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英语 中国教育界的“奇迹”--徐小平、王强对话录 |
http://www.sina.com.cn 2003/07/17 17:45 新东方教育在线 |
王强,新东方学校主管教学和培训的副校长,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曾任北京大学英语系讲师,纽约州立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美国贝尔实验室软件工程师。 作为新东方副校长,作为出色的口语教师,你的美国口语在同学们中产生那么大的反响,你认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这种美国口语教学法是对中国几十年来英语教学方法的一种反思和批评。对西方人教授语言的心得进行了特别深刻的反思,找到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我吸取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英语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的精华。 你具体地讲一讲你反思批判了什么,又吸纳采用了什么? 很多人都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表示不满,原因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培养出的是一种“哑巴”英语。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英语,当我们学了七、八年后,等到真正要开口说话时象却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我想这才是中国英语教育的失误。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第一,从哲学高度上来说,中国人把对英语的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放在了同一高度上,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知识培训,而不是当成技巧培训。这就让我想起了庄子说的那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追无涯,贻矣。”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所以说中国人学外语必须要把语言和交流分开。换句话说,语言是浩瀚无穷的,语言作为词汇表达法的海洋,花一辈子时间去学也是学不完的。但人在交流中所能使用到的那部分,只是语言中的沧海一粟。如果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语言的学习上,试图去征服语言的海洋,那我们就把大量的精力都浪费了。而学到的东西大多是在交流中用不到的,或者说需要用的还没有学呢。所以中国人要学会从语言的海洋中舀起一瓢水,而且要学会舀哪一瓢,这两点至关重要。如果从你舀的那瓢水中能看到大海,那就对了。连钱钟书这样大学问家都宣称他的大作为“管锥篇”,也就是这个道理,他通过“管”、“锥”看到整个世界。 这实际上是你教学的基本思想,也是新东方英语革命性的基本理论之一。记得有一次我们和两个教育界的专家在讨论英语教学改革,他们说了很多关于英语改革的想法,但你一发表自己的想法,当时就把那两位专家激动得满脸通红,因为你的想法具有冲击性、革命性的观点。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学英语,都是把英语当成一种知识来学的。 学好英语,中国学生应该打消一种心理障碍,即:我学的英语是不是Chinese English?学生在课上经常问我,我就坦率地告诉他们:你们学的是非常标准的英语。因为语言不是你自己创造的,都是“copy”过来的。中国学生的语言素质都是no problem,基础已经打好了,问题在于他们掌握的英语知识“太多了”,以至于他们会面对太多的选择,所以说,你交流时,只有当你要表达的思想和表达的方式一一对应时才不会产生歧义。如果你的一个思想想用若干个方式同时表达,听众就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就会产生岐义。 学语言不是目的,语言并不是确定意义的唯一场所。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认为:我们知道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们在交流中就能运用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语言层面上只是对词意大范围的一个界定,但意义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我说,所谓的“哑巴英语”是指学生学了很多的英语知识,认为每一个词对应着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交流中意义是变化无穷的,它会涉及到感情、涉及到情景等多种因素,当需要用同一个词来表达不同的感情时,你就不会表达了,因此你当然也就说不出来了,这也是所谓的“哑巴英语”的最大特征。我们始终认为意义是由语言来决定的,而实际上它是由交流的过程来决定的。你能不能就交流过程具体地阐述一下? 具体来说,交流的全过程由说者和听者这两个因素决定。其中关键是两个人在使有语言的刹那间的思维过程或逻辑思维结构。举个例子,大家使用的符码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很难截获敌方的电报,因为敌方把电报符码重新定义了。同样的符码对我来说是一个意思,对敌方来说却是另外一个意思。如果不能接近敌方的思维,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敌方的意思,所以说我们要破解它。但我们破解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破解符号后面的思维,即确定“意义”。好象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使用的“暗送秋波”这一说法,暗送秋波是什么?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挤眼睛,如果对他有好感,她可能会心里火辣辣的,浑身热血沸腾。相反,如果对他没有好感,她可能就会感到不解以至恶心。为什么同一个动作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如果对方有好感,她的思维就会和他差不多,她能理解挤眼睛的意思。而她对他没有好感,他们的思维就会相差很大,即使他再使劲挤,即使把眼睛挤出血来,她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向她挤眼睛。这就是为什么只把精力花在语言的层面上无论学多么深,也是不能很好地交流的。 你所说的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 ,那么你怎样教你的学生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 我把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思维方式或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教给学生。