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在新近的一篇文章中,作家张承志曾慨叹当今的商品经济对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的传统游牧文化所造成的冲击,其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Motar是什么意思?taisen是什么意思?还有yidang、erdang、 lieji,听不懂的都是借词。它们分别是摩托、铁丝网、一档、二档、离合器,随着潮水般的汉语借词涌入草原。” 通过这些以汉语发音为介质的新词出现在乌珠穆沁草原,我们仿佛可以看见牧民生活发生的物质变化,也可以感觉到语言对于现实生活的折射或反映。 其实,这种折射和反映同样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对“酷毙”、“帅呆”之类的感叹不以为然时,当我们对“韩流”、“东东”这些术语莫名其妙时,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方式、新的内涵已经悄悄地浸润在我们四周的生活中…… 千万不要把这种层出不穷的词语翻新仅仅当成是一种浅薄的时尚追逐,在那些生硬、笨拙而又有点可笑的词语背后,我们分明可以感到一种新的生活在暗潮涌动,一如春归大地时万物出土前的那种萌动。 语言的变化,大抵是以文明水准或政治、经济实力为依托的。曾几何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充斥着的是“改造”、“批判”、“斗争”这样的政治术语,那是“政治挂帅”时代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后,南风北渐,随着粤菜的盛极一时,粤语在一向以天子脚下而自尊的京城百姓中,居然也不那么生疏、别扭了。时至今日,眼界的开阔和生活的多样化,使人们已经习惯于周围的日新月异,并且能够宽容甚至接受那些不合常规的提法和事物。然而,正是在这种见怪不怪的宽容之中,又一次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正在酝酿发生。 新的时代正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逐渐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网络”、“平台”、“界面”、“兼容”,已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机术语,而“IT”、“CEO”、“Btob”更是以赤裸裸的面目向人们灌输着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生活态度。当街坊大妈或出租司机用不太标准的口音和你谈“WTO”、或“COM”时,你能不感觉到生活中扑面而来的新气息吗? 语言原来不仅是交际的工具,它所传递的东西,也许比人们所能想见的多得多。不信,你自己琢磨去。(黄然)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