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教育专递> 羊城晚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广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http://edu.sina.com.cn 2000/10/18 15:49   羊城晚报

  广东省委省府作出意见,全文如下: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2000年10月10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广东建设成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步伐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实施“科教兴粤”战略,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校德育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改革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明确指导思想,实现教育强省目标。建设教育强省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不断创新,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规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相互沟通衔接、满足人民多种学习需要的全程教育体系,形式开放、协调、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现在的62%提高到70%以上,大中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999年的9.9%提高到16%,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共达到115万人左右。到2010年,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20%以上。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省素质教育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建成一两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一批学校跃居全国同类型学校前列。建立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办好大学科技园,在有我省特色和优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

  二、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体制。省政府负责全省教育的统筹管理、规划指导,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本地区教育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指导,扩大县级政府对辖区内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统筹管理权限。中小学教师的任用、辞退由县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完善以省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依法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积极发展教育产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创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与教育机构联合办学。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允许设立少量民办小学和初中,提供择校机会,但不得搞“一校两制”。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大力吸引国内外著名高等学校来粤合作办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进行办学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改革探索。

  继续推进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培养更多的农村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加强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普遍建立和实行劳动预备制度。

  2、调整优化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大力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城镇要扩大小学、初中的招生规模,控制班额,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重点学校和等级学校要扩大办学规模。调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比例,农村普通高中逐步向县城和经济、交通发达的中心镇集中。

  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由省统筹协调,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规划和优化整合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和扶持企业、行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优化高等学校结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工科,稳定提高理科、医科,调整提高人文社会学科,扶持农科。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可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或者职业技术学院。合理调整全省师范院校布局和层次结构。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以普通高等学校和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建立网络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

  建立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允许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学校的毕业生报考高一层次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可报考职业技术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

  3、推进课程教材改革。建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内的面向21世纪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扩大学校开设课程和选用教材的自主权。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开发课程,编写教材。进一步推行高等学校课程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逐步形成一批内容新、水平高、实用性强的精品教材。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各级政府要加强督促检查,坚决制止硬性摊派订购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教材及教学辅导资料。

  4、改革考试、招生和就业制度。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初中毕业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升学考试由地级以上市组织实施。高中毕业考试由地级以上市和省一级学校自行组织,省考试部门建立高中毕业考试题库。高等学校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全面推行学分制,试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未获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进入国家和省规定技术工种的岗位就业。全面实行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从2001年起,政府不再下达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就业计划,只对需要特殊人才的部门和地区提出人才保障政策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见。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5、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后勤保障社会化。实行“政府指导、因校制宜、区域联合、行业联办、稳步推进”的方针,把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单位、经营人员及其相应资源逐步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管理。鼓励社会专业服务公司组建跨学校的后勤服务企业。建立高等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的多元投资体制。有条件的其他各类学校也要逐步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

  6、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教育装备、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引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加快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省级现代远程教育网和省级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电视、广播等远程教育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推进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教育软件的开发应用,大力普及网络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创造条件建设校园网。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群,开展远程教育和网上教学。到2005年,教育科研网络要进入所有高等学校、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中以及部分初中、小学。

  7、改革高等学校科研体制。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产业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设立科研机构、实验基地,高等学校在企业建设实习基地。采取多种形式使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提高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扩大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数量和规模。鼓励高等学校发展高科技产业,高等学校的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要逐步转为企业法人。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科技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

  建立教学、科研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及首席科学家科研项目负责制和访问学者制度。健全科技活动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管理。

  三、强化管理,建设适应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05年,小学专任教师50%左右达到大专学历;初中专任教师5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基本达到本科学历;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80%左右达到研究生学历。继续实施培养跨世纪教育人才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和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有计划地从国内外引进拔尖人才。

  2、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倡导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聘任、晋升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年度专业培训进修制度和学术休假制度。进一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把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各级政府和学校要为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提供经费保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的竞争激励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合同聘任制。省有关部门要制定新的教育人员编制标准,依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建立优质高聘、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跨校兼课,促进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交流。建立按岗(任务)定级定薪的分配制度。对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教师给以重奖。

  四、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

  1、切实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以及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1年到2005年,连续五年每年提高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1—2个百分点。各市、县政府也要结合实际,提高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的超收部分,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省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2、做好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工作。城市教育费附加由税务部门统一依法征收,纳入预算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由乡(镇)征、县管、乡(镇)用,确保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具体征收办法由县级政府确定。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地区,要保证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总量不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经县级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无偿性的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改造及修缮危房、新建校舍,必须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3、逐步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非义务教育缴费上学制度,逐步提高个人教育成本分担比例,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学前教育可按学生人均成本收费;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项目和标准由省制定;高中阶段的收费项目由省制定,标准由地级以上市制定,各级各类等级学校的收费标准可由县(市)依法制定。适度提高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但政府开办的高等学校收费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经批准可按学生人均成本收费。积极推行教育贷款、学资贷款、留学贷款,以及教育储蓄、教育保险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助学贷款制度,完善奖学金制度。省财政继续安排资助特困生资金,并对国家助学贷款给予适当贴息,市、县财政和高等学校也要给予资助。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开展勤工俭学,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学费减免政策,建立以“贷、奖、助、补、减”等为主体的助学政策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终止学业。

  4、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所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杂费和捐资助学费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财政部门应及时足额返还,全部用于学校的事业发展,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挪用,不得扣减各种风险金或保证金,不得抵顶财政预算内拨款,违者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对教育专项资金、教育费附加等各类教育经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强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内部财务管理,加强对各项经费支出的审计。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关系,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5、制定支持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并按国家规定标准配置学校用地,对新建扩建学校,应无偿提供办学用地,免收有关地方性规费。允许将关闭、破产企业的厂房和土地用于办学校。房地产开发小区必须配套新建的学校,由开发商负责按国家规定标准建设,建好后无偿移交教育部门管理。继续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可通过政府财政贴息的办法,鼓励高等学校贷款改善教学设施。

  五、加强领导,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1、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知识产业,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发展重点,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和健全党政领导抓教育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都要联系一所学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教育工作问题,及时解决素质教育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高等学校的班子建设。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重点抓好高等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班子的一把手,优化班子结构。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建立校、系、室三级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民办学校的党组织。做好在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全面提高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

  3、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强化教育行政管理。加强教育法制机构和教育执法队伍建设,加快教育立法步伐,完善地方教育法规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法人地位。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定期组织教育执法检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社会办学行为,健全办学审批制度,加强收费管理,严明考试纪律,严格对各类学历证书的管理。加强教育督导,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建立对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学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通报制度。

  4、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为教师办实事,依法保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省财政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各县财政要设立“教师工资专户”,委托银行按时统发教师工资。

  5、努力营造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省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关心、支持教育工作,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氛围,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责、师以爱教为荣的良好局面。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广播电影电视和新闻文化出版部门要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展览馆、博物馆、科学馆等要在节假日向青少年免费开放;社区要努力创造安全、文明的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朱总理访问日韩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专题:亚洲杯足球赛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9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