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教育专递>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定制您所关心的新闻
请去“我的新浪”


现代化教育: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附图)

http://edu.sina.com.cn 2000/09/21  北京青年报

  主题词

  在日常观念里,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经济的高增长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提升等看成是社会发展的首要途径和标识,走入经济决定论的误区,却在太多时间、场合和习惯中忽视了教育的发展和其所带来的民族和国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才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样令人深思的事实。经济发展有赖于文化的进取性的变迁,而文化变迁则更多地取决于教育的深入人心。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全力实施,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起着决定性和历史性的作用,也将是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的综合国力体现的重要砝码。

  传统中,往往将其纳入学校的功能范围。事实上,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教育也在应时而被重新界定着。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工作和生活内容,教育的主体、形态、阶段、方式和效果都发生了改变甚至迁移和转换,需要人们自觉地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回归教育、终生教育等从学校教育里剥离出来,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育职能绝非仅仅隶属于学校,而理应在全社会各层面得到植入、蔓延、强化和拓展,使教育真正成为一项社会工程。

  知识经济强调创新,而教育领域里的创新则表现为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或让位于获取知识手段的发掘,学习如何学习,而这将建立在越来越平等、互动、开放和快捷的知识平台上。

  


获奥林匹克大奖归来的中学生

  展望:21世纪谁有资格做教师

  新世纪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或者说在21世纪谁有资格做教师?我们的结论是21世纪的教师必须走向专业化,成为像医生、律师、建筑师类似的专业工作者。

  第一,从世界教师教育来看,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时隔30周年,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就是“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了“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第二,目前中国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小学在深化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它涉及到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体系结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教材,评价和考试制度,教育技术手段,等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有更高水平和更高素质的教师。

  第三,从终身教育理念来看,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研究表明,教师在其从事教职五六年后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继续教育,使其职业价值、性格、手段等全方位更新,通过回归进修的形式摆脱对原教育文化环境、现实利害关系、心理习惯定势等方面的功能性固着,职业水平将在垂直层级上停顿。教师教育的职前预备模式非要转到终身模式不可。

  第四,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我国又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些,为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机遇。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专业”、“专业人员”的研究不够重视,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社会上不少人,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些人也认为中小学教师所教的知识较浅,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做中小学教师。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质不高,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甚至错误,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于提高,更需要从理论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总之,教师职业经历了从兼职到专职,到变成一个行业,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的特征。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之路,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刘捷)

  专家谈:全社会关心教育将成为必然趋势

  面对新世纪和我国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教育将怎样改革,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合社会的需要?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王英杰教授。就我国教育发展前景以及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王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教育有望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科技革命将给教育带来新的观念,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必然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将带来教育资源分布的变化,使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拉大。“在教育上可能也会存在差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曾讲过:在本世纪初中国的教育可能会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究竟能不能跻身这个行列,和我们的教育政策、教师观念的转变都有密切的关系。”王教授强调说。其次,人的变化将影响教育的发展。展望新世纪前景,应是民主、平等的社会。人在社会中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将越发重要,这将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育将从边缘走向中心

  未来,教育将成为社会主流,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专家分析,教育在新世纪要变脸:教育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媒体大量报道有关教育的新闻是这几年才开始的,这反映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与期望。”王教授说。过去,我们总是将教育作为职业的准备,作为教育也只是为社会的某一目标服务,而现在再谈教育实质上它本身就是一种目标,是每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教育不仅要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同时还要为人类的发展服务。教育不仅是人的一种义务也是一种权利,是人权的重要构成部分。人能不能受教育,决定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地位,决定自己能否将全部潜能发挥出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育的地位不同。全社会关心教育将成为本世纪一个必然的趋势。

  教育的过程转变为终身教育

  社会发展的同时,教育理念也将发生转变。教育将从一次性的过程转变为终身教育。一个人可以决定在他一生的任何时刻和任何地点接受再教育。作为国家来讲就要有目标地构建一种终身学习的体系。从这样一种目标出发,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目标、课程、教学的安排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将更加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培养受教育者学习的技能,使学习者充满学习的欲望和学习动机。而我们现在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常常看到经过12年的学习,学生考到大学时都很疲倦,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一个很大失败。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就要不断强化一个人学习的兴趣。”王教授认为。在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有的通过立法的形式,有的通过总统报告的形式提出了构建学习的社会。

  学习者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育思想的转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为累积知识到学习是为学知识、学做人、学会与他人相处,这应是新的学习目标。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也要发生一定的转变,过去我们总以教师为中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是主体,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要改变学习者被动的地位才能使学习者真正积极主动地学习起来。

  学习的内容将更加宽泛

  教育内容的转变。教育要关注人类重大的问题,诸如:环境、经济全球化、南北方的差异等等。对于环境的爱护,要从教育上想办法,学生要能欣赏不同的文化,要具有国际竞争意识,能在全球竞争的市场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教育制度也要多样化,具有灵活性,虽然我们有许多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教育形式,例如:高教自考、成人高考,但我们没有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使得它们彼此割裂,这对于构建一个学习的社会是一种阻碍。而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得较好,值得我们借鉴。

