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广州日报大洋网>新闻报道




考研热:大学里的应试教育

http://edu.sina.com.cn 2000/06/25  广州日报大洋网

  作者:信海光

  大洋网讯当我们在中小学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大学却正在向应试教育悄悄靠拢--

  四十万人齐上阵,搏一个好的前程

  世纪末初冬大学校园最火爆的场景大多也都与“考研”沾边,考试报名的长蛇阵、校园布告栏里一张叠一张的辅导班招生广告、自习室里挑灯夜战的备考者……北京市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是:2000年北京地区考研者达37428人,比去年增加了8422人,增长幅度接近30%。而全国报考2000年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39.2万人,比上年的31.9万人净增7.3万人,增长了22.8%,再创历史新高。“考研”一词早已是大学生们公认最热门词汇之一,甚至在校园以外,“考研”也同样是一个流行词汇,据统计,2000年考生中在职人员约22.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4.1万人,占报名总数57.7%,考研早已不再是学生的专利。考研的“火”在国际互联网上亦有所体现,除去各种关于考研的专门网站不提,只在最著名的搜索引擎“中文雅虎”上键入“考研”两个字,然后搜索,一分钟之内,竟找到2153条相关信息!而在武汉,考研热之下,某些高校爱才心切兼爱财心切,已出现“透支”招收研究生的现象,这一批特殊的研究生,由于招生名额已满,他们在当年的考试中被录取,但要“保留学籍”到第二年才能入学。现在这批学生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实习,但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2000年的“考研”热中还有一个特点,在北京37428名报考者中,居然有238名本已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报考者。看来想拿双硕士学位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在去年,这个数字仅为38,今年报名人数一下子增长了5倍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考研升温原属正常,也在大家意料之中。但是,考研火热到如此程度,还是有点令人吃惊。这与社会大形势有关,比如:经济普遍不景气,使应届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国家大规模扩招,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传言研究生教育将改为收费制,以致很多学生为赶搭公费末班车而报考等等。但最主要的是,在今天的社会上知识已经与前途、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对多数人来说,考研,是为了搏一个好前程。据上海人才市场的200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月薪预测报告,2000年毕业的硕士生平均月薪2500元,最低月薪1200元,最高7000元;大专毕业生平均月薪1400元,最低月薪800元,最高3000元。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前几年比较突出的所谓“脑体倒挂”现象已基本消失,这与考研热是紧密相联的。

  大学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对不起,不是向你发火

  1999年岁末的一家报纸披露,某县某镇某男,考研一连考了九次,最后这次报考了广西师范大学,总成绩终于达到了该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但遗憾的是其英语分数太低,最终没有被录取。该男士失落之外并未气馁,说:“明年我还要考!”

  文章作者颇为钦佩“九连考”的毅力,报纸报道时也意含褒奖,但读起来却另有滋味:一个人拿出整整一个年代去参加一项考试,不管结果如何--都使人不能不想起《儒林外史》中的范进!

  极端的例子毕竟是少数,为了了解众多考研者的心态,笔者曾在一个考研网站做了一次调查,问:“各位学子打扰了,我正在采写今年考研的稿子,有人愿意说说考研的原因吗?”

  考研网友们的回答都很坦诚。

  “原因很简单,国企待遇太差,不充电怎能有出路。???--小虫”“你说还能为什么?毕业就失业,三天两头换地方打工,求人家剥削你都不理你。不考研,让我喝凉水呀,其实考上了也是喝凉水,中国的大学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对不起,不是冲你发火,这年头谁他妈都有气。--怒”

  “这社会本科生比土豆还便宜,把资本家都惯坏了。--toyx”。

  “虽然不是天才,但也想做一些更好的、层次更高的工作,可惜现有学历没人理睬。--sad”

  “当年,我兴高采烈地来工作。now,……我为什么还要呆在这个被猪头统治的单位?!我改不了它,我只有go。--Archive”

  “1俺搞房屋的结构设计,平时主要用AutoCAD画图,我用的是‘奔腾133’,在搞设计的同事中应算是高档货;还有30位同事用486;当官的,搞后勤的,总而言之,凡是不搞设计的同志绝大部分用的是‘屁兔’(PⅡ)。在我所认识的拥有‘兔’的8人当中,only1人的兔每天都在使用,其余7人一月难得用一次。我单位在职职工约1400人,正儿八经搞设计的不过600人,这600人以586为主;其余约700人,这700人以用‘屁兔’为主(令俺气愤的是他们平常都不用机,哪怕是打游戏)。而且此事愈演愈烈。2我单位的单身职工在严冬来临之际,要洗热水澡只能到亲朋好友家,无澡堂;向上反映,无回音。后每月发15元的洗澡费。我为什么还要呆在这个被猪头统治的单位?!--未名”

