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教育专递>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别说我们不普通:回访首批科大少年班学子

http://edu.sina.com.cn 2000/11/19 07:14   北京青年报

  1977年7月,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写信给国务院负责同志,推荐智力超常的13岁少年宁铂。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也收到许多热情洋溢的推荐少年人才的信件。当时,全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教育要发展、国家要人才的局面。于是,1978年3月,科大少年班应运而生,21名13、14岁的智慧过人的中小学生被破格录取,他们最大的15岁,最小的11岁。

  一时间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关于少年大学生的报道连篇累牍,甚至不少记者前往科大围追堵截,在外界超乎寻常的关注下,有些学生经受不住压力成绩下滑,精神紧张,以至于舆论开始质疑少年班,甚至发出取消少年班的呼吁。

  尤其是少年班第一位学生宁铂和年龄最小的谢彦波等的生活经历,使少年班的成效受到了怀疑。而且“少年班”成立至今并没有培养出令世界为之瞩目的人物,更不用说如当初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尖端科学家的“炮制中心”了。这也是舆论界对“少年班”持异议的重要依据之一。

  1998年,中国科技大学校庆时少年班也度过20周岁,关于少年班的追踪报道又开始重新见诸于报端。

  总有一些事情我们无法忘记,总有一些人我们长久牵挂。那些曾经因为自身遭际而改变了部分历史的人,那些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名动一时的人,那些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湮灭的人,有谁仍在你的记忆里挥之不去?有谁仍让你关心着他的行踪?请把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告诉我们,请把你知道的线索告诉我们,请给“新闻人物”点题。

  少年班的纷争一直以来就是硝烟不止,一方说少年班卓有成效,一方说少年班应该取消,乃至采访科大少年班都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无论是当年的学子还是老师都谨慎地尽可能回绝掉采访甚至谈话的要求。但无论如何此次重提少年班并非想卷入任何一方的辩论之中,只是希望通过走近这些当年的少年学子今天的科大学者,看看他们如何异于常人,又如何走过离开少年班的二十年。

  周逸峰在少年班时几乎没有太被媒体关注,在老师与少年班的同学眼里,他毕业后的经历是少年班极具代表色彩的一例。

  -大学博导

  坦言自己普通

  采访周逸峰也是几经周折,最初的爽快答应,而后是犹豫反复,再后来就是和学校宣传部联系。与他的少年班同学一样,在采访之前周逸峰一定要弄清楚记者的采访动机,可是一旦记者得到许可,周逸峰还是显得相当配合。

  周逸峰邀请记者来到他的新家,空调和沙发都是刚刚送到的。这套复式结构的新家面积达到140平方米,此前住了7年的宿舍是44平方米,周逸峰说那依然是同龄人中最好的房子。周逸峰带我们参观了新家的每一间房间。几乎从我们见面开始,周逸峰就在重申一个立场:我是普通人。甚至在带我们参观时也一直不忘提醒我们这点,他告诉我们自己的彩电是索尼的、空调是海信的、沙发是真皮的,而且几乎所有的家具家电都是自己挑选的,装修也几乎是自己一手操办。周逸峰是这栋楼里最早搬进的住户,同时也是这片博导楼最年轻的两个住户之一。

  周逸峰对自己的新家相当满意,尤其对其中的很多细节,因为大部分是他自己参与设计的,例如阳台的折叠门,据说这种门和周逸峰老家泰州的老式门有几分相似。自己设计的家庭程控电话以及能调节明暗的灯具开关周逸峰也非常得意,他不断地为我们论证这些小设计是如何科学如何实用。在参观完他的新家后,周逸峰归结:“你看我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我家的装修很大众化,我也要和施工队打交道,也要自己去挑选很多东西,我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特地告诉我们当晚合肥生活频道的时尚家居栏目会播映他家的装修。

  -少年神童走过灰色中学时代

  周逸峰说自己还擅长做家务,比如买菜。在周末他会将一周的菜买回家,在谈到菜价时,周逸峰出乎意料的说每次看到价格很便宜时,他都会很担心,因为这样农民的生活就难了。周逸峰从小在农村长大,看到农民卖菜他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和哥哥去卖菜的经历,那个时候一天只能挣几角钱。周逸峰的记忆力惊人,从小到大事无巨细他都能记住一二,学校同事称他是超大号存储器。在农村的那段日子他至今记忆犹新,小学四年级时,周逸峰由于生病休学从扬州转到父母下放的淮阴。重新上学时,奶奶的意见是重读四年级,父亲认为可以直接上五年级,哥哥则觉得连五年级都没有必要上,以弟弟的聪明可以读初中。当年参加升中学考试时,周逸峰还是像以前一样拿到满分。对于自己的学业,周逸峰非常自信,他毫不避讳地承认比他大三岁的哥哥当时是抄自己的。

