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教育专递> 南方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长篇:私立学校里的穷学生

http://edu.sina.com.cn 2000/11/27 14:06   南方网

  一个做生意的亲戚向银行贷了5000元,转借给小白,这笔钱让他应付了第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第二学期家里卖掉了耕牛,又东拼西凑才算勉强对付过去;现在是第三学期,小白一个叔伯姑姑的女儿刚定亲,对方给了2000元礼金,这2000元让小白原封不动地带到学校来,可交学费还是不够……

  奋斗,在“独木桥”下

  常言道: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独木桥”意味着艰难坷坎的道路。然而,在考大学这件事情上,情形似乎反了过来。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上了“独木桥”,接下来的人生路倒成了“阳关道”;而对大多数挤不上“独木桥”的人来说,又该何处寻觅人生的“阳关道”呢?

  曾几何时,人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接着又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到如今,人们发现“有个好爸爸”也不济事了,说到底还得有一技傍身。国立大专院校的门槛这么高,被挡在门外的人也千方百计寻找着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于是各种各样私立的职业培训学校、技工学校、专修学校应运而生,遍地开花。

  位于广州增城市郊的广东华立科技专修学院就是一所私立学校。与一般想像的不同,就读私立学校的并不都是富家子。在华立,有许多没有挤上“独木桥”的学生,有的来自地地道道的农村,有的来自小县城,有的来自父母双亡的家庭。他们的家境并不宽裕,有的甚至一贫如洗,但为了读书却支付着昂贵的学费。穷而弥坚,不坠其青云之志。尽管和那些大款同学相比,他们的衣着如此地寒酸,他们的伙食仅足以糊口而已,但他们却以自己的刻苦耐劳、勤奋上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他们不再需要为高考而拼搏,可在这里他们拼得更苦,搏得更累,因为他们笃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姐弟俩的故事:读书以前是苦,现在是充实

  20岁的郭春映和19岁的申志铭是表姐弟,同时就读华立,姐姐读服装设计,二年级;弟弟学计算机,一年级。姐弟俩都对高考心有余悸,却异口同声地说:“读书,以前是苦,现在是充实。”

  小郭来自清远,小申来自韶关,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姐弟俩都在高考中失手,都离分数线差那么几分。升入国立大专院校的路堵死后,他们面临同样的困境:复读太辛苦,找工作又太难,年龄小又没有一技之长,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呢?

  小郭进华立时郑重地向父母保证:“三年之后,我一定学到真本事回来见你们。”一年后,她力主表弟也到华立读书,为此甚至劝说表弟放弃到某国立大专读书的机会。她用一句话说服了表弟一家,她说:“将来出去工作,别人刚开始可能会在意你读的是什么学校,可干起活来,别人只会在意你干得怎么样,而干脆忘了你是从哪里毕业的。”

  小郭认为,选择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她最初出于兴趣选择了服装设计,入校后发现同学中有几个居然是开服装厂的老板,觉得这个行当大有市场,学习起来就更带劲了。小郭自言上专业课时最认真,为了画好一张设计图常常在台灯下画到深夜2、3点钟。她自己也觉得奇怪,高中开通宵学习觉得很累很苦,现在一样是开通宵学习,却浑身是劲。“也许是觉得现在自己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会在将来有用吧。”小郭说。

  表弟小申不像表姐那样快人快语,可他说出来的话却常常吓你一跳。譬如说到高考失利时,他说:“一次失利不等于永远失利,说不定四年后那些考取大学的同学要来为我工作呢!”他认为自己早毕业一年,早创业一年,也肯定能早一些当上老板,经营属于自己的生意。说到读书花钱的事,小申说:“为读书花钱不叫花钱,叫投资,而投资是有回报的。”

  小申说,以前读书老想搏个本科,现在读书就想着怎样找个好工作,读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命运,所以特别自觉自律。他告诉我们,他有同学考取名牌大学,通过沟通他发现,别人在名牌大学里学到的东西他在这里同样可以学到,这使他更加自信:“毕业后的竞争我一定不会再输!”

