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如果考试没有废除也不该废除,那么留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让考试更加公正、高效;怎样才能使考试的指挥棒指示正确无误的方向。 命题:江晓原 点评:刘兵 考试的问题历来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要有教育,就会有考试,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会有所不同而已。一般来说,考试的内容和题目的出法,是很能够反映出出题者的学识、风格以及所供职单位的教育传统甚至于对不同观念的宽容程度的。 经常有人提到过去著名学者陈寅恪的各种轶事,提到他在清华大学的考题中用“孙行者”作对子的上联这一著名的例子,他心目中的标准答案是“胡适之”,这件事至今仍被人们作为掌故而津津乐道。只是,在如今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各种考试题中,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这样风格别样且大胆的试题了。在这当中,或许除了出题者的因素之外,与当下各教育单位新的考试传统的形成和宽容程度的下降均不无关系。 不久前,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对其硕士研究生进行复试的一份考题。这份考题与现在我们常见的考题确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愿在此对之做些评论,以期引起相关的讨论,并相信这种讨论对于科学史等相关学科的建设,对于人文修养的强调,甚至对于教育改革特别是考试改革也都会有某种意义的。 这份考卷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科学常识”,其中的15道题涉及面较广,包括了与科学史相关的许多科学问题,也有最新的一些内容,像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常识。其实,这一部分对于科学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还是“正常”的标准要求。第三部分是“语言基础”,包括英语和和古汉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是比较常规的,对于科学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不会产生什么争议的基本要求。 如果说会有争议的话,主要是在此试卷中容量最大的第二部分“综合常识”。但此试卷令人感兴趣的也正是这部分的内容。在这部分的20道题中,涉及到中外历史、哲学、文学等众多内容。也许会有人认为这部分的考试内容与科学史没有关系,因而不应作为科学史专业的学生的入学要求。不过,这也恰恰是可讨论的要点。 科学史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在分类上可以属于历史学的分支也即人文学科。对于这样的学科,除了科学的知识背景之外,人文知识的储备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试卷中的这些庞杂的内容可能对于考生未来短时间内的工作并不直接关联,但人文学修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正是在于这种表面上的“无用”。正是这种作为未来发展之重要的潜在基础的无用的东西,反映出了考生平时对于更广泛的“学问”的兴趣和关注。我们大致可以说,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的学生,才是在科学史研究中较为理想的有发展前途的学生,而不是那种目光狭窄,并相应地比较难有一种融会贯通地创新发展的学生。 有人曾指出,科学史可以是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一座桥梁,在当前国内两种文化的分裂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像这样的考试所追求的,正是对于两种文化的一种弥合。这对于科学史来说本来就是必要的发展基础。 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出题者本人和体制的限制,像这样的考卷在当下是非常例外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例外,它才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上海交通大学于去年成立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科学史系,并由江晓原教授出任该系系主任。江晓原教授也正是这份试题的出题者。从建立系级科学史的建制到允许出这样例外的考题,反映出上海交通大学对于像科学史这样的学科的重视,也反映出了该校在改革中的开明与包容性。 就这份考卷来说,其内容要求还是相当高的。据了解,今年在应用此卷复试后,考生的成绩最好者只有41分,最差者只有20分。这样的成绩,既反映出目前学生的科学与人文修养的现状,也表明了相对理想的要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无论如何,笔者以为,这种改革式的做法是绝对值得提倡的。我们总是在大谈反对应试教育和提倡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显然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考试。此考卷恰恰正是以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应试者之素质的一种可贵的尝试。理由只举一条大概就可以说明问题了:要想考好此卷,是根本无法突击准备的,它所反映的,恰恰是考生的素质,或者说是长期的知识积累。 我们希望在国内的教育界至少在考试方面能够出现更多这样有益尝试。 试题 一:科学常识(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注:正确陈述的可能是1~4个。