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精品购物指南>新闻报道




新留学时代来临

http://edu.sina.com.cn 2000/06/23  精品购物指南

  八十年代的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时,广东人谈的最多的是“煲汤”,北京人谈的最多的是时局;现在的留学生,谈的最多的是“国内投资环境”、“产业政策变化”……

  前不久我去了美国的哈佛和耶鲁大学,参加中国留学生毕业典礼。所到之处的见闻使我感触颇深。因为自己也是从留学这条路上走过来的,只是年代不同,短短十几年的光阴,我发现新一代的中国留学生正在悄然崛起。

  中国的留学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那时以严复、容闳、詹天佑为代表的一批留学生先驱走出国门,向西方寻求强国富民的“真经”,而后留学生中又出现了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思想先驱;还有今天我国这代领导人,许多也曾留学苏联,学习过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接下来就是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至今,出国留学潮起潮伏。这一代代莘莘学子,自觉或不自觉地肩负了为我们民族输送“新鲜血液”的使命。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建成;从“两弹一星”到中关村新科技园区建设,这一切无不与中国的留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的留学生,与八十年代的留学生相比有了新的变化。

  贫困记忆与生存奋斗

  两代留学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了,今天的留学生多数出生在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期,对祖国少了一份“贫困记忆”,多了一种对机遇的憧憬。而八十年代的留学生却不同,他们多数是出生于五、六十年代,成长在“文革”时期,祖国的“贫困记忆”对他们来说太深刻了。

  我在1989年至1990年时给澳洲一家SBS电视台拍摄过一部有关中国留学生的记录片,拍片目的是想反映当地华人在那里重新创业、奋斗成功的经历。其中记录了一对浙江大学的留学生夫妇,一个是物理学研究生,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我接触他们之前,看了一些已录制成的录像,其中有他们1987年至1989年在一个鱼档里卖鱼的片段,画面中他俩在不停地忙碌着,嘴里喊着“adollaradollar”向顾客兜售鱼。1990年我去拍摄他们时,他们在墨尔本郊区租用了一个农场,以种菜向城里贩运谋生。那天正巧下雨,看着他们被泥水、汗水浸湿的衣衫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分辨不出他们同世界各地辛勤劳作着的农民有什么不同。1995年,我再次见到他们时,他们已有了自己的庄园,有了四五辆运输车,并招募了农场劳工。我开玩笑称他们为庄园主,但我知道他们经历了一个理想破灭、生命再现的过程。后来我回国看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描述了王启明、一个满怀理想主义的艺术家,在美国经受种种磨难,最后成了一个制衣厂老板。这种成功和破灭的并存,对八十年代的留学生来说的确有着典型的寓意。当他们出国时,祖国还不富裕,市场经济也没有形成,他们带走的只有“贫困记忆”,而国外的蓝天、草地、洋房、汽车对他们又是梦幻一样的新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使我想到曾经读过的杰克·伦敦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位船长在海上遇难,经历了饥饿、困苦、九死一生,最后终于获救了,但他从此也落下了一个终生难改的毛病:总是不停地储备食品。八十年代的出国留学生,也许正是那种“贫困记忆”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行为,使他们在国外为了生存,不得不从新定位自己,不是为事业和理想,而是为生存奋斗。

  靓汤与投资环境

  今天我们的出国留学生已没有那么深刻的“贫困记忆”了,他们中90%的人已不需要打工读书了,所以国外的物质生活对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我曾问过一个留学生“如果你没有全额奖学金,你的生活怎么办?”他说:“我家里可以寄一部分钱来支持我。”我感到这种变化是巨大的。据我所知,当初五、六十年代,台湾也有一批稍稍富裕的家庭送孩子去西方留学,后来正是这批被称为“新族”的留学生成为建设新台湾的中坚力量,使之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历史的经验太值得借鉴了。

  在这次哈佛、耶鲁之行中,我发现留学生同我们谈得最多的是“国内的投资环境如何?”“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资金流向趋势”等问题,以及他们回国后如何进入所学专业领域。我回想起我们当年留学在国外的情景,总结来,总结去,认为谈论最多的问题是:广东人在一起时谈如何煲汤、北京人在一起时谈时局变化。如今这些话题已成为历史。

  世界公民的未来

  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留学生们仍然希望尽快得到当地“绿卡”,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的理想是做一个“世界公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同时,要常去世界各地走走,关注一下世界发生的变化,随时追踪科技领域的前沿成果,“绿卡”只是通行证而不是像过去那代留学生所希望的那样,拿着“绿卡”在当地买一套“洋房”定居过日子了。这是截然不同的时代,截然不同的想法。

  我们在美国哈佛演讲时,正值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性贸易最惠国待遇议案和同意中国加入WTO,当时一名同学兴奋地跑进会场,通报了这个消息,全场立刻响起一阵掌声。我问身边一位不知名的留学生:“这对你们有什么意义呢?”他立即回答:“这意味着我的未来。”后来我知道说这个话的同学不是哈佛的留学生,是麻省的学生,专程赶来听演讲的。我感到这批留学生在关注着我们国家每时每刻的变化。他们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消夏旅游专题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上海都市生活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