  上初中以后,全区的一次数学竞赛中周逸峰开始在全县声名远扬,那次竞赛他的成绩遥遥领先,比第二名高出几十分。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告诉他成绩再好也没有用,交白卷照样上大学,成绩好也照样当农民。周逸峰记得那时候流行的叫法是“读书无用论”。虽然和大多数学生一样课外周逸峰没有看过一小时书,他的成绩还是无人可比,据他说当时的教材内容很浅,而陪同前来的学校同事马上补充其实教材还是挺难的。

  在淮阴的4年时间,周逸峰的口吃越来越严重,几乎到了无法说话的地步。在学校他比同学要平均小4岁,老师又非常喜欢他,年龄大的同学经常把他找来训话,在劳动时也故意找茬。在回忆童年时,周逸峰一直形容在扬州的日子非常幸福,虽然略有口吃但是非常开朗。但是在新的环境下,父母的期望非常高,在学校又经常受欺。而好强的周逸峰对于自己的缺陷非常恼火,以至于那段时间是周逸峰记忆里的黑色时光,直到进入少年班一切才开始改善。

  -考进少年班压力重重

  1978年在少年班惟一一次专门命题的招生考试中周逸峰以数学100的高分被科大少年班录取。早在第一期少年班招生时,周逸峰的父亲曾经给学校写信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聪明,但由于当时是试点班,没有扩大规模招生,周逸峰才没有被录取。而当第二届招生时,周逸峰已高中毕业,在参加少年班考试之前,他已经通过高考被科大录取,周逸峰自己也曾假设没有进少年班,惟一的变化就是不会选择生物学,而会选择当时最热门的数学、物理。

  自从儿子进入少年班后,原来不敢寄予厚望的父亲母亲开始重新设想对周逸峰的期望。在周逸峰刚进校时,他父亲就写信要求每门考试必须在96分以上。一个月以后父亲又寄来一封信:“我应该向上次写给你的信道歉,我对你的要求太低,你应该每门考试在98分以上。”直到现在家人对周逸峰的期望也依然很高,他的大哥就在前不久还打来电话勉励弟弟争取早日获诺贝尔奖,早日成为院士。周逸峰自己也哭笑不得,“诺贝尔哪有那么容易拿,院士又哪有这么容易当”。期望值过高不仅发生在周逸峰身上,当时整个少年班都面临这种局面。而少年班的少年大学生们也是雄心勃勃,男生要做爱因斯坦,女生要做居里妇人。周逸峰说当时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抱着这种想法,自己就是三分之一的一份子。

  如今回头看来,周逸峰觉得这是一种误解,成果应该是积累出来的,现在少年班的学生还没有一个超过40岁,而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与当时的年少好胜不同的是,周逸峰觉得少年班与普通班素质相差不大,对少年班赋予如此之高的期望是一种不公平,而且与普通班相比,少年班学生毕业后的平均水平并不差。

  -我像段誉外向才是真本性

  与其他同学相比,由于口吃的缺陷,周逸峰在学校是被媒体关注较少的学生,而在当时,被采访被接见无疑是一种荣耀,没有人想到报道到最后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记忆力过人的周逸峰曾经为了检验自己的记忆力自己一个人回忆从9岁开始过的每一个元旦。到少年班的元旦,他说自己做了一件傻事,为了和寝室的同学打赌,他在班上的联谊会上连续唱了五首歌。在给我们叙述的时候,周逸峰几乎脱口而出这五首歌,直到今天班上的同学都不理解歌声并不算动人的周逸峰当时怎么会做这种举动。也许是为了证明少年班的学生兴趣广泛,周逸峰为我们列举了自己的兴趣:篮球、排球、网球、台球、保龄球、围棋、桥牌、乒乓球,还有最出乎人意料的交谊舞。周逸峰说自己在读研究生时是学校出了名的舞棍,前段时间学校的青年教工舞会据说还是他主持的。周逸峰说自己的性格恢复到小学时的外向,而外向其实才是他的本性。

