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文教信息>教育专递>光明日报>新闻报报




“北大是常为新的”--新任北大校长许智宏访谈

http://edu.sina.com.cn 2000/04/13  光明日报

  许智宏,江苏无锡人,生于1942年10月。现任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1 965年在北大生物系读本科,1965年考入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作研究生,1969年毕业后留所工作。他主要从 事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植物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出版专著180篇(本)。1998年 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称号,1990年、1991年分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 4年获英国Demontfort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94年被聘为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1999年11月20日,国务院任命57岁的中科院副院长许智宏院士为北京大学校长。1999年12月13日 ,许智宏来北大出席见面会,面对众多的新闻记者,他诚恳地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记者通过秘书将一份事先准备 好的采访提纲呈送许智宏,他坦诚表示:“我在北大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专访。”3月24日,记者如 约来到北大,在许智宏的办公室,与他进行了一番恳谈。

  记者:人生的道路有时充满戏剧性,您在离开北京大学30多年后又重返母校,出任这所著名大学的第30任校长。 受命于世纪之交,您的心情是怎样的?

  许智宏(以下简称许):我在中科院担任副院长已经7年。应该说,这些年在院长的领导下,工作还比较顺利,遗憾 的是有些工作干了一半,还没有完成。这个时候调我到北大工作,自己内心还是有一些矛盾的。北大是我的母校,我深知北大 校长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当时,也有好心的朋友奉劝我,最好不要去。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北大人,作为一个受党培养多年 的科学家和领导干部,我不能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况且,北大这片沃土和她的独特魅力,一直令人向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 划的启动,使北大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有机会接受这 样的挑战,为何不欣然受命呢!

  记者:我们知道,您上任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3个月来,您先后接触了不少新老北大人,那 么您怎样评价百年北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北大?

  许:3个月来,我尽可能多抽时间,到部分院系,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接触了许多师生,初步了解了北大的历史和现 状。当然,要真正了解北大,3个月时间还是太短。

  可以说,百年北大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百年校庆以来,在北大党委和前任校长 陈佳洱院士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和大量工作,北大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建设、大发展的喜 人局面。百年校庆极大地振奋了广大教职工的精神,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的启动,则给北大跨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北大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我对此充满信心。

  记者:北大在百年校庆以后,就开始集中精力干一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您认为,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距在哪里?您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以尽快缩小这些差距?

  许:作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北大明确提出在21世纪初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计划用1 7年时间,前7年为基础性准备阶段,后10年为全面推进阶段,争取到2015年前后跨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当然,我们 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是:在人才上,北大缺少一批国际上认可的学术大师和 有世界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北大历史上曾有过一批国际知名的学术大师。这几年,北大陆续引进一批人才,包括长江学者奖励 计划的特聘教授。这些引进的人才不少都很优秀,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他们要确立国际学术地位还需要时间;在管理上, 北大目前的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薄弱环节较多,科研上组织协调不够,小而散和低水平重复的现 象大量存在;在经费上,尽管国家投入已有较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多年的“欠账”,仍不能满足需要。北大还必须广泛争取社 会各界以及海外有识之士的资金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对北大寄予厚望,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 ,尽快完善吸引和汇聚拔尖人才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就一定能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 步伐。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北大旨在构建跨世纪师资队伍和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的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国高 校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我们是否可以说,这一改革是北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北大迈向世界一流 大学的重要举措。

  许:是的。北大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从1999年6月开始实施。这次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本着 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的精神,实行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竞争上岗,旨在形成新的用人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新的活力。改革难 免有不完善之处,但可贵的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这次改革的意义在于树立了以人才为本的观念,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吃“ 大锅饭”状况,在分配上适当拉开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知识分子待遇低的状况。改革受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肯定和欢迎 ,并在凝聚拔尖人才、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多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 座教授的成功引进,已使北大开始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差距。

  记者:作为一个科学家和领导干部,您怎样面对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的矛盾?特别是身兼中科院副院长和北京大学校 长,您将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做到彼此兼顾、互相促进?

  许:中科院主要领导同志充分考虑我到北大工作的实际情况,已对我原来的分工做了调整,现在我在那里除了分管科 研院所与大学合作以及学部工作外,其他具体的事情都交了出去,我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北大的工作。我现在还带着几个研究生 ,并将尽可能抽点时间给学生讲些课。我想,这对自己接近专家学者,了解他们的甘苦,倾听他们的呼声,都是会有益处的。 北大所在的中关村地区,分布着中科院所属的40多个科研院所,过去由于体制等原因,校所互相分割,没有形成合力。今后 我将着力促进北大和中科院所属院所的合作,双方携手,发挥优势,为创造一流科研成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共同努力。

  记者: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在北大跨入第二个百年和新千年刚刚开始的历史时刻,到素有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光荣传统的北京大学履新,您准备重点抓几件什么事,以使百年北大在新世纪再创新的辉煌?

  许:纵观百年历史,北大新在哪里?集中到一点,就是新人辈出,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层出不穷。作为一个大学 校长,我想主要就抓3条:一是人才;二是资金;三是管理。而新的机制则是这3条任务得以落实的根本保证。要保证北大能 够常为新,必须在改革中建立起新的教学科研运行机制。具体来说,第一件事就是加快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加强 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地方的合作,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今年上半年,要完成与北医大的合并;第二件事就是深化人事分 配制度改革,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青年人才队伍;第三件事就是要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规章制 度,建立科学的决策、实施机制,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第四件事就是加快建立北大科学园,抓 紧组建北大在线公司,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北大也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 优势,积极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

  过去的一个世纪,无数的北大人为兴学图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的光辉业绩铸就了北大百年的丰碑。今天, 面对新世纪的呼唤,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前进,再创辉煌,为早日把北京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汪大勇)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相关文章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文教信息>教育专递>光明日报>新闻报报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