  小白的故事:全村人供我读书

  在华立,我们首先见到的是白建英,一个来自河北邢台农村的清瘦小伙。他今年21岁,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和一个弟弟。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能够在私立学校读热门的计算机专业,这让我们吃了一惊。

  小白告诉我们,他高中毕业后复读了两年,其中有一年半他是在神经衰弱的折磨中度过的。“那时候连回家都怕遇着熟人,绕道而行。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升学是唯一的出路。升不了学就得去种地,外出打工的机会不多,出去了也是卖苦力,最后还得是回家种地……”

  去年小白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分数依然不理想,顶多也就是考取当地一个师专。这时,在韶关读中专的哥哥向小白介绍了华立,小白思前想后,觉得学一门真正的本事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也来到广东。他选择的计算机专业,每学期的学费要4000多元,这对小白一家来说,实在是太“贵”了。可小白是这么想的:“这里虽然学费高,但专业抢手,可学到一技之长。而且广东机会多,毕业出来好找工作,工资也比内地高出一截子。”

  白建英的父母在家务农,在13亩地上耕种着小麦、棉花、大豆和玉米,所得仅够温饱。小白从小体弱多病,但读书很用功,父母都觉得他不该是种地的命。所以,只要小白愿意读书,父母都咬牙支持他。“在我们那地方,只要说是读书,大伙都乐意支持。我在这里读书,不仅是家里供着,也可以说是全村人供着。”

  “为了读书,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有的人家还借了两三次。”远的不说,小白到华立来之前,一个做生意的亲戚向银行贷了5000元,转借给小白,这笔钱让他应付了第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第二学期家里卖掉了耕牛,又东拼西凑才算勉强对付过去;现在是第三学期,小白一个叔伯姑姑的女儿刚定亲,对方给了2000元礼金,这2000元让小白原封不动地带到学校来,可交学费还是不够,学校破例让小白先欠着。小白说:“本来我哥说这月发了工资就给我寄来,可他的工资刚发下来就让人家借走了,我是等着用钱,可人家都快饿肚子了,总不能不帮吧!”   

  来到华立后,小白的精神压力解除了,虽然学习很刻苦,身体反而比以前好了,“快一年半了,连感冒、发烧都没有。”小白笑着说。可能是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小白对待学习异常投入,他无论上课还是上自习,都要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晚自习结束后,别的同学都回宿舍放松一下,小白还会去到公共课室多看会儿书,算起来他一天有10小时以上是用于学习。在不久前的全国统考中,小白的高等数学考了满分!而全省在这一科的及格率仅为30%。其他科的成绩,小白也名列前茅。

  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设立了奖学金制度。这个学期,小白获得的奖学金加上勤工俭学,也有近千元,能对付好几个月的生活费了。小白平时省得很,每月生活费仅200元,其中有150元花在吃饭上,每天早餐1元,午、晚餐各2元,剩下50元买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小白觉得绰绰有余。我们问:“吃得饱吗?菜够吃吗?”小白答:“吃得饱,反正菜是用来下饭的,只要饭够就能吃饱。”

  我们见到小白时,他脚上穿着一双簇新的球鞋,一问,是他花60元刚买的。小白从家里带来了两双布鞋,有一双已经磨穿了底,小白还不舍得扔,他想偶尔下雨什么的,还能当雨鞋穿。我们追问:“有皮鞋吗?”小白笑了:“没有。”

  在学校,勤工俭学的机会不多,即便是周末打扫教学楼的卫生,只有家境困难而且表现良好的学生才轮得上。教学楼一层有10个教室,两个厕所,还有会议室和办公室等,每人负责两层,通通打扫一遍一般要4个小时,全打扫完需一整天,报酬是20元。小白为自己有这样的机会而高兴,他干得很认真,也很起劲。

  孤儿的故事:想来想去,还是想读书

  19岁的姚款佳在说话的时候很少与我们对视,他用一种平缓的、略带迟疑的语调讲述自己的故事,有时竟令我们有不忍追问下去的感觉。

  小学二年级,妈妈因病去世;小学三年级,爸爸得了癌症,也很快去了。有个妹妹,现在读高二。是爷爷和外婆,还有叔叔把我们兄妹养大。现在外婆也不在了,爷爷70多岁了,还在种地,可以前承包的果园现在没有了。叔叔开摩托车搭客,多的时候一天赚三四十块,少的时候只有十来块。叔叔成家不久,小表妹刚出世,婶婶也没工作……姚款佳断断续续地讲,我们也断断续续地了解到,父母双亡后,镇里每月补助他生活费100多元,妹妹则一季度有300多块,兄妹俩读中、小学基本上学费全免。

  姚款佳说自己初中成绩还可以,高中就不行了,家里环境不好,家人忙于生计,根本没空过问他的学习。今年高考结束后,小姚知道自己上大学无望,想参军可眼睛近视;想找工作才发现到处都要求有文凭,多数是大专以上。家人建议他去学开车,可小姚觉得当司机没什么前途。他想来想去,还是想读书。