无论出现错选或漏选,该题得分即为零) 1、在相对论理论体系中,“光速不变原理”是一个: A:实验结果 B:理论推导的结果 C:假定 D:并未得到实验的证实 2、在以下数值中,选择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A:3×109米/秒 B:3×108米/秒 C:3×107米/秒 D:三百万公里/秒 3、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的自转 D:太阳绕地球的运动 4、航海史上多次发生并行行驶的两条船意外相撞的惨剧,指出可用以解释的项: A:开普勒方程 B:引力理论 C:涡流理论 D:伯努利方程 5、数论方面著名的“费玛大定理”现在: A:尚未得到证明 B:已被证明是无法证明的 C:已经得到证明 D:已被证明不能成立 6、达尔文花了二十年功夫试图证明的理论是: A:后天获得性遗传 B:物种起源的自然选择 C:变异发生的原因 D:生殖细胞的作用 7、对于著名的双螺旋模型,指出下面正确的陈述: A:它能说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如何复制自己 B:它未能给它的设计者带来诺 贝尔奖 C:它有助于说明DNA如何起 到基因的作用 D:这是核酸分子的模型 8、n个统计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 A:各事件概率中之最小者 B:各事件概率之和 C:各事件概率中之最大者 D:各事件概率之积 9、化圆为方、三等分任意角、倍立方被称为几何学上著名的三大问题: A:该三问题已被证明可以用尺 规作图解决 B:该三问题已被证明不能用尺 规作图解决 C:该三问题可用尺规作图之外 的手段解决 D:该三问题迄今尚未完全得到 解决 10、指出下面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正确表述: A:任何系统的熵只能增加或保 持不变 B:热不会自动从冷处流向热处 C:“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 成的 D:孤立系统的熵不可能减小 11、指出下列网站中的网络搜索引擎 A:goyoyo.com B:rongshu.com C:lotof.com D:kingoo.com 12、在MicrosoftWord97中: A:不能编辑和添加模板 B:可以编辑网页 C:可以编辑和添加模板 D:可以编辑和添加模板但 normal模板除外 13、地球物理方面的大陆漂移学说: A:早期主要证据来自地质学 B:后来发展为板块构造理论 C:从一开始就得到普遍支持 D:发端于魏格纳的宗教观念 14、“行星在一个椭圆轨道上运行而太阳位于该椭圆一个焦点上”这种说法: A:并非对客观事实的精确描述 B:是由哥白尼首先提出的 C:也可以适用于一些彗星轨道 D:是由牛顿首先提出的 15、指出下面关于拉瓦锡的正确陈述: A:他提出了一种关于燃烧的理 论 B:他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 头台 C:他最先在化学中应用定量方 法 D:他在法国大革命中担任官职 二:综合常识(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注:正确陈述的可能是1~4个。无论出现错选或漏选,该题得分即为零) 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是: A:221BC B:221AD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下半叶 2、北宋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 A:宋徽宗 B:宋高宗 C:宋神宗 D:宋钦宗 3、通常被作为欧洲中世纪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查理曼大帝加冕 B:西罗马帝国灭亡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匈奴大举西侵 4、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旨在: A:制造V-2火箭 B:占领中东 C:征服苏联 D:击败英国空军 5、1789年法国发生的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A:拿破仑上台 B:马拉之死 C:督政府成立 D:攻占巴士底狱 6、三藩之乱爆发时的清朝皇帝是: A:清世祖 B:清圣祖 C:乾隆 D:康熙 7、东北三省及热河的“易帜”: A:使得国民政府完成了实质上 的统一 B:之后张学良任东北军边防司 令长官 C:之后张学良任全国陆海空三 军副司令 D:表明了张学良抵抗日本侵略 的愿意 8、抵达普利茅斯的“五月花号”船上的乘客是: A:北欧海盗 B:来自荷兰的英国人 C:荷兰皇后 D:逃避迫害的清教徒 9、《理想国》是: A:对话体作品 B: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C:柏拉图的作品 D:古希腊历史学家的作品 10、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A:写作于十九世纪上半叶 B:原文是用法文写成的 C:全文首次发表于1915年 D: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 11、“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此诗的主题是: A:歌咏行宫风光 B:感叹世事沧桑 C:同情宫女 D:怀念玄宗 1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诗的主题是: A:对爱人的追求和思念 B:深秋给人带来的忧伤 C:“伊人”生活的困苦 D:诗人政治上的失意 13、“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兴起和罗马的衰落,古代便完结了。中世纪的终结是和君士坦丁堡的衰落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新时代是以返回到希腊人而开始的。” 这一段话: A:出自马克思的著作 B:被作为否定之否定的例证 C:出自《反杜林论》 D:是列宁谈到马赫时的论述 14、《柳如是别传》是: A:长篇小说 B:史学著作 C:京剧剧本 D:报告文学 15、指出下面的莎士比亚作品: A:《失乐园》 B:《坎特伯雷故事集》 C:《吝啬鬼》 D:《十四行诗集》 16、李敖所写的长篇小说是: A:《独白下的传统》 B:《也有情书》 C:《北京法源寺》 D:《李敖快意恩仇录》 17、《摩西与一神教》和《梦的解析》两书: A:并非弗洛伊德的作品 B:是关于宗教理论的重要著作 C:是荣格晚年的重要作品 D:是精神分析学的重要著作 18、Oscar.Wilde在中文里通常的译法是: A:奥斯卡 B:瓦尔德 C:怀特 D:王尔德 19、《西方哲学史》: A:是美国人梯利的作品 B:从未出版中译本 C:是英国人罗素的作品 D:完成于十九世纪 20、所谓“科学革命的结构”: A:是波普尔所创理论 B:是托马斯·库恩的学说 C:是拉卡托斯的理论 D:是一种解释科学进步的学说 第三部分:语言基础(共30分) 一、英语阅读理解(单项选择,每题2分)略 二、英语完形填空(每空1分)略 三、古汉语阅读理解(单项选择,每题2分)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曰。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面对齐宣王开始的提问,孟子表示: A:孔子从来不谈齐桓晋文之事 B:自己知道齐桓晋文之事 C:建议谈谈比霸业更高的道理 D:自己崇拜齐桓晋文之事 2、“无以则王乎”的意思是: A:没有办法回答王的问题 B:一定要谈就谈王道吧 C:不得已,只能请王指示 D:我不知道,王知道吗 3、见了那头牛之后,齐宣王就: A:从此废止了钟之礼 B:感到羊比牛容易饲养 C:在钟之礼中改用羊 D:将那头牛赐给了胡 4、孟子向齐宣王表示: A:百姓都认为齐宣王爱护人民 B:百姓都十分爱戴齐宣王 C:百姓都认为齐宣王爱护动物 D:百姓都认为齐宣王吝啬 5、孟子最终的结论是: A:齐宣王可以实行王道 B:齐宣王可以保护臣民但无法 实行王道 C:齐宣王无法实行王道 D:齐宣王没有必要实行王道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