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离校钱字当头 高校学子不堪重负
http://edu.sina.com.cn 2000/07/04 生活时报
在经历了考研或找工作这两道消费大坎之后,北京高校的众多学子又面临着离校消费的高潮。不少学生反映,毕业离校钱字当头,花费超支不堪重负。这些花费主要集中在聚会和送礼上。为此,记者对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了采访。
据学生们介绍,毕业前夕的聚会五花八门,形式多样:或聚餐、或泡吧、或蹦迪、或唱卡拉OK。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位女生抱怨说,她6月份还没有过完,就已经花了近八百元的各种费用了。“不去不行啊,要不也显得太抠门儿了。”人民大学食堂的小餐厅,中午和晚上经常就有排队等候聚餐的学生。在北京大学南门外的一家餐馆,生意红火得不得了。老板娘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接手餐馆快半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看样子,在高校做餐馆生意真是有得赚。”相对业余打工收入较多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们来说,则使得附近的酒吧生意较为兴隆。土木工程系的一位毕业生告诉记者,平时学习工作特别紧张,老乡、朋友、同学难得一聚,而现在大家落实了去处,值得轻松轻松,联络联络感情。“不过,要是老聚会,手头还是有点儿紧的。”
比起聚会的花费来,送礼虽然只是小菜一碟,但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同样也是苦不堪言。某民办高校毕业班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这个学期光班费就交了三次。给学校、系里、班主任以及有些专业课老师都准备了纪念品,“差不多够我回两趟内蒙的路费了。”已经在一家外企开始了见习工作的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女生则说,毕业送礼倒是免了,但每次回校得给好朋友们带点儿礼物。“财大气粗”的她说:“这没什么,不过各人得根据各人的经济条件行事。”
面对高校学生的消费超支,有些教师表示担忧。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是由家庭负担,而一个大学生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家庭需为他支付近三万元的各种费用;另一方面,未走向社会即背上财政赤字,过早陷入人情债务之中,将加重毕业生的心理负担。有关人士提醒毕业生,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可在消费中实行“最后的疯狂”。本报记者毛江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