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教育专递> 中国青年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发展,如何发展?--中国民办高校考察报告(中)

http://edu.sina.com.cn 2000/11/11 04:31   中国青年报

  1240所学校,118万名在校生,2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民办高校已构成了一块庞大的教育资源。即便如此,这批处于边缘地带的“草根大学”,其生存空间仍比较狭窄。

  一、“草根”之忧

  1、这个冬天有点冷

  来自辽宁盘锦的李莉同学是今年高考的落榜生,348分的成绩使她感到“情绪很低落”。

  每年高考都有大量的落榜生,如果他们不愿放弃上大学,一般可以选择复读一年再考,也可以选择上民办大学。

  但今年对于像李莉这样的学生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名牌高校向落榜生敞开了大门,他们可以在名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完成学业。

  最后,李莉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名牌大学的这一举动很是火爆。

  这就苦了同样以高考落榜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民办高校。

  据统计,今年北京地区参加高考的5.6万名考生有70%以上被公办大学录取。这意味着落榜考生只有1万多人。

  没有生源就没有经费。没有经费,学校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北京生源的大幅度递减,迫使北京地区的民办高校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外地。早在今年5月份,就有学校开始在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地进行宣传,实行“三退一”政策,即你推荐三个学生来校读书,可以免去其中一位的学费,但效果并不理想。

  谈起今年的招生情况,某民办学校校长显得无可奈何:“我们今年是能招一个算一个。”而一所在北京曾经辉煌过的民办高校,则干脆把某些长线专业砍掉后增加了计算机、外语等社会需求量大的资格考试培训项目,以吸引希望在职培训的社会人士。

  张秉真(中华研修大学副校长):“公办高校扩招,影响太大了。最可怕的是他们的培训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把很多落榜生都抢去了。这是不公平竞争。”

  这个冬天令许多民办高校的负责人感到了寒冷。

  面对民办高校面临的生源困境,有教育专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逐步转化,优胜劣汰已成为必然趋势。民办高校只有改善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提高整体办学吸引力,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2、燕大“伤心事”

  “在别人屋檐下起步”的燕京华侨大学曾经是一所四无学校:无国拨资金、无国家编制、无校舍、无国家认可的学历。

  就是这样一所学校,靠几万元贷款开始办学创业。15年来,燕大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2063名,其中出国深造448人,其余80%在涉外单位任职。

  “伤心”的是,15年了,燕大还是不具有学历教育的招生资格。说到资格,燕大校长吴吟韶一脸无奈:“是校舍条件不够格拖了我们的后腿。”

  1993年,燕京华侨大学曾被上报到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委会对该校的教学成果表示满意,但同时认为该校校舍设施差,不具备认定资格,最终将其排除在外。1994年,燕京华侨大学再次申报,但仍因“校舍不够条件”而落选。

  从此,“伤了心”的燕大不再热衷于获取学历招生资格。吴吟韶说:“通过参加学历文凭考试,我们的学生照样可拿到国家承认的文凭。”

  有鉴于此,后来的民办院校纷纷开拓各种筹资渠道,硬着头皮盖起了自己的校舍。随着“教育产业”逐渐深入人心,揣着钱找教育部门的企业家也并不少见,尽管在多数情况下,学校只是他们心目中的一种投资工具。

  据统计,目前全国1240所民办高校,大多数属于非学历的教育机构,学生要通过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才能取得国家承认的文凭。其中经审定批准具有颁发大专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全国仅37所。

  究其原因,主要是办大学投资很大,校园、师资、设备、图书等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办学质量又为社会所认可,需要时间。很多民办高校都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借用现有公办院校的资源才得以维持。

  不过,令吴吟韶感到欣慰的是,燕大无校舍的局面即将成为历史。在北京市政府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燕大已征得建校用地132亩,拟建校舍8万平方米,第一期综合教学楼37000平方米已经竣工。

  3、65岁一道杠

  成立于1983年的培黎大学,到目前仍然在四处打游击。学校在北京市海淀区布有五六个教学点,或是已停工的工厂,或是干休所,还有的是在空地上盖的临时性建筑。租房占去了学校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所“无立锥之地”的大学,成立以来已经走出了一万多名毕业生。1999年该校通过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的学生有200多名,居北京市民办高校之首。

  像培黎大学这样“老牌”的民办高校,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始投入,完全靠学费等流动资金滚动发展。这里面有一个弊病,就是永远形不成有效积累,“一年就剩一二百万元,校舍、师资队伍都无从建立。”

  目前培黎的老师都是从邻近的公立高校聘来的,多数是退休职工。“我们的教师聘任年龄严格控制在65岁以下,在职教师不得超过70岁。”