  “才华被压抑的结果。--hero”

  “考无止境,这社会给的惯性。--真言”

  应试考研为谁“创造”了财富

  某大学的布告栏上贴了一则广告:“愿出2000元收购清华计算机系考研资料!--××楼××室”。不到两小时,该广告下就贴出了回音:“愿以2000元出售清华计算机系考研资料--××楼××室”,署名令人啼笑皆非:“高兴”。

  校园里的事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幽默,但在社会上却几乎有一种惯例:每当刮某一阵风的时候,除了当事者尝尽其间悲欢外,总会有另外一些人取得早先意想不到的某种收获。比如在上世纪的美国,淘金热中偏偏有人关注这些拓荒者的裤子,于是就有了牛仔裤,有了“Lee”、“李维斯”这些传世百年的著名品牌及它们所造就的一些巨富!

  在中国也不例外,很有几个人在考研热中大赚了一把。当莘莘学子们正呕心沥血之时,他们却在一旁偷着乐!

  首先是一班出版商。考生需要指导,有资格的单位出几本参考书原是好事,但假如去逛一下书店,你就会发现,如今的考研书简直多如牛毛,是个单位就能出书,令人无所适从,不知该买哪一本好,考生的时间本来就有限,万一弄一本烂货回去,可就误了大事!再看书的价钱,考研书肯定是书店里最贵的书之一,而且基本不打折。更令人气愤的是:某些权威部门出的书由于无人竞争,卖起来简直是暴利!笔者在北京海淀图书城看到了今年联考的一个热门专业的两本权威辅导书,由于这门专业比较新,所以辅导书很少,因此几乎所有报考此专业的考生都别无选择(除非他不想考上),只能买这两本书。看看它们的定价吧:一本辅导书,16开,700余页,平装,竟然定价105元;另一本大纲更玄,32开,100余页,平装,定价是15元,笔者算了一下,比在北京复印同样一本都贵!而且,这两本书都没有标明印数是多少。

  能以“高兴”自居的还有诸多的办辅导班者。在北京、上海这些高校集中的大城市里,每到“考研季节”,学生宿舍的门上总会被插满一些辅导班的广告,介绍其实力多么雄厚、经验多么丰富、老师多么有资历,号召考生们去“上班”。笔者恰好也收到了这么一份,于是就按图索骥,过去探查了一番。这是一个法律硕士联考辅导班,报名地点就设在某政法大学的招待所里,实力确实够“雄厚”的:一间屋,一张桌子,一个沙发,一部电话,还有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主任,主任身后是几摞辅导书,旁边墙上贴得满满的全是该班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上做的广告。看了主任办班的“五个一工程”,笔者心里充满狐疑,再看辅导班的收费:一期辅导班两周300元,内部资料100多页40元,若想要听课笔记则需花费240元!简陋的设施,高昂的收费,使我竟莫名其妙地想起社会上正人人喊打的性病游医来。在这间办公室里,笔者未发现任何有关部门的许可证明。另有一种虽然收费也很昂贵、但却真正是比较权威的考研辅导班--据不少去年刚入学的研究生介绍,他们考研前都曾参加过由所报院系开办、由导师串讲的辅导班,据说上完辅导班以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某大学研究生李辉说:“考研前我千里迢迢来上了学校这个专业的辅导班,都是听往届师兄、师姐们说的:交钱上班后专业课你就不用愁了,只管把精力用在政治、英语上吧!上了以后发现效果真不错,老师划的内容考研时大部分都考了,其中一门专业课还考了90分!”像这种有学校背景的辅导班,因为其“信誉”不错(而且老师们也都非常注意维护这种信誉),每期都办得非常火爆,但是,这对那些没有参加辅导班的考生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科举时代的“八股”,考研时仍有市场,细心的人会发现,考研书(尤其是政治书)虽然每年都出,但作者却翻来覆去总是几所著名大学里的那么几个人。这些人几乎全是教授,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学术成果。一些考生连睡梦中都呼唤他们的名字,是因为他们在专业辅导上确实有一套:绝技是划考试范围、猜题。在他们出的辅导书中,总是在显著位置列一个表格,标明前几版的书里问答题考研中押中几道、选择题押中几道等等,教人看了非常佩服,因此卖得也极其火爆。办讲座就更不用提了,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明星,这里要说的是他们的巨额收入:以某教授为例,一期串讲两天,每人收费160元人民币(包括一本资料书),每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者均有千余人,该教授仅最近在北京就举办了四期此类讲座,而且经常赴外地串讲,如此粗略一算,仅讲座收入就有近百万之巨。在一个讲座上,来自R大学的一位王教授为了激励考生们,讲了自己个人奋斗的成果:他已买了私车。每年他的四五本考研书都在翻新,从暑假就开办补习班,元旦前后有考前大串讲,这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京城一位新榜研究生这么评论“讲师们”的权威性:“我觉得任何考试都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客观,出题老师未曾被组织过去出题前,他们可以‘泄密’,互相交流思想,将自己要出的题告诉他人,而出题的人里肯定有北大、清华、人大的老师,这保证了他们串讲的权威性。比如去年考试前一天,有人搞到一份政治模拟题,其中一个12分的大题就原封不动地被‘押’住了。当时我已不在人大而在北师大听课,这道大题我几乎没拿到一分。后来才知道是王×ב押’的。可我宁愿相信它是早已‘泄’出来的。”但他又说:“我一直感激这些老师。他们是抓住了中国考试的‘国情’,真正为学生着想:既然我们没有能力来改变这种程式化的考试,那我们就乐意去找窍门、寻捷径,破费一些算得了什么?科举时代搞的‘八股’,到现在仍广有市场,应试中的技巧、规律很值得学习、模仿。所谓的‘高材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含着水分的。年复一年的程式已经把我们训练成了应付考试的智能机器;熟知这些程式的许多老师们把这套“八股”传授于人,又有什么错呢?”而北大一位研究生则气愤地说:“考研选拔的已经不是秀才,而是当代的大学生。什么时候每年考研时节那些考研辅导高手不再洋洋得意一回,什么时候中国的考研才能回到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考研热所不能忽视的

