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教育专递> 中国青年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中学历史课教材错误“百”出引发争议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5 09:42   中国青年报

  近日,由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披露人教社版本的历史教材有数百处错误,中学生历史课教材出错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

  除了无可争议的硬伤,北京有一位张赋平老师认为:“一些学术性的争议被认定为‘错误’也难避免”;再就是“近年来历史观波动较大也是引发争议的焦点,教材编写大多以普及性的大众认可的历史观念为主,观念较为保守,这也势必被新观念引证为‘错误’”;与此相关,历史教材更动过频,“也势必导致不严谨,同时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庞大,而教材容量小,导致教材过于简练,损害了历史事实。”(见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这位老师很有见识。但是,他的结论却是“并不认为这会严重影响到教学”。他说,“在实际学习中,中学生还很少能够深入到发现错误的程度。”

  这话就颇耐人寻味了。

  我想,什么是“严重影响到教学”呢?而什么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呢?

  我想到的是:学生、课本、实际发生的学术研究和人类认识,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

  教科书是为了传授知识的;而学术研究、人类认识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则是对确定知识的不断修正乃至颠覆。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静止了的东西,已经作为论争双方的基础的、常识的东西(一般被看作“学术成果”)才可能落到教科书中去。无奈“成果”经常要受到怀疑,学术不断地翻腾,中学教科书又怎么能够不翻腾呢?

  我二十多年前走进大学历史系的时候,看了好些历史学论争集,其中最热闹的就是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奴隶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封建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等等),不知多少学者在这个战场上消耗了多少精力。现在听说学术界认为“分期问题”根本就是一个“假问题”,因为完全是拿欧洲历史的社会形态概念来硬套中国。而隐于背后的,就是认定世界各地有着完全相同的历史演进形态这样一种历史观。这虽有特定时代的背景,但学术争议、学术观念和范式的更易,毕竟是认识的常态。

  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愿意给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观,历史观又是怎样影响了我们确认的“历史”的呢?似乎只有干脆回避这些问题,只有把学术认识过程彻底“简化”为确定知识(那怕是“落后”的知识),历史课才能是一门可以平静地讲授下来的课。怪不得那位老师认为那些“错误”“对教学影响不大”,因为“在实际学习中,中学生还很少能够深入到发现错误的程度”;因为,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至今还只是在“硬灌”。所以,只要能这么讲下去,没有学生站起来对课本提出质疑,让老师讲不下去,中学历史教学就不能说是被“严重影响”了的。

  对中学课本“错误”的关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并不仅限于历史课本。从一定意义上说,此次历史课本错误的风波,是变化中的和有争议的学术和社会向“不变”的和“无争议”的中学历史教学的“发难”。历史教学如果不能引入变化和争议的观念,就只能处于这种尴尬境地。除了那些无“争议”的校对、印刷错误的硬伤之外,历史课本,什么算错呢?我看,那种把教学和教科书定于静态和“一尊”、从而永远使它们处于不是保守就是被动地位的观念就是错。

  不断地、制度化地发现课本的“错误”,就是建立一个由社会和学术前沿通向中学课堂的道路。社会有权利关注孩子们从课本接受了什么;孩子也有权利知道他们从课本上所学的与社会正在“争议”的学问之间有多大距离。这也许会动摇“师道尊严”或“课本尊严”,但一点也不会动摇知识的尊严,因为,知识和知识的“尊严”,本来就是在不断争议中获得的。




 相关链接
人教社承认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有“硬伤” (2000/10/23 15:04)
访质疑中学历史教材第一人黄安年教授 (2000/10/23 05:04)
出版社称“历史教材有六七百处错”是恶意炒作 (2000/10/21 03:41)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亚洲杯足球赛专题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9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