  就在小姚苦闷彷徨的时候,华立鉴于他的特殊情况,决定招收他入学,学费全免,住宿费、实习费暂由校方负担,俟小姚工作后返还。终于又有书读了,小姚喜出望外,可这书他读得同样不轻松,他做梦都盼着早一点儿出来工作,早一点儿赚钱,早一点儿自立。

  高考的时候,小姚的英语考得最差,现在他最用功的也是英语。他坚持每天早起一小时学英语,他说:“其实读高中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可不知怎么就是学不进去。现在学校专门开设英语补习班,我一定要把英语学好。”

  小姚特别看重英语,是因为他觉得英语最有用。小姚班上有一个来自浙江的“大同学”,30多岁了,入学前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身家上百万。这个“大同学”告诉小姚,自己之所以要放着生意不打理,千里迢迢跑到广东来学计算机,是因为不学就会落后于时代,计算机太有用了。他的话小姚听得特别入耳,决定拿出学英语的劲头学专业课。小姚就认定了一条:要学就学有用的东西。

  将来毕业了,小姚想找一分安稳的职业,“这么多年,也该让爷爷歇歇了。还有妹妹,我以后还要供她读书呢。”小姚说妹妹现在的成绩也不好,而且性格孤僻,在家也很少说话。兄妹俩难得见面,话也不多,“我就是再三地告诉她,好好读书,读书太重要了。”小姚说。

  还是小白的故事:我兄弟为100元而辍学

  可能是方言的关系,小白把弟弟称为“兄弟”,采访中总是“我兄弟”长“我兄弟”短的。

  “说起来,我兄弟是为了100块钱辍了学。他小学毕业那年,爷爷病了,治病花了不少钱,我和哥哥同时在读高中,家里有点儿扛不住了,还有一群羊没人放。记得那时,我妈和我兄弟商量,说你要是想读中学呢,咱家再交100元就能读了,读不读由你自己决定。我兄弟一听还要交100元钱,他决定不读了,去放羊。”

  “我兄弟放羊整整放了一年,后来羊卖了,给爷爷治病。再后来爷爷的病没有治好,我兄弟读书的事也从此搁下,到外地打工去了。”

  “我兄弟在外面打工,年龄小,干的活又苦又累,可他省得不得了,吃最差的,烟不抽,酒不喝,工友邀他看场电影、录像什么的,他也从来不去,为的就是省钱。”

  “人家问我兄弟,你这么辛苦赚钱、省钱,你两个哥哥读着书,等他们读出来又不管你,你咋办?我兄弟总是说,有人赚钱就有人花钱,谁花不是一样吗?”

  “有一年,我兄弟回家过年,一进门我们都认不出来了,又黑又瘦,头发长得盖过耳朵。问他为啥,兄弟说,这样暖和些。我们猜他是舍不得理发和买衣服的钱,他在外面打工,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一门心思供两个哥哥读书。”  

  “我兄弟放羊的那一年,才12岁。为了让羊吃饱一点儿,长肥一点儿,我兄弟中午不回家吃饭。每天一清早揣着干粮就出门了,直到天黑才回家,一整天都吃不上口热的。兄弟在野地里放羊的时候,我和哥哥就坐在教室里读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有那么一会儿,我们不敢看小白的眼睛,他有点儿说不下去,我们也有点儿问不下去,在突如其来的静默中,每一个人都在遥想那个长头发的黑黑瘦瘦的“我兄弟”。

  小白的哥哥一年前中专毕业,现在顺德一家空调厂任质检员,月收入1000多元。白建英想走和哥哥同样的路,他说:“为了我们哥俩儿读书,家里已负债两万多元。等我出来,能赚钱了,哥俩一块儿先把债还了,然后想法给我兄弟盖间房子,娶个媳妇,再让他学门技术……”说到将来,小伙子的脸有些泛红,还多少有点儿不好意思,他对未来的展望显然远远不止这些,可光是这些已经让他神往不已了。(谭亦芳、梁文)




 相关链接
加拿大穷学生充白鼠试新药 (1999/10/24 18:42)
家境太困难 一大学生获破格贷款 (2000/09/02 13:10)
关心困难学生形成强大氛围 (2000/08/30 10:10)
资助体系使福建省高校无一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2000/07/08 21:14)
湖北省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访谈 (2000/06/26 14:00)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美国总统大选
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
新浪招聘网站
全国男篮甲A联赛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网上学园提供各种学习电脑网络技术文章
新浪聊天室全新改版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