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政府、学校、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终于以20余年宝贵的历史光阴、数以千万计大中小学生培养教育的教训与经验,换得对素质教育的认同。 于是,吹拉弹唱、跑跑跳跳的课程增多了,各类兴趣小组、课题小组应运而生了;百分制、补习班、教辅内容、课时、教辅材料和练习册取消或是减少了。所以,一般认为,中小学生减负了、解放了、快乐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开始了并且有了实质的推进。 其实,推进素质教育,怎一个“减”字了得!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改革亦应方方面面配套进行,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负担应该是我们所减之负呢?恐怕大多数人还有模糊认识。 影响中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负担,表现为相互关联又互为因果的外化负担和内化负担两种形式。外化负担是可量化负担,如加课时、早晚自习、各种补习班、题海式重复练习等高强度、大体力疲劳式强化教学。内化负担是不可量化负担,即心理负担。心理负担的轻重程度依各学校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各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各学生学习能力及性格等自身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确是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共同感受到的使他们视学习为畏途的难以承受的负担,当然也应是我们减负工作的重心所在。 有一个人所共知的现象:几乎所有天真活泼的学前儿童对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表现出极强的认知意愿。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求知与探索精神和改造欲望已成为现代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一天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进步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现在几乎所有儿童自接受我们“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反而对知识学习毫无兴趣。他们每日的思想与情绪功课便是对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被动接受、主动抵触。久而久之,这种沉重的思想和情绪负担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戕害之深、对学生整体素质能力培养的破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这种负担之下学生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效果之差更是不言自明。 所以真正的减负须通过加“负”得以实现。这个所加之“负”体现在学习主体--学生身上,就是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思想认知能力和兴趣特征,以吃得饱、睡得好为原则,辅导他们大量学习感兴趣的各类知识精品;体现在教学主体--教师身上,就是要不断研究探索能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尊重、保护并培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变重教轻学的传授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并使之掌握有效的思维与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学。一改学生“要我学”的心理压力为“我要学”的积极进取,一改教师“教会”学生有限的学习内容为“会教”学生事半功倍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如此加“负”,将在高质、高效地丰富、充实、强化学生知识结构和学科基础的同时,教师和学生得到心理、体力和时间的真正减负。(李永海)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