影、电视、音乐、互联网以及电信于一体的集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前些时候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后组建的首家美国大型跨国媒体集团。也不能不让人猜测法国人欲在“新兴媒体:时代遇制美国人垄断全球控制权或“话语权”的潜在用心。 明眼有不难看出,集电影、电视、音乐、互联网以及电信于一体的大型跨国媒体集团,具有垄断全球“话语权”的巨大潜能。因为,以直接冲击人的视听感官为特征的电影、电影及音乐,虽然对大众面言主要是娱乐品、消费品,但它们同时也必然是文化传统、政治理念或价值观的载体;换言之,它们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在向他们暗示着、诉说着关于非善恶、关于民族国家、关于伦常秩序的种种观念或评价尺度。如在好莱坞的一些“大片”中,恐怖分子往往以中乐人的面目出现,《真实的谎言》就是一例--这一“电影语言”完全符合美国政府将某些伊斯兰教“圣战者”定位为恐怖分子的政治理念;又如,在同样由美国出品的一些警匪片或侦探片中,搭档破案的警员往往分别是由白人演员和黑人演员扮演,如《目击者》中的约翰和卡特地,这无疑又是在图释美国的反种族岐视政策。此外,像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这样有着全球影响力的美国歌手,尽管多少带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色彩,但他们的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又何尝不是在“诠释”着美国式的生活模式和生存理念? 正是意识到了影视与音乐所具有的暗示、“诠释”生活模式或价值的“话语”功能,法国文化的忠实拥戴才敦促议会通过了限制美国歌曲和影视剧在法国媒体上出现频率的法律。现在,他们又开始寻求限制美国文化进入一种被视为“最新威胁”的媒体:互联网。一个名叫“保护法语”的组织坚持认为,旨在阻止美国文化“入侵”的现行法律应该同样适用于互联网网站这处新兴的媒体。1997年,该组织曾正式向法院起诉美国佐治亚理工学位于法国梅斯的分校,理由是这间分校在法国开办了一个使用英语的互联网站。在这样的背景下反观法国开办了一个使用英语的互联网站。在这样的背景下观法车维旺迪环球公司这一电影、电视、音乐、互联网以及电信于一体的大型跨国媒体集团的出现,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所隐含的争夺全球“话语权”抑或遏制美国“语语权”垄断的文化动机。 分析家指出,维旺迪公司收购西格拉姆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其互联网业务获得更多的内容,如音乐和电影等。公司已认识到吸引人的内容,网络将会变成无利的工具。而西格拉姆公司旗拥有的宝利金音乐公司及环球电影制片公司,在金球音乐和电影界都拥有巨大影响。与环球音乐公司签约的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冰岛流行女歌手比约克和“雷盖音乐”歌王马利,他们都是欧洲文化而美国文化的代言人。 不过,类似上述“保护法语”组织那样的借讨诸法律以限制英语使用范围及美国文化传播的过激做法,尽管在许多法车人中引起了共鸣(其中甚至包括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但是,也有一些法国人认为,这种举动有点太过火了。巴黎的一位网站设计人员说:“互联网是面向全世界的。强行要求它使用某一种语言不仅愚蠢,而且显得非常可怜。”还有不少法国人指出,“英语是目前互联网上占据统治地位的语言,强行禁止在互联网网站上使用英语有可能会使法车和整个世界相隔离。” 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的出现,确实有可能强化英语或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地位。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学者都对互联网时代如何保障多元化共存或多种“话语”共存,表达了极度的忧虑和关切。确实,如何确保互联网和其他媒体成为“多极化世界与多边体的纽带”,而避免某些国家借助垄断“话语权“而将其价值观和标准强加于人,是一个网络内外都不容回避的问题。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