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TOEFL > 难忘2002 走过崎岖坎坷之托福路

难忘2002 走过崎岖坎坷之托福路
http://www.sina.com.cn 2003/01/31 12:33  寄托天下

  转眼就到2003了,过去一年真令人难以忘怀。

  十月的托福考过后,就在中科院做毕业设计。圣诞那天去交大取成绩,60+65+65,5.0。也还算可以,没上过新东方,主要是没报上名,复习了一个半月就去考了。

  开始准备时,心里没底很慌,因为是很仓促的决定考托福的。拿到报名表时连托福考几道题都不知道。最初就是上gter.net来找资料,很感谢托友的文章,在开始的困难时期与我以莫大的支持。有几点想法,相似的没在网上看到过,在此写出来,也许比较琐碎,但望有所裨益。

  第一点,就是为何要选出国的问题。与大多数人不同,我是到美国后,才决定要出国的,本来计划是考中科院的研究生。5月学校派我去Purdue(w lafayette)培训实验,8月底回来,走时老板给了offer,本来还要考gre,谁知ets一搞,没报上名,就免了。我觉得美国这个社会是比较文明的,有自己一套规则;人与人间比较好相处,由于物质的发达,科学研究就比较方便,容易出成果,作为深造的地方比较好。

  但是美国并不是如我们大多数人所想一般。没去美国之前,对美国的印象来自一些报刊杂志,现在想来过于脸谱化;我认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是不了解美国的。中国人总是把美国想像成制度完善,整体高度发达的国家,是与中国完全不同的世界。不可否认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其联邦制的政体,确定了其地域差异必然严重。总体而言,加州和纽约市经济发达,最为开放,兼容性强;新英格兰地区经济也不错,但较为保守,传统很强;中西部次之;南部很保守,宗教势力很强,星期天超市还要关门;应该说加州和纽约市与我们的概念相似,其他地方与想像相差大。

  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误解。不知为何,我们总是把美国人假想为思维简单,遵守制度的人,比较笨;中国人一到美国就立刻展露锋芒,即使在国内很差的人也变为牛人。其实美国人也是多样化的,强人也有,弱人也有,而我们的劣势在于沟通的弱势(不仅在语言上,更多的是文化上;老俞也说国外80%的中国留学生都很郁闷,我看就是事实,毫不夸张);不守制度的人也很多,特别是大学生总是要去违反一下法律,我的同事就喜欢开车超速和警察飚车,还专门买了反检测的微波反射仪。而国内媒体习惯与将某些问题模式化以求买点,而在国外的中国人很难进入主流也难以全面描述这个国家,而出于自尊的目的美化美国一求显得高出国内的人一等;而在中国的美国人由于处于中国人整体幻想下不得不表现其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迎合多数人需要,这只是沟通的技巧,就如同我在美国时总是与人讲中国功夫,其实中国懂得的人又有几何?但总的来讲,出国是很好的选择,可以历练自我,更懂得如何成为社会的一员。

  中国这个社会缺乏责任意识,多数人不明白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尊重人格(例如在网上许多大学生互相攻击学校,以抬举本校为荣,而下网后又大骂学校菜太难,美女太少;又如中国学生总喜欢以学校出身化线,并虚构本校在美国如何影响巨大,校友如何牛气,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自身的层次,以捧他人为荣,其实仅仅想像一下我们对印度的大学如何就知道美国对中国大学的印象),习惯于受管束,在更自由的社会就会无所适从,国外中国人间的冷漠足令人扼腕。

  第二,有关的托福的考试,现有的经验就不说了。在备考时,就应当明确一点,这仅仅是在备考,不是去学习美国流行语。事实上,美国的流行语都由高中生创造,变化极快,不是在中国靠背就学会的。所以复习时就应抓住基础,复习语法把十年的原题做完,搞透就没问题了,有疑问就查张道真的语法书:阅读就是多练,关键是要快;听力不存在难题,个人的兴奋点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所谓难题,可以将不懂的题多听,搞懂文化背景,就比如我们听中文,听到:“你是不是昨天晚上和几个大学的同寝室室友去徐家汇的美食城的二楼吃了一顿火锅。”信息依次是:是否;吃饭,室友,昨晚;徐家汇,大学,火锅:美食城,二楼。同样听英文也应从此入手,不可以线性的获取信息,否则只会听半句漏半句。

  还有一点,新东方胡敏编的真题20套绝对不是真的,且出题思路严重偏离托福的思路,念听力的人有很强的口音,建议不用。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托福并不是要考难度,而是要求体现英语的本能,即是说在较短时间大量考题,不让人有思考的空余,完全由下意识完成,这也是很多人考试与摸考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建议阅读和语法在练习时用2/3时间完成,正式考试才有把握。

  一时想法太多,又很忙,今天就写到此,如果觉得有帮助,就多re些,以后再继续。

  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shadow of death, I fear no evil for you are always with me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Annotation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侵犯东海石油资源
台风登陆东南沿海
惠普高层面临大调整
名律师枪挑顾雏军
名模林志玲不幸坠马
05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斯坦科维奇杯男篮赛
少年阿星杀人事件
新富情爱生活:本色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4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