  只有这一道杠,还在培黎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从资金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民办高校都带有组装的痕迹,这种先天不足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从80年代起,许多企业和个人与民办学校建立了挂靠关系,以分教学点的方式介入民办高校。这种做法不仅绕过了“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有关规定,转移经费乃至卷款而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蛋糕做大之后

  4、连环套

  按照现行的教育法规,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民办教育的投资者只允许在学校停办时还本付息。

  这就使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民办高校的发展,落入了一个改革惯有的连环套中: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吸引社会资金就很困难;而以营利为目的又不是办教育的初衷,而且很容易形成学校财务管理的混乱。

  一位西安民办高校的董事长专程到郑州,只为了向黄河科技大学校长胡大白请教一个问题:“你说我这学校的教学楼是建还是不建?建吧,建起来了我又带不走;不建吧,老让几千名学生到处打游击。”

  这位董事长就等胡大白的一句话。胡大白不语。她带着他在校园里转了三圈,然后说:“你要真是把办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话,教学楼就该建;否则,你就看着办吧。”回到西安,这位董事长就甩开膀子干起来了。

  他就是西安外事学院的董事长黄藤。

  8年后的今天,未用国家一分钱,学院已拥有66.7公顷景色优美的校园、18万平方米的建筑,固定资产两亿多元,在校学生达1.3万余人。

  被人们称为“万里现象”的宁波万里教育集团从1993年创办以来,6年办起了8所学校。据集团董事长徐亚芬介绍,1998年11月,受浙江省教委之托,该集团对有着50年历史、一度举步维艰的原农技师专进行投资改制,将破旧的校园改造一新,并在宁波高教园区征地1000亩,一期已建成12万平方米的校舍。去年招生1530多名,今年招生3600余人(其中本科500名),并正向万人大学的目标迈进。

  在能否营利的问题上是政府管得有理还是民办学校避得有理?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规范与发展是永恒的两难。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一问题其实就集中在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下放上。

  5、婆媳论理

  婆:民办教育是公益事业之一,因此,民办学校不能营利,量出为入。否则,只顾营利或以营利为目的,就会背离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背离党的教育方针。

  媳:民办教育是准公益事业,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效益,因此,应当鼓励社会投入,允许合理回报。应当区别“不以营利为目的”与“允许合理经济回报”、投资办学与捐资办学等等不同概念。

  婆:教育是特殊产业,其特殊性表现在教育产业是一种以育人为产业内容的产业。民办学校毕竟与私营企业不同。

  媳:民办学校应当划分“非营利”和“营利”两类,前者按照公办学校待遇和收支公开原则办理,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而后者完全应用市场机制运作,依法纳税办学营利。

  婆:要研究各种不同政策选择下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问题,而不是从不许营利的极端马上走向放开限制的极端。

  媳:希望用法律的手段规范政府和民办学校的关系、投资回报机制、学校的组织形式等问题。政府应该为民办高校创造一个更为正面的环境,因为制度环境的不完善,构成了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迅速、准确地定位后,民办教育才有可能快速发展。

  争论仍在继续。

  也许,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值得警惕的是向政府要政策的惯性思维。无论如何,在一段时期内,民办高校的弱势地位仍将是一个现实。教育的长期性使人们看到,在中国诞生斯坦福(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之一)的土壤还远不具备。

  三、平等的权利

  公办与民办高校的“地位斗争”主要集中在理论上。采访中,我们感到,民办高校的呼吁其实很朴素,那就是生存权利。因为除了规模、资历与信誉等起点的不平等之外,民办高校的窘困仍然显而易见。

  6、一个病灶

  文凭的授予权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病灶。

  在公办高校,学生只要通过本校的考试即可拿到文凭,然而目前全国仅有37所民办高校拥有该项权利,而且只对计划内招收的学生(这个数字由政府主管部门控制)才能授予,其余的1000多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必须通过自学考试和文凭考试两种考试。

  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在了应试上。北京某所民办高校一学年只有3个学生拿到了文凭,这对它的生存当然构成了威胁。

  截至目前,黄河科技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惟一一所民办大学晋升本科的学校。

  谁能想到,占地570多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23个专业的黄河科技大学,是一位普通的女教师胡大白,没让国家投资一分钱,由30元起家,历经15个寒暑创办起来的。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是黄河科技大学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学校的教职工70%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电化教学设备堪称一流,毕业生总就业率达95%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民办高校不仅培育了自考市场,更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近年来,一向是北京民办高校招生大省的浙江生源锐减。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浙江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浙江省对民办高校及公立大学助学机构的录取通知书,在普通高校招生序列中作为第四批下发考生手中。而通过这些培训取得的结业证书,在其省内也做“认可”文凭对待。

  西安翻译学院每年的招生超过万人,这些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无论如何,很多民办高校“不花国家一分钱”,为社会培养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人才。因此,改革成本的重担不能完全落在民办高校稚嫩的肩膀上。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民办高校更需要尽可能公平甚至积极的政策环境。

