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中国新闻社>新闻报道




热点透视:中国名牌大学争抢优秀生源

http://edu.sina.com.cn 2000/06/17  中国新闻社

  十年、五年以前,你能相信中国名牌大学派往各地的招生大员会这么谦逊地面对向他们输送生源的各类中学吗?日前,北京一所知名大学湖北招生组长在武汉十分恳切地向湖北二十余所著名中学的校长们这样“套近乎”:“我们是来摘桃子的,拣最大最红的摘,桃子是你们培育的,请多多关照鄙校。”

  去年,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在湖北省的招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今年高考在即,这些已尝到“甜头”的名校,又扩大在鄂招录名额,并提前向这些中学“汇报”,且态度诚恳有加。

  清华、北大尚且如此,其他大学更是争先恐后:东北某著名工大“悬红”五万元人民币,争抢优秀考生;武汉大学向湖北文理科状元发出万元“红包”示爱;在高校改革合并中改换名号的一些大学,也许诺给报考本校的高分学生以高额奖学金。此外,一些高校还推出本(科)硕(士)连锁、双学位连读等“校园政策”,吸引优秀生源。

  名牌大学的现实尴尬:“另类”发展过猛,名牌淹没其间

  中国是人口大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比总体水平还不高,算不上教育强国。人口规模与各类学校规模的绝对比还很小。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任重而道远。

  但是已经在神州上下燃起的高校生源大战“硝烟”却又无情地显示这样一个现实: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在走出中高等人才“青黄不接”的阵痛期后,各类高校发展过热;追求规模与数量扩张的结果导致生源相对不足,优秀人才资源被支解分流;过分“滥采滥伐”,名牌高校生源被“另类”抢占,相当一部分学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不能适“销”对路。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是:文凭满天飞,质量不敢说,就业到处跑,效益上不去。

  而高校招生生源大战直接诱因是一些质量不高的高校发展过快过猛、校系重复建设,由此冲击了正规高校,浪费了人才和资源。

  各类高校的相对“过剩”,不仅引发了高校招生中的生源大战,也把中国高等教育逼上了战略重组、结构调整之路。刮遍内地的高校合并风,几乎使所有的“国立”高校不能置身度外。如武汉地区已有数十所大学进行了“整编”,原来的一些“老字号”象武汉大学等在这次规模空前的“整编”中更加壮大,凸现历史名牌,而一些大学则改换了门庭,甚至失掉了“自己”。有关人士认为,这是高等教育改革,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必由之路。

   “酷生代”学子的历史遭际:选择多了却无力选择

  生源大战竞争的对象,是在“独生子女”和卡通动画家庭文化背景下渐次长大的“酷生代”学子精英。

  这个群体相对六、七十年代的两代人,数量上不大,特征上迥异。他们没有饥饿、动荡的童年记忆,没有更多的历史负担,却有着更多的选择,也有着更多的失落。

  知识经济的来临,一方面呼唤着大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却又格外偏爱精英,这使得“酷”生代们面临着前人所没有的“残酷”。他们有没有前人的坚韧,做出结论还有待时日。

  而大部分出生在广大农村的这代学生,则要面对另一副生活图景:并不富裕的家庭环境、不断高涨的学费、五花八门的招生通知、轻贱知识的学习环境、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以及离乡、离土、离校门的巨大诱惑等,使他们纵有许多选择也无力选择,名牌正规大学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因而,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对农村学生与其说是一次机会,毋宁说是一次次心灵的炙烤。(完)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网络版
“周末特刊”6月16日更新
NBA季后赛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上海都市生活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