  周逸峰在和记者闲谈时还表现出对文学的爱好,他不断想和记者交流对于西方文学的想法,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接受。但是对于古典文学,周逸峰还显得颇有研究,他的惊人记忆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让记者考他水浒中的108将,但凡说出一个人名,他就能说出他的号和排名,反之依然。他的另一项本领是能够将红楼梦里的人物套用在他认识的女性身上。而后又谈起武侠小说,他说自己最喜欢《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他觉得自己像段誉,痴痴的但总是不吃亏。记者提出异议觉得他像其中的虚竹,他觉得也有道理,但还是希望自己成为段誉。

  -心高气傲走过不少弯路

  周逸峰在少年班一年的基础课后非常明智地选择进入生物系学习,当时他的同学大部分选择了数学和物理系,他希望用自己的强项数学和物理与别人竞争。现在对于当初的决定,周逸峰还是颇为得意,尽管当时他的数学在班上非常出众,是惟一一个两次期末考试数学拿双百的学生。一直名列前茅的周逸峰在到普通班上课时,一度落到中上水平,直到真正开始用功的第三年。那段下滑的日子周逸峰回忆起来仍然觉得很受打击。

  对于和普通班一起上课的日子,周逸峰觉得很后悔,“我当时只看到普通班学生的缺点,其实他们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少年班许多同学一样,当时周逸峰有着某种优越感,觉得普通班学生反应不如自己。说及这个话题,一旁的同事加注道,“其实不仅是少年班这样,一般大学生都有这个毛病”。在少年班的环境里,即使有一些缺点,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是不容易发现的,周逸峰也承认自己因为这个优越感也走了不少弯路,“从小就进了科大,几乎没有怎么和外界接触,社会经验非常缺乏,要是和年龄大一些的人在一起,也许就会好一些。”但是在科大,只要别人一旦知道他是少年班的,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原谅了,在这一点上,不少从少年班毕业的学生似乎都有同感。

  -绝不打工少年班意味着监督

  除此之外,周逸峰觉得少年班没有带给他更多的负面影响。1989年周逸峰因为研究生期间表现出色,被选派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导师在寄给美国方面的材料中没有提及周逸峰口吃的缺陷,而当时周逸峰的口吃仍相当严重。在与美国导师初次见面的时候,周逸峰几乎没有开口说话,这使得美国导师相当不满。但是周逸峰以自己出众的实验水平改变了导师的看法,美方导师称他为“所知道的最好的博士研究生”,为了获得这个评语,周逸峰几乎累倒在实验室里。

  在美国的一年时间里,周逸峰没有打过一天工,即使他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宽裕。周逸峰至今说起来也仍觉得是一种荣耀,因为自己来自少年班所以不能去,在三次去美国的经历中,周逸峰宁愿省钱也不愿到外面打工。他也承认这是少年班优越感的“后遗症”。周逸峰说这种优越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少年班的名字实际上就是一种监督。

  -回国任教我对少年班有感情

  1990年,在美国做完研究的周逸峰决定回国,原因非常简单,“我从小进的科大,对科大有感情,研究做完了也应该回来”。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留学回国的寥寥可数,包括周逸峰的家人也觉得难以理解,国内条件那么差为什么还要回国。周逸峰自己其实非常留恋美国的实验室,但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回国。为此科大的校领导专门开会研究周逸峰的住房问题,并为他解决一套20多平方米的小屋。回国之后周逸峰最怕的就是别人问他为什么回国,他觉得没有什么难以理解,出国是为了回来做研究,甚至连美国人也是这样认为。

  在科大完成博士论文后,周逸峰一度急于早出成绩,连续工作70个小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以至于患有神经紧张,医生不得不勒令他不能继续这样工作,否则生命都成问题。与记者熟了之后,他还建议记者年轻时不用太性急,健康才是本钱,“如今回想,早一年当教授,晚一年当教授又有什么区别。”周逸峰现在的工作方式是劳逸结合,同事笑称与他的名字有关,他的实验室气氛也相当轻松,在他的博士生里不少人比他的年纪还大,互相也不觉尴尬,也不以师生相称。

  -万里长跑我才跑完前几圈

  现在周逸峰每次回老家都像是一次荣归故里,县长、书记纷纷接见,当地记者蜂拥而至,虽然也不至于尴尬,但周逸峰觉得自己还是不太会说话。县里总是让他提一些发展大计,而每次他的话总不能让大家满意,他觉得自己在为人处事上也改变不少,有的时候好像还是不够。但是那天记者要为周逸峰拍照,他却一直道歉自己穿的是便装。