  7、校名变奏曲

  “民办高校”,与改革之初的个体户、非公经济一样是一个笼统而方便的称呼,比较严肃的提法叫做“社会力量办学”。这种社会力量既包括私企、个人也包括国企、中外合资企业,总之是财政外投资教育的诸种力量。

  尽管宪法规定,很多社会组织都拥有办学权,但作为一支教育新军,民办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自身定位本身都缺乏足够的清晰度,庞大的民办高校队伍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

  有一件事最近令西安外事学院的领导们头疼。

  西安外事学院的前身是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校名里的“服务”、“培训”等字眼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麻烦。经过努力,他们终于获得了一个新校名———西安外事学院。可是最近,有关部门又规定,必须在新校名上增加“职业技术”4个字,以区别于公办高校。

  还有浙江树人大学,其校名的确定也是几经曲折。先是想沿用杭州的古地名“武林”为校名,但“武林”两字容易被误认为是武术学校。后来考虑到民办大学立足于改革的探索,实验性强,拟用校名“浙江实验大学”,但有领导认为,实验大学的名称太大,一所小小的民办大学完成不了这个实验的任务。

  创办者们绞尽脑汁,先后拟出了10多个名称,如社会大学、钱塘大学、富春大学、树人大学、民立大学、联合大学等等,由董事会组成人员以举手形式表决。结果“树人”名称得票最多,并沿用至今。

  有关人士特别是一些敏感的民办高校负责人指出,在学校名称上的诸多限制,仅仅是民办高校被另眼相待的一个小小的例子。现在民办高校在产业政策、办学环境等方面受到了不少制约和不公平待遇,长此以往,将十分不利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8、火车票风波

  今年暑假期间,铁路部门对学生持学生证可以买半价火车票的“正规院校”范围作出新界定。铁路部门也要讲经济效益,半价车票范围扩大,自然会影响效益,民办学校的学生却“有一种被另眼相看的感觉”。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还有不少苦衷。比如说《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里明确规定,各地方要无偿划拨土地或给予相关优惠,然而政策落到实处的却比较少。对于作为公益事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民办高校也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

  据说今年北京市税务部门就曾打算按一般性营业单位向民办高校收税,双方目前仍然处于对峙状态。而在学生收费问题上,物价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也往往各执一辞。一遇到民办高校,制度衔接总显得很缺乏。

  《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中有“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一些民办高校的领导希望,在实际贯彻中,不要变成“鼓励和支持少见,引导和管理常来”。

  当然,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公办高校也处在转型期间,一些传统的特权正逐渐走向消亡,这并不是民办高校的争取方向。否则,民办高校将不过是对公办高校的简单克隆,无助于教育体制的改革。

  四、呼唤《民办教育法》

  9、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从北京到西安,从西安到郑州、杭州、南昌,接受我们采访的所有民办高校的负责人以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地都谈到了民办教育的立法问题。

  章荣达(江西大宇专修学院执行董事长):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已经不能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出法律解释。因此,希望国家尽快制定《民办教育法》,以完善的法律法规确保民办学校的合法地位和权益,确保政府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支持其自主办学。

  胡大白(黄河科技大学校长):这个法既应该规范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办学行为,又要规范与之发生联系的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既规定民办学校举办者和管理者的权利,又规范二者的义务。

  周延海(西安外事学院名誉院长):如果民办教育立法问题不解决,民办教育实际难以发展。一些群众对民办教育抱有不信任、看不起甚至歧视的态度,除了民办教育本身的问题外,也与国家缺乏对其法律地位和权益的肯定有密切关系。

  夏越炯(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现有的民办教育在办学条件、教育设施配备、教育质量保证和学生费用收取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这就更需要明确立法进行规范,保证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

  10、立个什么法

  声声呼唤,殷殷企盼,民办教育界希望《民办教育法》中有这样一条内容:给民办学校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他们希望———

  制定有关政策时务必针对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民办学校,允许学校根据成本开支收取学费。

  有计划地帮助一些有一定基础和社会影响的民办学校解决校舍用地,也可划拨停办的公立学校和工厂厂房给民办学校使用。对于租用公立学校或国有单位的房子做教室的,限制租金额并签订长期合同。

  给民办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允许他们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主经营。

  允许他们跨地区招生,妥善解决学籍和户籍之间的矛盾。

  允许他们自设专业、自编自选教材。

  对民办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也应该提供贷款,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对于民办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该有政策保障他们享受与公办学校一样的待遇。

  ……

  据悉,《民办教育法》已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讨论议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通过实践求真知,民办教育必将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更加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也会在落实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报记者张双武刘万永)




 相关链接
长篇连载:中国民办高校考察报告(上) (2000/11/09 06:08)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第三届珠海航展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