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你评我弹> 新浪文教 > 正文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错误的时代:生活并不因为网络而改变(吴亮)

http://edu.sina.com.cn 2000/10/08  新浪文教

  本文收入专题--痞子蔡和他的洪水猛兽--汉语网络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00年8月15日

  中午在《上海文学》杂志社遇到《旅行者》的女孩子,她交给我一份录音整理文字,内容是半个月前我在顶层画廊接受她采访时口述的:

  有一个比喻把网络比作“信息高速公路”,今天的中国已经幸运地建立起了这样一条高速公路。然而这条公路上跑的车子却不外乎两种:国外的和低质量的。现在通过国外的车辆可以非常快捷地掌握全球任何信息,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本地的信息都是低质量的,无论是新闻的、文化的、还是所谓原创的。一个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外部资金与技术的输入迅速地建立起一套硬件,但是这个地区所居住的人的生活方式、物质条件、他的观念、他的价值、他的文化状态及其传承,却不能通过购买或是外部的资金输入得到马上提升。

  现在大众热衷于网络,不少人以走上这条高速公路而自豪,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开的车子是很差的。由于他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的更多的是公路而不是公路上的车,所以很多人尽管花了许多时间在网上,却没有太大长进,有些人甚至还不如从前。这就好比一个厨师,如果他总是向别人炫耀盘子的话,那么他所做的菜就值得怀疑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好盘子,遗憾的是盘中没有美味佳肴。谈网络其实就是在谈技术。技术有一个是否跟得上时代的问题,但是人的思想、判断、智慧、沉思以及感受性却与技术无关。人们没有理由因为孔子的话刻在竹简上莎士比亚的戏剧用鹅毛笔写成就说它们都是落后的;同样也没有理由因为现在的人们可以在电脑上写作就说他们超越了钢笔时代,网络作家的说法简直是一个玩笑。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崇拜的时代。我们面前的这个技术具有太多太强的优点:快速传递、同步性和互动性、不可想象的巨大容量,诸如此类的优点已经被谈得太多。现在要反对的是仅仅以技术本身作为最高目标。当手段本身变成了目标,这就涉及到一个价值转换的问题。工具的价值在于它对目的有用,但是有时由于它自身的魅力(它的强大,它的有效,如此种种),它就成了价值本身。对拥有者而言,拥有的价值替代了使用的价值。比如汽车崇拜。汽车原初的意义是速度,今天我们拥有那么多品牌与型号的汽车,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趣味和时尚,太多的意味渗透于其中。如果回到仅仅追求速度的原初,那么在今天的上海坐汽车无疑没有坐地铁快。开私人汽车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这个心理上的满足感就是围绕汽车而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

  毫无疑问网络对人们的吸引是有其合理性的。网络破除了人们的交际障碍,避开了人们表达观点时必须面对的种种审查制度,它不需要漫长的制作周期或是印刷、运输等大费周折的过程,它还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不负责任的隐名状态,这点尤其重要--网上的“我”是“我”制造的一个“网上公民”,真正的“我”隐藏在虚拟的“网上公民”后面,于是就提供了淹没在人群中的个体的人表达自己时所需要的安全感。对于一个多年从事写作的人来说表达上的障碍并不存在,对于另一些人而言网络则能替他们消除这些障碍。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口水垃圾,这也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在高密度的信息与迅速更替的观念的海洋中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渺小感和压抑感。现在只需要贴一张贴子,处于无名状态的人立刻成为世界人群中的一员,这就是网络被那么多人需要的理由。

  如果说网络改变了大众,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改变了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由于过去技术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感受。期待、拖延、焦虑、猜测,过去的这些都没有了。网络的便捷与迅速,接受信息的过程被缩短,这在预报灾害报道战争等情况下是有利的,但如果所有信息都被很快传递,那么烹调的漫长过程中的乐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速食的感觉。人的情感传递也因此改变。如果有了电子邮件(其实电话就足够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就不存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也没有了,人间的很多因延误而带来的误解会消失,很多故事也会就此消失。自从有了喷气式飞机,从甲地到乙地的那种长途跋涉的艰辛没有了,人随之从贴着地面行走的大地的动物变成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飞机乘客。网络使人们丧失了传统通讯的乐趣,使人们漠视具体可见的感情交流。这种状况发展到后来必然会发生谋种反弹:近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与触摸,这些需求重新会产生。

  归根结底,技术提供人们一种可能性,就象舞台对于演员。现在我们已经拥有很漂亮的舞台,应该注重舞台上面演出的是什么(剧本、导演、演员,这些都是异于舞台的另一个系统的东西),不能仅仅满足于卡拉OK大家唱。也许有人被网络的巨大影子吞噬,完全被击垮,这是个人的问题。技术不能决定生活,技术总有其负面作用,然而它是不可抵挡的,历史上没有一种技术是可以被抵挡的。要反对的仅仅是技术崇拜,最终决定生活的是另一些东西:人的价值观念。这可能是被技术至上者视作过时的观点。确实,技术和物质的东西越来越深地被打上价值的烙印。今天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工具,它本身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到网络真正普及,关于网络的讨论将不再存在,就象广播、电视、电冰箱、洗衣机,今天没有人会为这个进行讨论。到那时我们还会发现,生活还是生活,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关链接
新浪独家专访:痞子蔡生命中的几个女性(附图)(2000/10/08/ 23:48)
痞子蔡今晚翩然抵达北京城(附图)(2000/10/08/ 23:08)
从“接触”到《雨衣》--痞子蔡作品大陆出版始末(2000/10/08/ 11:23)
尝鲜痞子蔡新作《雨衣》(2000/10/08/ 10:50)
痞子蔡和他的洪水猛兽
汉语网络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招聘网站
《音像世界》第9期
新浪奥运有奖竞猜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奥运文化弹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