  在一次聊天时,而立之年的周逸峰袒露自己的忧虑。他觉得自己以后的进步将会越来越小,对于成就他有一个万米赛跑的比喻,自己在第一圈的时候就开始冲刺,虽然跑在了前面,但是接下来的几圈肯定要放慢速度,而后面的人因为稳步向前总有一天能跑到前面。

  在回国后的几年里,周逸峰不断地有成果、论文获奖,工资每年成倍上涨,不管是物质、荣誉还是成果,周逸峰觉得自己已经得到这个年纪该得到和不该得到的,特别是物质方面远远超出自己的期望。对于已经是博士生导师、正教授职称的他而言,再往前会是什么已经没有太多悬念,他觉得还是原来充满未知的时光比较好,而这可能是少年得志的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学术方面,周逸峰估计还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有较大的突破,而且99%的人做的研究最后可能都不会在历史上写下一笔。记者问他如果自己也是99%之一怎么办,周逸峰有一些无奈又有一些坦然:“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我只会做研究。”

  -文/本报记者钟鹭

  -少年班的现状:

  自1978年中科大成立第一届“少年班”,至今已招收了24届894名少年大学生,在已毕业的676名学生中,有74%的学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另有三分之一拿到博士学位。尤其是从1981—1987年,考取中美合招赴美研究生(CVSPEA)共45人,其中夺得全国总分前5名的有7人。80级少年班学生28人,全部考取了国内外的研究生。在毕业的前十届学生中,有38%的同学提前1-2年考取研究生,最高的一届达到100%,有的三年学完五年大学全部课程,有的五年获得两个学士学位。

  -部分少年班毕业生资料:

  宁铂:1978年第一期少年班学生,从科大少年班毕业后,未考研究生,被留校任教,教研究生班数学课。由于他教学有方,年仅19岁就评上了讲师职称,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学讲师之一。目前在科大物理系任教,副教授。

  谢彦波:少年班最年轻的大学生,1978年第一期少年班学生,后转入第二期。于1982年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录取为研究生,时年仅15岁,是我国最年轻的研究生。他报考的专业是引力物理与天体物理专业。现为科大物理系副教授。

  张亚勤: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第二期,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四大研究中心之一的Sarnoff公司多媒体实验室总监,31岁成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FellowofIEEE)。1999年回国,加盟微软,出任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谢:14岁进少年班,第二期少年班学生,15岁由国家派往瑞典留学,先后就读于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和利彻平大学。1987年,年仅23岁的他获利彻平大学工学博士的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1991年荣获“李光耀顶尖科研奖”,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蒋继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89届毕业生。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深圳。在电子公司工作一段后,他又去一家杂志社做过编辑,而后又到深圳最早的一家上市公司董事会任职。1992年房地产热,他又一头扎入房地产行业。1997年注册了资金1000万元的一个公司。之后在朋友的支持下创办了“网大”,1999年掀起“199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之争。与黄沁、刘民并称为“网大三剑客”。

  黄沁:1984年入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大型计算机的并行算法。取得硕士学位后,他选择了华尔街上的培基证券公司。不久他由一名高级技术人员,转行做了证券交易的直接操作者。24岁时成为该证券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现在也是网大重要的合伙人之一。

  刘民:1970年出生于江西,1989年在中国科大少年班完成五年学业后,赴美留学。在美国读完博士,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成为当时香港最年轻的助理教授。1999年入伙“网大”,并出任董事。

  陈晓薇:少年班第七期学生,在美国获得生物学博士以后,于1997年回国,曾任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Sundaytopic节目主持人,目前已离开中央电视台。

  -周逸峰

  1963年12月生于江苏扬州,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9月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期少年班,1982年7月获中国科大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硕士学位;1989年1月至1990年8月为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解剖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于1991年4月获上海生理所博士学位;1994年1月至1994年8月为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访问副教授;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在美国布兰迪斯大学以访问科学家身份从事合作科研。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视觉神经生物学及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1992年被遴选为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重点跟踪资助对象,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关链接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继续招生 (2000/06/16 11:02)
少年班的招生形式是怎样的? (2000/05/22 19:14)
少年班的招生对象是什么? (2000/05/22 19:12)
少年班的毛头小子敢给高校排名次 (2000/03/22 20:03)
政协委员:呼吁废止“少年班” (2000/03/15 04:47)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美国总统大选
抗美援朝战争纪念征文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新浪聊天室全新改版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