是什么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能完全明白,这是关键,而不是说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怎样交流能懂,因为我们只要学会了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思维,我们肯定能把口语练好,和美国人进行很好的交流。这就是我不赞成大家去英语角的原因,因为英语角都是中国人在说英语,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谈说什么都能懂。比如说你女朋友一举手你就知道她要打你,这就是一种默契,这就是read someone's mind.所以说我们要想学好英语,一定要试图去read an American's mind,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东西,我们肯定能把英语学好。 也就是说,你在课上教学生去理解美国人的思维,懂得美国人的思维,就会察言观色,就能和美国人进行很好的交流。但是学生们不是在美国长大,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虽然我们不在美国长大,没有真正的美国人的思维,但我们可能模仿美国人的思维。我认为有六种技巧,是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关键性东西,如果我们能掌握这六种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从而学好口语。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what a book is .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描述阶段,连哑巴也能做到。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东西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比如水,世界上就这一个东西,但却有多种符号来表达它。如果一个人懂8种语言,那他在世界上被别人理解的机会就会大得多。用汉语说”水”别人不懂,用德语说别人也不懂,但用英语说water,别人可能就懂了。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按中国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them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换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在love谁,现实生活中也不能这么随便love.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ve a crush on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that is love,这样一来他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 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对,比如爱因斯坦讲相对论,他用科学术语讲,除了科学家之外是没人听得懂的,所以爱因斯坦就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把相对论讲了出来。他说,什么叫相对论呢?两个lovers在一起,一小时相当于一分钟,而两个仇人呆在一起,一分钟相当于一小时,就这是相对论。他这样一讲,我想没有人不会明白相对论的。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但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美国人说“我向雪山走去”,中国人就会说“我从雪山走来”。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住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我们听评书常说,欲知后事好何,请听下回分解,中国人很认可这种压轴戏、抖包袱式的方式,而美国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把收音机砸了:我听的就是what happened,但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还要让我下回再听,岂有此理!因为美国人在时间上描述时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当悲剧性的东西,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因为任何语言除了标准化的东西以外,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了,老外永远也理解不了,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我认为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想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因为我就是一个例子,我不仅汉语没有说得越来越糟,而且英语也没有说得越来越糟。最后一点,要有猜测能力。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岐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中国人学习口语讲究背诵,背句型、背语调,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讲口语的时候讲着讲着眼就开始向上翻,实际上是在记忆中寻找曾经背过的东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测的话,我想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么你在课堂上怎样教学生猜测? 我设计了一些练习,把一些我认为比较难,字典上不很容易查到的词组、习语等放进练习,同时我也把练习设计成如果能懂整个对话,也就能猜出不认识的单词或短语的意思。所以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一种猜测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所说的学会用美语思维的六个技巧。中国学生如果能做到这六点,用很短的时间肯定能学好口语。 事实证明,从美国口语班出来的学生,口语水平的确比以前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他们打开了那扇说美国口语的大门。但美国口语班每期的学生毕竟有限,面对中国绝大多数学生口语不行的严重状况,你有什么考虑? 如果我的理解和方法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各个中学、大学的老师都能从这个新的角度去做一些方法论的探索,我想中国的外语教学的局面会很快扭转,中国人英语口语水平不高的现象会很快改变! |
【英语学习论坛】【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