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东湖之滨的罗家山,经诗人闻一多点化,易名珞珈山。自然风光与人文积淀相融合,人们常说,这里是全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然而,就在通往珞珈山的校园干道两旁,人们看到的一度是小店栉比,炉灶成行。这种环境与百年学府的盛誉极不相称。 时间到了2000年,这里该拆的临街门面拆除了;在教学区一住几十年的“外来户”搬得干干净净;昔日长满荒草灌木的地方,被修饰成一片绿化广场。 本月3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罗清泉视察武大,要求加快环境整治进度,以良好的形象迎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 在省市与武大的精心制作下,珞珈山正在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 省市认识一致:作为实事办好 1995年10月,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来鄂出席会议,选择珞珈山住了几天,感受到武大校园环境的巨大反差。 珞珈山有各种植物上万种,被生物学家称为天然植物园。老建筑群借助山势,采中西之长,气魄宏伟。然而呈现在朱开轩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台球室、录相厅、歌舞厅,烧烤、茶室、饭店,洗发、按摩,凡社会上有的这里都有。 从50年代开始,武大校园有10片土地被24家校外单位和近500户居民占用,面积达230余亩。这些地方有的位于教学区内,有的处于校园边缘,其行政、治安管辖权不归学校,成为“校园特区”。 朱开轩感慨:“武大校园是全国最美的校园,但由于外单位占用造成校园环境破坏在全国高校中也是最严重的。”他建议湖北省、武汉市与国家教委联手,彻底解决问题。 1996年1月,武汉市明确表态,将整治武大校园及周边环境问题作为武汉市当年督办的重要事情之一。 一个月之后,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以及当时的武汉市主要领导齐聚珞珈山,研究武大校园环境整治。 钱很重要,政府督办更是离不开 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校外单位和居民住进来了,要请他们走开,就不是简单的事了。很关键的地方,就是钱。 原来武大校门内有一块两亩面积的地方,俗称老12路车站,是公汽公司利用校园道路设置的一个始发站,还包括几个校外单位和20户校外居民。1990年,武大就下定决心,自己出资40万元,将他们“礼送”出去。 从1996年开始,市政府在出台补偿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多批次强制性拆迁,已把6片被占土地归还武大。目前已耗资8500多万元,其中省财政支出2600万元,市财政支出近2000万元,大大减轻了武大在资金上的压力。 整治杨家湾,是一场攻坚战,但市政府态度明确,市长王守海坚决支持。杨家湾位于武大校园西侧,占地64亩,有校外单位15家,社会居民356户,各类房屋3.3万多平方米。副市长涂勇督办制订了各方能够接受的补偿方案,并且每周现场办公一次。 教学区的校外单位和居民一搬走,武大的“脸面”就干干净净了。 一流的环境才配得上一流大学 今年8月新武大合并组建,教育部给其发展定位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要求学校造就一流的师资、建设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 副省长王少阶参观过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知道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环境。在教育部对武大“三个一流”的要求中,他增加了一个“一流”:一流的环境。武大将其归纳为环境创新的总体目标:建设“花园式大学”。 9月,副市长涂勇在接受中央新闻采访团采访时表示:武汉市把高校当作一笔宝贵财富,下决心把高校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好、建设好,使之成为武汉对外的窗口和形象。 珞珈山下的湖滨道路,过去一直坑坑洼洼,下雨天泥泞难行。今年,这里翻修了水泥路面,两边是彩色人行道,破败的校园围墙改成通透式围墙,配上新颖别致的路灯。从这里看武大,武大真成了一处大园林。 老武大与原水电大学之间有一段道路,原来是校外单位经营的集中之处。不久前,市政府将这里的校外单位和居民迁出,市政部门正在拓宽路面。武大校门口的八一路,市政府投资1个亿,实施拓宽工程。 武大自己也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校园环境创新:校门口,自拆经营门点,建起通透式围墙;校内,实施“黄土不见天”工程,坡地上、密林下,能种树种草的地方一律种树种草。(作者杨于泽 通讯员胡勇华 郭明磊)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