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文教信息>教育专递>华声报>内容




“减负令”一道大赦圣旨?

http://edu.sina.com.cn 2000/05/13  华声报

  

  教育支出和储蓄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支出和储蓄计划中的第一大项,教育因加速产业化,而备受社会关注。中 国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减负令”后,3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专门就教育问题发表讲话: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 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一项最新的调查也显示,近四成受访者认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对教育体 制不进行根本变革的情况下“减轻学生负担”,大多数公众对其效果并不抱很大的希望。

  该项调查由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于2000年2月底在北京实施,调查采用电话访问的方法,调查对象年 龄在18—60岁之间,共完成有效问卷201份。

  学生减负:跷跷板效应?

  中国众多家长对于学生所承受的课业负担,是既心疼又无奈。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但 一想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出路,又只能硬起心肠“添砖加瓦”。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减负令”对于孩子无疑是一道大赦圣旨, 然而深谋远虑的家长又如何看待这次“减负”行动呢?

  被调查者对于北京地区的中小学采取的“减负”措施,认为“非常有效”的只有3·2%,认为有一些效果的占 38·9%,认为“效果很小”占的44·7%,还有13· 2%的受访者认为“会有负面作用”。在对待“是否担心减负 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问题时,表示担心和表示不担心的比例大致各占一半。可以看出,多数受访家庭对于当前的“减负” 效果还是不乐观的,对他们而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感到快乐,而是为了“学到有用的东西”。如果能够让孩子在轻 松的环境下取得好成绩当然更好,否则只能继续学习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了。

  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调查中一些家长指出:“减负与按分升学不相符”,“减负应落实到实处,考 试升学制度应改革”。看来如果高考的“指挥棒”继续在头上挥舞,那么形式上的“减负”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瓶颈”依 然存在,“独木桥依然还是独木桥”。无论是心理上的压力(竞争压力)还是现实压力(升学与高考)都没有得到缓解。

  调查发现,还有一些家长存在这样一些想法:“在学校里教育要加强,不要给家长添负担”;“(减负)不要说 做就做,一点过渡时间都没有”;“老师对学生应负99%责任”。看来学生“减负”后,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成了一 个新问题,既然学校宣布了对孩子的解放,那么孩子的时间安排问题只能交给家长,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颇让一些家长感 到很头疼。

  全面发展:不可触摸的海市蜃楼?

  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研究人员认为,“全面发展” 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既可以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包括音乐、美术、体育、舞台艺术等方 面的兴趣和特长,还可以包括动手动脑能力、自控自立能力、言谈举止等素质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当前对于学生(甚至到学龄前及幼儿园的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升学”成 了学生成长期间不可替代的首选目标,“学习成绩”成为评价的首选标准,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差一些关系不大;如果学习 成绩不好,其他方面即使再突出 ,也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对于个人成长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依然感到信心不足。

  一些受访家长反映,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并不看重,即使开办一些“音乐班”、“美术班”之类的课外活动 ,也无非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甚至是学校和教师“创收”的一种途径,他们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升学率上,这才是评价他们业绩 的标准。而家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要么是“望子成龙”型,无论喜欢与否,只要是家长认为“好”的、 “有用”的,没有兴趣也要学;要么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型,对升学和高考有着无比“深刻”的认识——没有文凭,这辈子 就是受苦挨累的命!因此,凡是认为与升学与高考无关的兴趣一律消失,专心读书才是根本,哪怕是生活不能自理,毫无社会 经验。

  教育支出:依然是“周瑜打黄盖”?

  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对一般家庭的压力是很明显的。表示“负担很重”的占9%,表示“比较重”的占47·3 %,而认为“不太重”和“没有压力”的受访者只占到10%。然而,当问到“如果需要,是否会大幅度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支 出时”,还是有58·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肯定会增加”,而明确表示“不太会”的只占2·5%。

  研究人员认为,在教育的投入方面,多数家庭还是愿意继续在教育方面增加投入的,哪怕需要因此消减其他方面 的家庭开支。然而,如何能够让家长的教育投入觉得“心安理得”,让家长感到“物有所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对目前中小学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中,表示“很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比例则达到32%,半数受访者认 为是“一般”。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将教育作为一种参与市场交易的服务来看,当前尽管家庭对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对教育 的投入也很慷慨,然而教育所提供的效果及价值并不能令其间的消费者(孩子和家长)感到满意。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说在教育作为一种近乎免费的供给或者尽管价格高昂但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否满意 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随着教育产业的国际化和经营的多样化,国外的教育机构不仅将招收学生的目光扩大到中小学领 域,同时在国内合资办学也正蓬勃兴起,对于中国的教育产业来说,如何面对和适应竞争的问题已经摆在桌面上了。(梁东  张弛)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中小学生减负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文教信息>教育专递>华声报>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