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快致富,办个培训部。”这是培训行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的生财之道。记者近日对红火的外语培训市场进行采访时了解到,确实有人利用办培训班牟取暴利。而尤其应引起重视的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培训班成了监管的盲区,鱼龙混杂现象较为严重。
学生竟然当老师
记者的一位朋友小张近期参加了一个全封闭中级外语培训班,但课还未上完便大呼上当。原来,这个声称由“中外名师联袂执教”的“英语全封闭特训基地”的任课老师竟不是专业外语教师。小张与一位被称为教学骨干的口语老师进行英语会话交流时发现,不仅他的口语水平一般,而且还有许多错漏。交谈中小张得知,这位所谓的骨干其实是位非英语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只是趁暑假打工赚取学费,培训班聘用他是因为比专业外语老师省钱。
更让小张气恼的是,一直没见到宣传单上宣称的外籍老师的踪影。于是小张提出退款,却遭到拒绝。小张要求学校出示办学许可证,校方闪烁其辞就是拿不出来。小张只有自认倒霉。
唯一的电教设备是一台录音机
在一个打着“曾是某外语外贸大学培训机构”旗号的外语培训报名点,学费是1个月2500元。记者表明想参加全封闭外教会话班,并要求先看培训现场再交钱参加培训,校方用尽各种理由进行搪塞。在记者一再要求下,因怕失去生源,他们勉强带着记者前去参观。
记者在培训班看到,课室设备十分简陋,连个电风扇都没有,破旧的小黑板上的油漆已有些剥落。小小的教室里面摆着几张书桌椅子,见到的唯一电教设备是一台录音机。而所谓全封闭的教学班只有寥寥3个学生,英文程度很一般,与根本不懂中文的外教交流十分困难。一下课,学生之间就不说英语了,全都讲起粤语来。
记者问,这么简陋的办学条件如何保证办学质量?主管人士笑答:“将教学硬件设施的费用节省下来,就是为了投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提高培训质量。平时也没有人来管这些事。”
万元培训资料货不对板
记者在广东省消委会还了解到这样一个典型案例:黄女士于2000年4月在某公司的演讲会上获知,近期该公司将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孩子开办大、中、小英语学习班。于是,黄女士购买了儿童英语教材一套。购买教材时,她的小孩才2岁半,如今小孩已经4岁半了,可是2年时间里,她没有接到任何参加学习班的通知。
今年6月份,黄女士又参加了某公司的一场演讲会,主讲教授批判了国内英语教学的众多误区,讲述该公司教材的优越性,称该教材“是由426位英文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多媒体设计专家历时8年,精心策划、设计和制作的最新英语教学方法,图文光声俱全”,并称原价1万多元的教材,只要凭他的签字,就可优惠到7600元。演讲会一结束,家长们便被众多公司员工团团围住,他们说,“只要按教材学习2年半,保证达到美国同龄孩子的英语水平”。于是,黄女士以5800元的价格购买了那套教材。回家后将教材播放,才发现实际内容和讲座上介绍的差别很大,所谓的“全英”环境却常出现中文字幕,而且该教材画面单调,制作质量很差。
缺乏监管导致鱼龙混杂
据广东省消委会介绍,随着暑期到来,消费者对外语培训的投诉日益增多。据分析,目前外语培训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经主管部门审批,不具备办学许可证;学费、教材昂贵,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但质量不高;教学环境差,有的没有固定办学地点,到处“打游击”;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责任心不强、外语水平不高,却声称是某名校的名师,以此招揽生源;学习时间没保障;有的开课时间一拖再拖,有的实际上课时间比承诺的要少得多。
广东省消委会有关负责人江列华指出,外语培训班鱼龙混杂现象呈现蔓延之势,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对此疏于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其经营资格、教学水平、收费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对教学过程没有进行实时跟踪和抽查监管,对无证经营、“货不对板”和乱收费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致使培训行业成了没人监管的盲区,为不法分子借此大发其财提供了可乘之机。
江列华在此提醒消费者,在参加外语培训班时,不要轻信培训单位的“专家讲座”和广告宣传中的承诺,同时要查验培训单位是否有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对“专家”和“外教”也应要求出示相关证件或证书,最好能到办学现场考察其培训环境和教学设备。另外,交款后应要求对方开具正式发票,并认真核对发票上的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对于口头承诺,可要求其写在发票上,作为日后索赔的依据。(陈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