  1999年岁末的一天,北京某著名大学传出一条惊人消息:在一座新修的学生宿舍楼内,37岁的博士研究生耿某深夜将同室博士生王某用哑铃砸死后,残忍地推下阳台。事后耿某畏罪跳楼自杀。

  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自相残杀,拿到社会上这也是个惹眼的新闻,更何况是在校园之内。但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这一悲剧的始末原由,而是这两个人的身份:博士研究生。他们受过那么多年的教育,有那么高的学历,为什么还会酿出这种悲剧?联想到平时校园内不绝于耳的各种消息:跳楼呀,跳水呀,上吊呀,割脉呀,还有服药的和杀人的,一件件发生在当今中国大学生的身上。不禁叫人疑问:是中国的大学生有问题,还是中国的大学教育有问题?

  博士生学历虽高,终究还是学生,与社会也还有一段距离,处在一种相对纯洁的环境当中,彼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致命的冲突,可是,这次却酿出致命的结果,难怪有人感叹说:“中国的大学生受不了一丁点儿的气,受不了一丁点儿的挫折。教育应该不是在培养一群独夫,也不是在培养这些鸡肠子气的人,而是培养能与他人共事的建设者。可为什么我们到博士阶段了,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还如此之差?”

  答案仍旧回到“考研”上:关键就是我们没有建立一个与大学生们利益相关、行之有效的考察机制。今天的考研,包含着太多的功利因素,分数几乎决定了一切:当我们在中学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大学却正在向应试教育悄悄靠拢。在今天的许多大学中(尤其是一般大学),考研上榜人数正在逐渐变成院系的荣誉、领导的政绩,只要是为考研,一切都可以原谅,从学生可以旷课到老师可以停课直到院系可以取消正常课改上考研辅导课,步步升级。三年前笔者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件事:那年暑假我正好考研成功,心情舒畅之下,不禁流连忘返,拿了学位证后与其他三位新榜研究生呆在母校打牌,某夜,玩了一个通宵又睡了一个上午后返回宿舍,却发现房间被盗了个精光--后经保卫科查明,竟是我们中间的M班长所为!班长被派出所拘留了15天并处罚款。整个事件都有校方的参与,但是学校很重视这个研究生名额,始终没有与班长考上的那所院校联系过(那是一所很敏感且政审极严的学院),于是,以后的学习生涯里,在那所院校我经常和我们的班长尴尬相遇(因为我也是考上那所院校的研究生)。平心而论,从私人感情讲我不希望班长因为一时的失足而遗恨终生,但如果联系到他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我宁愿母校少一个研究生!

  研究生考试轻视德育的背后也并不意味着智育的突飞猛进。从统计数字看,一些社会急需、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如法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是历年报考的热点,基础学科仍然是“门可罗雀”。从1999年北京地区考研报名情况看,报考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天文学等学科的考生同往年一样没有热起来。在众多学子中真正是“为了做学问”而考研者究竟有多少颇值得人们深思。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消夏旅游专题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日本超人气组合SMAP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