  教育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新世纪,不断寻求教育的公正与教育技术间建立一种平衡,将成为教育新的出发点,延长免费教育的时间。泰国1999年提出9年义务教育,12年免费教育,对于教育的选择也应是多样化的,国家教育财政要以公正作为出发点不等于说不重视技校教育,这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同时随着市场机制不断地完善,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将加强竞争,教育质量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陈焱)

  你说我说:学生将是学习的主人

  参与讨论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王升刘捷王烽郑三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生李庆丰刘明堂

  教育减负与特长培养有什么关系

  王升:减负是当前的现实性热点问题,减负到底应该减什么、怎么减?我认为,减负首先要减老师的负,老师要还课堂于学生,留出1/3以上的时间给学生参与和思考。现代教育理念所讲的教学艺术是指老师如何“导学”的艺术,即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主学习的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助学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关于减负和特长的培养,我觉得爱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是有差异的,所以要因材施教,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使学生的主体参与达到最高境界--玩的境界,即寓教于乐。

  刘捷:我认为减负问题反映了当今学校的升学考试制度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减负的运作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学目标,从重分数到重素质;二是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主体性,促进课堂师生互动;三是教学评价改革,要在考试考什么、怎么考上下功夫,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王烽:除了教育评价制度之外,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我们家长没有把孩子置于社会中来考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或者把自己未实现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这是孩子负担加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教育观一向认为学得越多越好,其实学习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应主要培养学习的能力。

  郑三元:我们现在一方面减负,另一方面又出现各种特长培训班热,我想从两者相背离的现象谈谈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是培养倒背如流的知识型的人,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的人,如果是前者,现在说的减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培养后者,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有价值。

  学生的分数该不该保密

  郑三元:我们现在考试成绩是公开的,有的还公布在黑板上,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我觉得这样做不好。第一,这种横向的比较使孩子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落后的自卑,领先的骄傲;第二,我觉得分数是孩子自己的隐私;第三,从现代教育理念看,分数不公开有它积极的一面,考试成绩成为自己的事,他就会很看重。我们的教育是科学化的还是人文化的,科学化的教育无非是提高效率,提高考试成绩,但是这样忽略了人;而从人文性的角度考虑,把考试成绩看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考卷自己保存起来,自己和自己进行比较,培养孩子的反思精神,这样可能更合适。

  王升:我不同意,其实考试本身就是社会性行为,考试成绩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不公开。问题是我们应该公开怎样的分数,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等级的公开是可以的。学生作为社会的人,他必然要承受一定的来自外界的压力,这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竞争的表现。而且完全不公开分数没有可操作性。

  家庭教育的误区(如家长陪读现象)

  李庆丰:家庭教育误区主要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有关,家长喜欢按照自己的期望去有目的地塑造孩子。我们应当承认这种期望可能会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父母这种期望的转化过程中,我们的父母往往不能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产生偏差。

  刘明堂:这些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孩子的期望转化为过分的关心,如陪读现象。陪读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还存在一个“他人在场效应”。二是,对孩子放任不管。所以应提倡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陪读为培养一种学习的氛围。(李锋)

  回顾:我国教育现状

  基础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并且进入了最终攻坚阶段。1998年底,通过“两基”评估验收的县(市、区)总数达到2242个,人口覆盖率达到73%。1999年底人口覆盖率达到80%。青壮年文盲率由1978年的18.5%下降到5.5%以下。

  从1996年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括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的在校生突破了1000万人的规模,1999年达到1140.6万人。

  高等教育:1999年,全国高等学校共19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成人高等学校871所。

  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4万人扩大到1999年的159.7万人,增加近52万人,增幅高达47.3%。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413.4万人和305.5万人,合计达到718.9万人,比1998年的623.1万人增长15.37%。1999年研究生和本专科在校生总数达到742.3万人,比上年增长15.44%,比1995年增长32%,与1990年相比,接近翻一番。

  学前教育:1999年,全国在园(班)幼儿2326.3万人,共有幼儿园18.1万所,幼儿班78.1万个。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幼儿园的比例分别是20.6%、23.2%和56.2%。据1998年估算,全国学前三年入园(班)率已经达到42%。

  继续教育:全国每年都有数亿名职工、农民和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开辟了人才成长的多样化途径。80%以上的乡镇和4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1999年,成人高中和成人中专的在校生分别为43.2万人和302.1万人。1999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从100.1万人扩大到115.8万人,增加15.7万人,增幅为15.7%。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已普遍在一些高校招生。

  留学教育: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底,我国已与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和合作关系。接受了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25万多人,向103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32万余名出国留学人员。其中国家公派5万多人,单位公派10万多人,自费出国留学近17万人。有11万多留学人员先后学成回国。政府还加强了对于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的管理与指导,促使社会中介活动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相关链接
现代教育重视民主的价值和因材施教的规律 (2000/09/20 13:00)
新闻分析:女子学校=素质教育+性别视角? (2000/09/19 09:43)
评论:打是亲骂是爱--中国的挫折式教育 (2000/09/18 12:37)
 新浪推荐
奥运专题:陶璐娜为中国射落首金
奥运专题:中美女足大战
新浪奥运有奖竞猜
星光无限俱乐部
新浪网推出奥运短信息手机点播服务
争议另类少年作家韩寒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