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早英文变成母语 是美梦还是噩梦 |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4 12:23 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薛涌 英语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母语。但中国人不应该放弃在英语方面的努力,因为全球化使世界变成平的。英语则让我们和世界站在一个平面上 如今到处听国人报怨:中文冷清,英语虚热,三亿人学英文,既是教育浪费,又是 发疯。更有传统的卫道士,指责年轻一代崇洋媚外,生怕中国文化被英语所征服。于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明早醒来,我们的母语突然变成了英文,后果是什么?我知道这是个不可能的假设,或者说是在做梦。但这究竟是美梦还是噩梦? 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首先,中国的GDP增长率会高几个百分点。靠英语的优势,中国会在全球化中最肥的产业——服务业——中迅速崛起。许多美国人的工作,会“外包”给中国人。从电话服务、产品咨询,到财务管理、医学分析等等,中国人都可以通过现代电讯网络直接打入世界市场。 第二,中国的制造业,由于消除了语言障碍,对自己海外的主要市场会更熟悉,更容易摆脱靠海外厂商的订单过日子的局面,自己直接开发产品、跳出不得不“为世界打工”的境地。 第三,中国人会获得更充分的资讯,在文化上空前繁荣。比如,学术上的粗制滥造和抄袭变得越来越难,因为英文书大家都能读。由于不得不和英文图书市场在一个平面上竞争,书写得不好无法上市,这就逼着中国的学术文化界提高创造力。许多英文世界的学术文化精英也会把眼光投向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说英语的人最多的地方。 这一切,难道不比我们现在的日子好吗? 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人学英语有问题,浪费了太多精力。有些人觉得,过分重视英语本身就不对,特别是不能把英语摆得比自己的母语还重要。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重视英语并没有错,错在用现在的方法学不会。上述两种立场,是对英语学习非常不同的抱怨,会引导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面对现实。 在我看来,中国人并没有过分重视英语,而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来掌握这一困难的语言。我们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死记硬背的方式,不是掌握一门外语的好办法。另外,有效的语言教学班级要小,十来个人一个班最好。而我们的教育体制无法提供这样的条件。同时,中国现在几乎没有英语的学校系统,即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小学、中学、大学。而在日本,这样的英语学校非常多。中国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北京、上海等有不少这样的学校。在这方面,我们不进反退。换句话说,我们对英语不是重视过分,而是重视不足,在许多关键的环节上根本没有必要的投入。 但是,现在许多人对英语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民族主义情绪。他们到处嚷嚷:“那么多人学英语有什么用?”当你没有学会英语时,当然觉得没有用。只有学会了,才知道用处在哪里。看看人家印度,如今成了“世界办公室”,把西方许多白领的工作抢到手里,其中的一个法宝就是英语。 有人说,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这固然有几分道理。但实际印度民族、文化庞杂,英语基本还是上层语言。许多穷孩子,生活中根本不接触英语。我看了《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为CNN在印度做的现场采访,印度人学英语并不比我们轻松。我们缺的,是人家的执着。 为了掌握一门重要的外语,把母语暂时放一放,也未尝不可。我是在文革中长大的,中文说和写错别字不断。但1989年决定走留学之路后,就把中文书收起来,只读英文。刚到美国时,给学术前辈邹谠先生打电话,问作学术的门径。他张口就说:英文第一。我当时问:“如果研究中国呢?许多英语系毕业的中国人出来,英文好,但对中国并不了解。”邹先生还是坚定地说:“那没有关系。英文好,学东西快。不懂的很快会懂。” 我对媒体的年轻朋友也是同样的劝告:不要听别人嚷嚷。那些不能快速阅读英文的人,尝不到甜头,根本没有资格对英语的用处说三道四。 英语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母语。但是,日本在2000年前后曾提出要把英语变成自己的官方语言,作为日本21世纪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这样的方案虽然未必可行,但足可以看出一个全球化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中国人不应该放弃在英语方面的努力。因为全球化使世界变成平的。英语则让我们和世界站在一个平面上。 |
【发表评论】 |
|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大 中 小】【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