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你评我弹> 扬子晚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陈村:叹着气看文学的二十世纪

http://edu.sina.com.cn 2000/08/30  扬子晚报

  作者:陈村

  二十世纪过去,回头看文学,在热闹中看出慌张和颓势。

  二十世纪有很多文学流派。当然那主要是外国人的事,西方的事。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十九世纪即蠢蠢欲动,到了二十世纪就欲罢不能了。形形色色的流派多少都留下了一些经典。我看得较多的是荒诞文学、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在我读来,特别受宠的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特别重要的作家是卡夫卡。我偏爱的作品是《等待戈多》。

  自从“上帝死了”,人们的举止就奇奇怪怪了。从总体上说,二十世纪的文学如丧家之犬,惶惶然,凄凄然,驴倒架不倒。即便出了个海明威那样的所谓“硬汉”,也显得底气不足。两次世界大战和希特勒、波尔布特那样的噩梦,摧毁了人对自己的信心。文学无以超脱,其中的人物形象,其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显得支离破碎。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加深了人的焦灼。连川端康成那样的安静的作家,也远不如写《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大江健三郎就更是次了一等。鲁迅那样深刻的作家,他的深刻不是源于和谐而是对抗。二十世纪的文学是搔首弄姿呼天抢地无可奈何丧失永恒的文学。那个多么完美的堂·吉诃德不见了。盛唐般的丰腴的形象不见了,追求的是“骨感”。

  我说自己喜欢《等待戈多》,不是因为这个戏反其道而行,而是说它更多地有着这个世纪的特征。暧昧的场景,语无伦次的闲扯,身份不明的人物,无穷的等待和永远的不会到来。我注意到还是有着等待一说,还是有一线由头让人去巴望或咀嚼。我们的时代只配有这样的文学,这一世纪的人,做出那么多的不堪的事情,怎么还会有文学的坦荡呢?再说我的喜欢,在于它存有一点点古典的悲剧感。气味当然不一样了,还有一点点。

  这一个世纪,好容易出了一个《追忆逝水年华》,大家以为贵族了一把,细细一读,依然琐屑得很。出了博尔赫斯,依然小巧微善得很。科学在研究基因,文学在描写琐屑,两者是同步的。白白眼睛,再说那曾在中国轰动的苏联文学,较多的成为垃圾,成为可笑,令人笑不出来。

  我不知道中国文学会朝哪里去。我们这个民族是不大会写长篇小说的。读《论语》和《道德经》便知道,祖先是一段段地思维,前言不搭后语,如同国画的散点透视。他们根本没有心思给你讲一个长长的故事。最优秀的长篇《红楼梦》也是这样写出来的,《清明上河图》一般,可以永远画下去的。它和西方的小说理论不是一路。而现在,只有西方式的小说才是小说,中国的作家便要吃它苦头,便要露拙。如同《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用了很多的技巧,编排了很多的因果,故事是讲下去了,神韵不对了。

  我爱沈从文的湘西。他从民间出发,从缅想出发,才可能对那些理论不管不顾。他写的湘西,最好的是《湘行散记》一类,而不是《边城》。民间永远是活泼泼的。而钱钟书的《围城》,写得仿佛外国小说那样,游戏文字的味道居多,舞弄聪明,好看。没料想好事者好歹找出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不伦不类的解释倒像是中国人的。

  以前的小说家大概是相信天意的,现在相信人力,所以,大多读完就完。许多人也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出一句“城里城外”,许多人用上了浑身的解数,如我在《鲜花和》,忙得如周星驰。相比起来,我看好余华的《活着》,安定地写下去。要一点悲天悯人。




 新浪推荐
读新浪新闻 得手机大奖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星光无限俱乐部
俄罗斯核潜艇沉没北冰洋
马明宇登陆意甲
2000高考专栏
悉尼奥运神秘特使降临北京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